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西窗史话 >
可怕的建筑屠杀:强拆毁掉罗马尼亚--中国年鉴
有3万户的住宅建筑被拆除,许多不幸的住户们被勒令24小时内滚出自己的家,一些业主自杀了。被吓呆的老人被逐出自己的房屋,像阴森可怕的幽灵一样在他们被推土机铲倒的房子周围转来转去。根据某个官僚的主意,这些不幸的失去家园者不仅要签字同意拆毁自己的住宅,有时甚至还要支付拆毁的费用。
上世纪30年代,“小巴黎”布加勒斯特的胜利大街
本文原载于《时代周报》2011年第25期
20世纪60年代的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与当时许多东欧国家的重要城市一样,是一座在建筑上充斥着19世纪巴洛克主义、20世纪初大都会风格和后来苏联式样混合的都市。但是相比于在二战末期,布达佩斯战役和柏林战役中被彻底摧毁的匈牙利和民主德国的首都,布加勒斯特的那些可以追溯自1862年独立之前的风格各异的建筑群被较好地保存下来。
干净、洁白、光彩夺目的城市
西方历史上著名的罗马帝国皇帝尼禄(Nero)的罪状之一就是他因为不喜欢罗马城,认为其不符合自己的审美而将其焚毁以图重建。对于罗马尼亚来说,1977年的大地震给了另一位“君主”以机会,重建他心目中的首都。
这场发源于东喀尔巴阡山的里氏7.2级大地震夺走1570条生命和致伤超过11000人,更使得布加勒斯特市中心大量的建筑物倒塌或成为危房。以此为契机,齐奥赛斯库开始了其雄心勃勃的对布加勒斯特乃至全罗马尼亚的改造计划。
不过,地震仅仅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很多历史学家指出,1971年对朝鲜的访问,才是齐奥赛斯库改造布加勒斯特想法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这次访问对他的整个人生都是一个重要转折。那是令齐奥赛斯库夫妇无法忘却的访问,平壤如同一个宏伟而又规整的兵营一般,充斥着对领袖金日成的崇拜和传诵。盛大的游行和阅兵、穿着鲜艳衣服的可爱少先队员,无数佩戴着金日成像章的狂热群众,一切秩序井然,整齐划一。这使得齐奥赛斯库对布加勒斯特那些庞杂的具有不同时代背景和风格建筑的混搭风格感到厌恶—脏乱的街头,党政机关的大楼挨着东正教的教堂,旧王朝的纪念碑对着蹩脚的微缩版纽约式大厦,那些年迈而肥胖的乡下妇女,她们衣衫褴褛,穿着后跟已经磨破的靴子,毫无生气地清扫首都街道的积雪。
夫人埃列娜(Elena)也起到了怂恿的作用,她让齐奥赛斯库感受到,布加勒斯特和罗马尼亚都配不上他,他“太伟大了”。齐奥赛斯库决意要改造他的国家和首都。要建立一座干净、洁白、光彩夺目的城市,一个与伟大的他自己相称的伟大首都。建立起宽广的主干道,把党政机关主要干部的9000栋住宅集中到同一地区,摧毁古老的布加勒斯特,将其纳入到“标准化”体系,一如在其他方面对罗马尼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统一性改造一样。
在西方有一个著名词语叫做“汪达尔主义”(vandalism),其源于古代汪达尔人在攻陷罗马以后对其进行的摧毁,这一词后来就等意于洗劫,破坏等。而齐奥赛斯库对首都的改造,也为历史“贡献”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齐氏广岛”。这词是用他的名字和日本广岛的拉丁名Hiroshima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以将布加勒斯特的大规模拆迁改造比作原子弹对广岛的摧毁。
历史古迹局被关闭,世界安静了
大拆迁的序幕徐徐拉开,仅仅在大地震后的半年即1977年11月,政府的历史古迹局被关闭。局里的建筑师、工程师和工人被遣散。布加勒斯特大学历史系、人类学系和考古系的学者们也被勒令闭嘴。现在的布加勒斯特,不再需要历史、追溯、文化,推土机不会发问,不会质疑,只会坚定地去执行那“铁的意志”。
城里的许多座古教堂、宫殿、公共建筑和民宅,许多被列为受保护的文化古迹,都没有幸免。重大损失包括沃克雷什蒂修道院(1716-1722年间建成),它是“18世纪罗马尼亚最杰出的建筑”,政府花了3年时间拆除它。罗马尼亚知识界曾经群起上书反对拆除修道院,其中一位写道:“每个民族以其创作的作品使自己的存在合法化……当这种创造力的证明被压制,这个国家的身份就会一点一点消失。”他们的请求被置之不理。
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原来最大的联盟广场附近,开辟了一条宽达120米的社会主义胜利大街(the Boulevard of the Victory of Socialism)。其中,建于1835年的Brancovenesc医院的被毁最令人痛心,这是整个罗马尼亚最有历史价值的医学建筑。这样,齐奥赛斯库就可以从他喜欢的共和国宫广场通往登博维察河对岸的社会主义广场,大街的两旁还计划修建豪华大楼。有3万户的住宅建筑被拆除,许多不幸的住户们被勒令24小时内滚出自己的家,一些业主自杀了。被吓呆的老人被逐出自己的房屋,像阴森可怕的幽灵一样在他们被推土机铲倒的房子周围转来转去。根据某个官僚的主意,这些不幸的失去家园者不仅要签字同意拆毁自己的住宅,有时甚至还要支付拆毁的费用。
曾经是犹太人在布加勒斯特的主要聚集地的区,这里本具有不可估量的人类文化学意义,却被毫不犹豫地列入了拆迁计划。更可悲的是,夷平了66公顷街区以后,这里却荒废了。齐奥赛斯库原本计划在这里修建一个3平方公里的游乐场,这块地一直到2009年都是荒芜的,后来被出租给一个奥地利商人来开发。
“勇敢的米哈伊”教堂幸免于难
而过去商业资产阶级住宅和历史纪念碑林立的、位于布加勒斯特城高点的乌拉诺斯区(Uranus Area)成为拆迁的重中之重,对这里的拆迁计划涵盖了154公顷土地,推土机摧毁了无数建造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精巧美丽的住宅和别墅及大量的历史遗迹。其中损失的重要建筑包括中央军事博物馆、旧共和国体育场,旧兵工厂、拉霍瓦里喷泉(Lahovary Fountain)、陆军剧院等以及4座建筑年代从1568年到1765年的重要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