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苏联为何不愿放日本战俘--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在苏联境内日本[RiBen]战俘[ZhanFu]主要从事哪些劳动
日本[RiBen]战俘[ZhanFu]在苏联境内主要从事哪些劳动?让我们以苏联远东地区的日本[RiBen]战俘[ZhanFu]的情况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俄罗斯学者指出:“将日本[RiBen]战俘[ZhanFu]安置到远东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他们在劳动消耗最大、体力劳动最繁重的国民经济领域和部门——比如有色金属、煤炭、采矿、林业、渔业部门从事劳动,而这些部门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但是,由于滨海地区大多数重要企业接收日本[RiBen]战俘[ZhanFu]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根据联共(布)滨海边疆区委的专门决议,战俘[ZhanFu]们也被分派到当地的工业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建筑部门去劳动。”
1945年9月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滨海边疆区局副局长季姆琴科中校、战俘[ZhanFu]事务处处长凯达洛夫中校联合署名的《关于滨海边疆区接受日本[RiBen]战俘[ZhanFu]准备工作的情况材料》,详细地介绍了滨海边疆区日本[RiBen]战俘[ZhanFu]的分配情况:“确定将日本[RiBen]战俘[ZhanFu]分别安置到如下单位:滨海煤炭联合企业,25000人;森林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的木材采运企业,18000人;建筑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企业,12000人;苏联交通人民委员部下属企业,5000人;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工程部下属企业,8000人;有色冶金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企业,2000人。”尽管这份文件只是讲述了苏联的一个行政区——滨海边疆区分配、安置日本[RiBen]战俘[ZhanFu]的情况,但是从这份文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RiBen]战俘[ZhanFu]在苏联劳改时的主要工作场所是:矿井、矿场、木材采伐加工厂、工程建筑工地、石油加工厂、石油工业企业建设托拉斯、铁路和公路等。
俄罗斯学者列昂尼德?姆列钦指出:“战俘[ZhanFu]被用来干重体力活——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莫斯科大概是将这种劳动当作是对战争期间所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补偿。”1950年5月2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呈交给斯大林的一份关于战俘[ZhanFu]问题的报告也记载道:“为关押战俘[ZhanFu],共修建了267个战俘[ZhanFu]营,下设2112个战俘[ZhanFu]所、392个工作队和178所专门医院……从1945年开始在苏联国民经济中大规模使用战俘[ZhanFu]从事劳动……大量的战俘[ZhanFu]被安排到苏联煤炭工业领域工作,开采煤炭,修建和重建矿井,还被安排兴建新的重工业企业——符拉迪沃斯托克拖拉机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和外高加索冶金联合企业、阿穆尔钢铁厂……战俘[ZhanFu]参与修建了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参加了改造和重建苏联各地区公路的工作,参与兴建了一批水电站……战俘[ZhanFu]占这些工程工人总数的40%―90%……”
战俘[ZhanFu]劳动,自然不同于平常的自由人的劳动。作为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战俘[ZhanFu]劳动有着一套特殊的运作规则和程序,一名日本[RiBen]战俘[ZhanFu]在被遣返回国几十年后对当年的劳动经历作了回忆:“每天到劳改所外面的工厂去劳动……早晨6点钟出工时,所长、劳动主任、军医和战俘[ZhanFu]大队长都到门口监视……冬天早上6点钟,天还没有亮,战俘[ZhanFu]们列队由大门口一个队一个队地往外放,每5人一排。经带队卫兵点好数,即领队出发……出工的战俘[ZhanFu]必须完成任务,如故意怠工则扣减食物、罚关禁闭;如屡教不改者,则被编入惩罚小队……我们小组担任建筑煤矿工人宿舍的劳动任务,工地四角岗楼有卫兵监视……我在现场开卷扬机,午餐由所里带来干粮,在工地上自己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