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教育 >

普华永道硕士死亡引热议 谁来终结过劳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普华永道硕士死亡引热议 谁来终结过劳死--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潘洁(照片来自潘洁朋友微博)

  近日,微博上一则关于“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帖子,短时间内被大量转载,“过劳死”这个词再次成为公众特别是年轻白领热议的话题。虽然这名女硕士生前所在公司并未承认“过劳死”的说法,但是之前网络和媒体上已经有了太多有关中青年干部、业务骨干甚至劳动模范等因劳累过度死亡的事例。一时间,许多年轻人感到“人人自危”,有人在网上抱怨“工作[GongZuo]很累”、“被加班[JiaBan]”……

  在当今社会[SheHui]中,闲散并不是美德,好像只有拼命地赚钱和工作[GongZuo]才会得到社会[SheHui]及他人的承认。但是只剩下工作[GongZuo]的生命真的有意义吗?是什么让年轻人活得这么累?

  过劳死引发的担忧

  “过劳死”的概念源于日本,近年来,逐渐开始流行,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重视,有报道称:10年来,北京市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58.52岁降至53.34岁,比起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北京市平均寿命75.73岁低22.39岁。

  关于“过劳死”的新闻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两起,而关注“过劳死”的人群则多以白领为主,在网上,随处可以见到诸如工作[GongZuo]太累,休息时间太少之类的抱怨。一位从事IT业的年轻网友说:“加班[JiaBan]是正常现象,不加班[JiaBan]才反常。我们领导喜欢看见员工加班[JiaBan],他甚至曾说‘不加班[JiaBan]表示你工作[GongZuo]不努力’的话。虽然公司规定6点下班,但是加班[JiaBan]到晚上10点是很平常不过的事情”。

  一位李先生对记者说“被加班[JiaBan]”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生活:住在通州,在中关村一家网站工作[GongZuo],每天在上下班的路上超过5个小时。如果回家,四五点就得起床,晚上十一二点到家;如果遇上加班[JiaBan],只能住在公司。自己带一套铺盖放在公司,晚上就在办公室地上打地铺。实际上,一周中大概有一多半的时间住在公司。

  像“过劳死”这种极端的案例虽然不少,但毕竟不是普遍现象,可是如上面两位年轻人的打工生活则是现在大多数都市人共有的状态[ZhuangTai]。最近“女白领早逝事件”再一次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引发了公众对当今沉重工作[GongZuo]压力[YaLi]的担忧。

  只有工作[GongZuo]没有生活

  有人把自己的状态[ZhuangTai]形容为“有工作[GongZuo],没生活”。一项关于都市白领生活状态[ZhuangTai]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人表示工作[GongZuo]压力[YaLi]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另外一项关于中国都市青年健康状况的调查则显示,主流城市白领的亚健康比例达到76%。

  几年前,浙江一位副教授死在办公桌上,曾引起过巨大的争论,但是几年后,那位教授的劳累成了大多数都市白领的“常态”生活。一位做程序设计的网友称,加班[JiaBan]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状态[ZhuangTai],一旦公司接到单子,动辄两三个月连续加班[JiaBan],24小时连轴转是家常便饭,每天手握鼠标的时间和工作[GongZuo]时间一样多,到下班的时候手已经不能伸展了。

  而另一位在一家企业做行政工作[GongZuo]的网友则说:“虽然看起来我做行政不会那么累,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别的部门加班[JiaBan]的时候我们也得陪着,如果公司有任务,晚上自然不用说,连续好几个周末不休息也是常事。有时候好不容易等到周末可以休息了,公司又有活动,说起来是出去玩儿,但是比上班还累。”

  著名社会[SheHui]学家、北京大学(微博)社会[SheHui]学教授夏学銮说:“现代社会[SheHui]生活节奏快,工作[GongZuo]压力[YaLi]大,往往身体已经超出极限却不能自治,一旦各种隐患爆发,可能就是追悔莫及的后果。这些年来常有过劳死事件发生,应该引起全社会[SheHui]以及所有人的重视。”

  谁让年轻人这么忙?

  “女白领早逝事件”发生后,很多网友制作了“压力[YaLi]好大”的视频在网上发布,网友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承受的压力[YaLi],点击率通常都非常高。有评论家表示,“为什么一定要承受沉重的工作[GongZuo]任务,为什么一定要满足老板的加班[JiaBan]要求,为什么不能放弃压力[YaLi]强大的工作[GongZuo],转而选择一份轻松的工作[GongZuo]呢?不过就是工资低一些,闲散而平静的生活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评论家的反问其实正是问题的所在,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SheHui]陷入一种财富成功学的漩涡,获得社会[SheHui]地位和公众认可的途径被限定为唯一的财富之路,年轻人不得不追求更高的职位,更多的收入,更好的房子、车子等,反之,不追求高职位,不向往高收入的人则会被视为没有本事、没有志向。

