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教育 >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没为药家鑫开脱(图)--中国年鉴网
3月23日,做客央视《新闻1+1》栏目分析药家鑫案时,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表示,“由于平时情绪不好时会用手指砸钢琴键盘来发泄,药家鑫连扎受害人八刀,是他的一个习惯性机械动作”……
这些话引起轩然大波。一些网友就此向李玫瑾拍砖,认为她是在给杀人犯开脱,是对被害人的羞辱和不敬。
她在怎样的语境下说了这些话?昨天,本报对话李玫瑾。她表示,她没有为药家鑫开脱罪行。作为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学者,她的研究[YanJiu]领域与量刑无关。
人物
李玫瑾
1958年出生,教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FanZui]研究[YanJiu]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XinLiXue]会法律心理学[XinLiXue]分会副会长等。
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FanZui]学系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教授,二级警监。主要研究[YanJiu]领域: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犯罪[FanZui]心理分析与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YanJiu];未成年人犯罪[FanZui]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FanZui]等。
药家鑫杀人案
关键词
去年10月20日深夜,西安音乐学院21岁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26岁女工张妙。看到张妙在记自己的车牌时,药家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连捅8刀致其死亡。在随后的逃逸过程中,他又撞伤其他行人。三天后,药家鑫在母亲的陪同下投案。
今年3月23日,药家鑫被控故意杀人罪在西安中级法院受审,律师以激情杀人为其辩护。
关于“连扎八刀”分析
我没说过杀人等于弹钢琴
记者[JiZhe]:你是如何介入药家鑫案件分析的?
李玫瑾:我的职业是研究[YanJiu]犯罪[FanZui]心理。遇到重大的案件,媒体请我分析是经常的事情。在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的研究[YanJiu]中,对一个人为什么[WeiShiMe]犯罪[FanZui]更感兴趣,并不关心怎么判。
记者[JiZhe]:为什么[WeiShiMe]?
李玫瑾:怎么判案,是法庭的事情。我认为,媒体找我为药家鑫杀人案件点评,绝对不是让我来说该不该判死刑。药家鑫被捕没多久,就讲到因为农村人难缠,撞伤不如撞死。从这些话我们就基本知道了他的作案动机,这是非常清楚的故意杀人案,这样明显的犯罪[FanZui]动机,无需我分析。但药家鑫受过良好教育,学的是高雅艺术。通常意义上,艺术是熏陶人的,它能唤起人的美好情感,搞艺术的人应该是追求美好的。可恰恰是这样一个人,却去杀人,我认为这个问题[WenTi],值得从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的角度好好研究[YanJiu]一下。
记者[JiZhe]:你的研究[YanJiu]结论是什么?
李玫瑾:药家鑫的犯罪[FanZui]动机是摆脱麻烦,摆脱这个麻烦可以有很多种手段,他也可以开车倒着轧回去,但是他为什么[WeiShiMe]对张妙连扎八刀,这个过程他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态,这是我研究[YanJiu]的重点。
记者[JiZhe]:对药家鑫做犯罪[FanZui]心理分析,你做了哪些准备?和药家鑫有会面么?
李玫瑾:我和药家鑫从没见过面。开庭之前,我列出了一些问题[WenTi]给央视记者[JiZhe],让他在采访时问药家鑫。当时我已经有意关注他的心理问题[WenTi],比如说我们问他“在黑暗之中,她肯定会有呻吟。但你为什么[WeiShiMe]一下子就扎了八刀呢?你当时是什么心态?”类似这样的心理问题[WenTi],是我需要给公众分析的东西。
记者[JiZhe]:结论是什么?
李玫瑾:在进演播室之前,我只看到了网上的材料,知道庭审上他说的一些话。进了演播室,我看到了视频录像,听到他给我的答案。他说他从小很痛苦地练琴,为了练好钢琴,曾经被父亲关在地下室里。
当时我立即知道他练琴并不快乐,没有我说的那种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为什么[WeiShiMe]一个练钢琴的人会这么无情。心理问题[WenTi]不是一天形成的,他练琴是不快乐的,是机械的,有一种痛苦和无奈一直伴随着他。第二个判断就是他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他面对撞车事故的反应性行为,当然,他的这一反应是一种犯罪[FanZui]。
记者[JiZhe]:你如何判断他连扎八刀跟弹钢琴有关?
李玫瑾:这是平时一种受过训练的动作。我孩子也弹钢琴,有时候他帮我按摩背部,当当当敲几下,特别硬。我就说“怎么这么硬呢”,他说“我是练钢琴的呀”。
药家鑫案件中,要是他真想置人于死地,完全可以一刀毙命就跑掉,但他为什么[WeiShiMe]要原地扎了八刀。我的解释就是这一点跟弹琴有关,他把平时所熟悉的动作非常利索地再现出来,这源于他弹琴的背景。我不是在说“药家鑫把杀人当弹钢琴”,这句话的逻辑是错误的。
关于被谩骂骂我的人对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不了解
记者[JiZhe]:你称药家鑫为“这孩子”,这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愤怒。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李玫瑾:我在跟犯罪[FanZui]人谈话时,这是很常态的。我讯问的时候是另外一个风格,是一个问题[WenTi]接着一个问题[WenTi],让对方来不及躲闪。但访谈不是,我在了解别人的心理问题[WenTi]时,采用的是聊天的风格。我不会追问他还做过什么案子,而是问他为什么[WeiShiMe]要这样做。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口气和称呼都是“您”。年纪小的,我就会问“孩子,你当时为什么[WeiShiMe]要这样”。
记者[JiZhe]:这是为了让对方产生信任,敞开心扉吗?