  夏学銮说:“我们的社会[SheHui]张力太大,所有的一切都是紧绷的,要更多的钱,更多的物质财富,越多越好,反馈到个人身上,人格的张力也同样巨大,你很难放松自己,因为一旦放松,就意味着你可能在这条路上被人落下,再也追不上。虽然这条路未必正确,但当大家都在走的时候,你一个[YiGe]人不走可能就会被孤立。”

  失去确定感和安全感

  为什么人们忙忙碌碌永不停歇地在追求物质财富?这是不是一个[YiGe]健康的社会[SheHui]所应有的现象?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有评论家所说:“在一个[YiGe]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的状态[ZhuangTai]下,这个社会[SheHui]显然也不可能是健康的。”

  夏学銮说:“这个时代金钱拜物教流行,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原因,也同样有社会[SheHui]的原因。从社会[SheHui]环境而言,生存成本太高,社会[SheHui]保障还不完善,人们心里没有确定感和安全感,特别是正当年的一代,他们上有父母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还有住房、医疗等都需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这些准备大多都要依靠个人来完成,使得他们不得不无止境地追求金钱,追求物质的收获。”

  环境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不自知的,夏学銮说:“一方面人们被迫去不断追求财富,另一方面,当这种追求成为潮流的时候,也同时成为了一个[YiGe]普遍的标准。同样一个[YiGe]年轻人,毕业十年之后,看到别的同学升职、加薪,有大房子,有好车,他自然会感受到压力[YaLi],虽然这未必是他看重的,但是社会[SheHui]的标准如此,关系到一个[YiGe]人在社会[SheHui]中的地位,被周围人的认同程度,他也不得不去适应社会[SheHui],去达到这个标准。”

  如何应对过劳死

  过劳死不是一个[YiGe]新概念,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有报道称,在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都曾有过劳死的记录,很多国家也曾为此采取过专门的应对措施。

  据了解,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经将过劳死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日本也从1994年开始对过劳死给予了法律干预。欧美一些国家也曾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如果员工身故原因被认定为过劳死,就可以据此对雇主追责。其中,员工承受的工作[GongZuo]强度、入职之前的身体状态[ZhuangTai]、加班[JiaBan]劳累之后的身体状态[ZhuangTai]等都可以作为判断是否过劳死的标准。

  目前,中国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夏学銮认为,过劳死,乃至普遍的工作[GongZuo]压力[YaLi]都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说:“一般情况下,工作[GongZuo]压力[YaLi]大,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的人群,大多都是社会[SheHui]的骨干人群,甚至是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精英分子。或者说,这一部分人更加注重自己在社会[SheHui]中的地位,个人的评价,已经被认同度,因此也更容易过度追求事业的成功,而忽视工作[GongZuo]的压力[YaLi],身体的承受能力,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人群。”

  不能放弃人文关怀

  如何缓解工作[GongZuo]压力[YaLi],调节身体状态[ZhuangTai],夏学銮表示,最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很多问题其实并不严重,但是积少成多,小病养成了大病,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夏学銮说:“首先,国家和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允许太过沉重的工作[GongZuo]。其次,用人单位也要有相应的制度和人文关怀,比如定期为员工体检、带薪休假等。最后,社会[SheHui]应该对这些正处于社会[SheHui]中坚力量的人群更多的关怀,给予更多的福利保障,比如住房保障、医疗补贴、孩子入托上学的补贴等,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没有了担忧,自然也就不会拼命工作[GongZuo]赚钱了。”

  夏学銮表示,市场经济下,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人的关怀,恰恰相反,应该更加完善才行。一个[YiGe]人的精神状态[ZhuangTai]、生活状态[ZhuangTai]、身体状态[ZhuangTai]等都应该获得社会[SheHui]更多的了解和关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过劳死的悲剧。

  市场经济下,并不意味着放弃对人的关怀,恰恰相反,应该更加完善才行。一个[YiGe]人的精神状态[ZhuangTai]、生活状态[ZhuangTai]、身体状态[ZhuangTai]等都应该获得社会[SheHui]更多的关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过劳死的悲剧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SheHui]学系教授周孝正

  过劳死被传播也很正常

  对于网上热议的“过劳死”,著名社会[SheHui]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SheHui]学系教授周孝正则认为没有意义。他说:“中国有13亿人,每年死亡的人有多少?非正常死亡的又有多少?因车祸死亡的有多少?因疾病死亡的有多少?过劳死只是个案,从社会[SheHui]学上讲,个案没有普遍意义,是无效信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对于“过劳死”这个概念,周孝正表示:“我们当年在兵团里劳动就不累吗?再说,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喊累,真有那么累吗?在一个[YiGe]社会[SheHui]中,各种各样的死亡事件都会发生,这是社会[SheHui]的常态,‘过劳死’可能有新闻意义,被传播也很正常。但是整个社会[SheHui]中有无数事件和现象,这些问题有缓急轻重,作为一个[YiGe]普通人,关注任何一个[YiGe]都没有问题;但作为社会[SheHui]学者,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关注到,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优先关注。”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经营管理工具包,让经营管理像拼图一样简单容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18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