李玫瑾:对。我在交流时,会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注和关爱,这些人这个时候会告诉我为什么[WeiShiMe],而且是毫无保留的。如果他不说话,我就替他分析,我会婉转地避免一些犯罪[FanZui]动作的词,比如我会说“你为什么[WeiShiMe]要对他那样”,而不是直接使用杀人、强奸等字眼。
记者[JiZhe]:为了不刺激他们?李玫瑾:对。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是想要冷静理性地来探讨犯罪[FanZui]嫌疑人在作案时的特殊心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正常人。扪心自问,没有人从未对不起其他人。如果伤害发生了,我们多数人的态度是不愿意别人再提及这事。
所以,做这种犯罪[FanZui]心理研究[YanJiu]时很难,只有在对方认为你能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WenTi]时,他才会敞开心扉。研究[YanJiu]者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当做正常人来对待,来和他们探讨那唯一一次的荒谬行为是怎么发生的。
记者[JiZhe]:那你认为他值得原谅吗?
李玫瑾:不是。他的犯罪[FanZui]行为是十恶不赦。因为撞了人,你不想负责的话走就是了,干吗要下车扎人家八刀。但我们也要看到,事后药家鑫也知道自己错了。在我心目中,药家鑫是一个犯了不可饶恕错误的年轻人。他才21岁,我怎么不可以称他“这孩子”?
记者[JiZhe]:你称他为孩子,很多网友认为这是对被害人的不敬。
李玫瑾:我在法治在线点评时还说过,药家鑫的父母比马加爵的父母差远了,马加爵案发后,其父母带着孩子到被害人家,在门口长跪不起,给人家赔罪。药家那么长时间不露面,不管他们什么理由,不敢面对现实也是一种失误。
当时,记者[JiZhe]问杀人能否从轻,我没有回答。现在想想,我当时想说的是,他们尚未取得被害人的谅解,没有去试图给自己赎罪。在这里,我希望能通过媒体表达,我对被害人没有任何的不敬。我只是在点评药家鑫,不是点评全案。如果我说,“被害人太可怜了,药家鑫真该死”,这不是我作为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专家应该说的话。
记者[JiZhe]:央视的新闻一播出,立即有网友对你展开一系列攻击,认为你是在为药家鑫开脱。
李玫瑾:他们认为我说杀人就是弹钢琴,我罪该万死。按照网友的理解,我是在给药家鑫开脱,我应该和药家鑫一起被枪毙。
但这个问题[WenTi]是非常滑稽的,我怎么是在为他开脱呢,我研究[YanJiu]的是犯罪[FanZui]行为的背景问题[WenTi],根本不涉及量刑问题[WenTi],司法机关也不可能根据心理专家的动作分析来量刑。很多人对我的谩骂和批评,其实是对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的不了解。
关于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每个案件都折射出社会缺陷
记者[JiZhe]:你从事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研究[YanJiu]多长时间了?
李玫瑾:我1982年参加工作,开始从事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研究[YanJiu],到明年满30年。我个人的研究[YanJiu]感受是,每一个案件,都折射出社会的缺陷。而所有的社会问题[WenTi],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WenTi]。人的问题[WenTi]溯本追源,大多数是家庭或社会教育的失败。我相信大多数的犯罪[FanZui]分子都是正常人,大多数犯罪[FanZui]分子的父母也不希望看到孩子犯罪[FanZui]。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这些人来做犯罪[FanZui]心理研究[YanJiu],试图找到家庭和社会教育存在的缺陷,给社会一个警示。
很多网友带着情绪来谩骂,我可以不计较,但教授学者不能仅以教训的口气来批判。因为学者是有专业素养的,要有根据来对话,不应用道德的口吻来压人我提出专业分析,客观地分析一个心理问题[WenTi]的由来,一个动作问题[WenTi]的由来,我不明白为什么[WeiShiMe](有一些学者)要让我道歉。
记者[JiZhe]:你在意这些批评吗?
李玫瑾:说实话,我开始有点郁闷,但看了许多文章后觉得他们完全没有理解我。遇到不理解的话,你能怎么办?第二次解释、第三次解释,但事不过三,对吧?别看我是女性,我的专业让我见过的邪恶的人和事太多了,既然从事这个专业,那就会练就坚强与看透人心的淡然。同时,正是见识过邪恶,我才更懂得什么是最美好的。
这一次,我虽遇到很多批评、甚至是谩骂,但我还意外地收到许多同行、朋友,甚至是从无交往的人包括陌生网友的留言和短信鼓励。我相信,人心自有公道。
记者[JiZhe]:我们注意到,你为了回应批评,还专门开了微博,并链接了博客加以解释。
李玫瑾:对。面对谩骂,我能够不理会;但面对批评,我还是想理性地回应和解释。现在社会上流行骂专家,我觉得这是社会的悲哀。因为专家是深入专业的研究[YanJiu]者,他在自己专业领域说的话,肯定是有长期研究[YanJiu]背景的。因为深,可能有些窄,但不可忽视。
记者[JiZhe]:这次风波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李玫瑾:犯罪[FanZui]心理学[XinLiXue]的社会应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普及;二是公安机关对疑难案件的分析;三是公众所需的对案件的解释。这次风波出来,我发现前两点都不难,最难的是第三点。
记者[JiZhe]:再回到药家鑫案,你认为他能给社会的警示是什么?
李玫瑾:我想告诉所有跟药家相似的家庭,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音乐是美好的,但不要只讲求技术,爱和情感也非常重要,孩子学习艺术的同时应该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