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广州奶协理事长:喝低标准牛奶还不如喝白开水--中国年鉴网
6月15日,生乳国家标准[BiaoZhun]颁布实施一年后,素有“中国奶业第一炮筒”之称的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在业内会议上炮轰该标准[BiaoZhun]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业的耻辱”,并称“中国生乳标准[BiaoZhun]被个别生产常温奶的大企业[QiYe]绑架”。
这场业内讨论,再一次引发公众对中国乳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
中国乳品新国标是否真的过低?依据在哪里?修改前的标准[BiaoZhun]是否真的难以达到?昨天,本报再次就此事对话王丁棉。
■人物
王丁棉
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曾任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
曾屡曝行业内幕,包括质疑企业[QiYe]往牛奶[NiuNai]中添加香精、增稠剂,要求明确鲜奶标识等。
【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XiJun],那还不如喝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京华时报:6月15日,你在奶业发展研讨会上炮轰乳业新国标。这是什么性质的会议?你为什么要说这番话?
王丁棉:当时是在福建福州召开“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这是福建省奶业协会主办的,旨在讨论如何把巴氏奶的市场做得更好、更大,给消费者提供更高营养、更新鲜的牛奶[NiuNai]。
我的发言内容涉及到了低标准[BiaoZhun]奶源的问题,因为低标准[BiaoZhun]的奶源是做不了巴氏奶的,做成了也有很大的不安全因素。这就把刚实施一年的乳业新标准[BiaoZhun]带出来了。
京华时报:你说中国乳业新标准[BiaoZhun]是全球最差的牛奶[NiuNai]标准[BiaoZhun],理由是什么?
王丁棉:主要体现在“细菌[XiJun]总数[ZongShu]”和“蛋白质含量”两项指标。2010年以前,我国生乳收购标准[BiaoZhun]是每毫升细菌[XiJun]总数[ZongShu]不超过50万个,蛋白质含量最低每百克含2.95克。而2010年新修订的标准[BiaoZhun],将每毫升细菌[XiJun]限量总数[ZongShu]提高到200万个,蛋白质最低含量下调至2.8克。
新标准[BiaoZhun]中蛋白质含量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BiaoZhun];而菌落总数[ZongShu]放宽3倍后,是美国、欧盟(10万个)标准[BiaoZhun]的20倍。这一标准[BiaoZhun]堪称“世界最低,全球最差”。
京华时报:旧标准[BiaoZhun]规定生乳中细菌[XiJun]总数[ZongShu]分为每毫升低于50万、100万、200万和400万四个等级。新标准[BiaoZhun]的200万相当于原来的三级,为什么您认为标准[BiaoZhun]是降低了?
王丁棉:旧标准[BiaoZhun]实施期间,南方乳制品企业[QiYe]对生乳细菌[XiJun]总数[ZongShu]的要求基本都低于每毫升50万,广州的企业[QiYe]能达到10万以下。据我了解,北方的企业[QiYe]要求生乳细菌[XiJun]总数[ZongShu]低于50万的应该在三分之一以上,高于200万接近400万的占少数。所以我说现在的标准[BiaoZhun]和原来以及实际情况比,都降低了。
京华时报:新标准[BiaoZhun]下的牛奶[NiuNai]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吗?
王丁棉:标准[BiaoZhun]高与低,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先说蛋白质,不要看到它比原来标准[BiaoZhun]只少了1.5%这么一点小数,但营养其实少了很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再说细菌[XiJun]总数[ZongShu],200万个细菌[XiJun]里面,除了包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还有致病菌。细菌[XiJun]数越高,致病菌的分泌产物保留在牛奶[NiuNai]里面的就越多,这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虽然细菌[XiJun]高一点不会立即生病或者死人,但当中可能存在着你看不到的潜在的、慢性自杀型的东西。很少的蛋白质,那么高的细菌[XiJun],还不如喝白开水。消费者钱花了,得不到应有的营养回报,还损害健康。
京华时报:会议有哪些人参加,有人当场反驳吗?
王丁棉:很多人参加了那个会议,有当地政府官员、中国奶协领导、部分生产巴氏鲜奶的企业[QiYe]、教授、营养专家,还有近30家媒体。我发言时没有人回应,散会后也没有遇到反击和质疑。媒体随后就此采访其他专家时,有人提出了反驳,进而引发了这场争论。
【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QiYe]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BiaoZhun]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京华时报:有人认为,修改前的标准[BiaoZhun]很难达到。是这样吗?
王丁棉:不是很难的事。比如说提高蛋白质,不需要多难的技术,只要给奶牛提供充足的、优质的饲料,不出三到五天,蛋白质指标立即就会上去。细菌[XiJun]总数[ZongShu]也一样。即使小规模的散养户,做得好的话,也跟大规模的奶牛场一样可以把细菌[XiJun]总数[ZongShu]控制在50万以下。
很多人认为,现在是以散养为主的格局,而散养的卫生条件差,保障不了菌落总数[ZongShu]达到高标准[BiaoZhun]。但事实上,细菌[XiJun]群落与农民的养殖技术根本没关系,不是农民做不到,而是企业[QiYe]的设施跟不上。牛奶[NiuNai]在刚离开牛的乳房的一瞬间,菌落总数[ZongShu]其实非常低,最多也不过一两万个。菌落总数[ZongShu]之后能达到200万个,主要是牛奶[NiuNai]进入加工环节前的时间太长。另外,牛奶[NiuNai]刚挤出来的1小时内没有迅速将其降到4摄氏度(没用低温抑制细菌[XiJun]繁殖)。再有就是装牛奶[NiuNai]的桶、运牛奶[NiuNai]的罐子消毒不彻底。这都不涉及什么高级的技术。
京华时报:既然之前的标准[BiaoZhun]不难达到,为什么还要修改?
王丁棉:依据我掌握的信息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是某些大企业[QiYe]甚至个别协会在标准[BiaoZhun]中捆绑了自己的利益。
有些消费者可能不太清楚,市场上销售的液态牛奶[NiuNai]主要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两种。在牛奶[NiuNai]加工过程中,135℃-152℃高温瞬间消毒杀菌制作的牛奶[NiuNai]称为“常温奶”,保质期半年左右,可常温存放;75℃到85℃缓慢加热杀菌的称为“巴氏奶”,以酸奶为代表,需低温储藏,保质期多在一周左右。理论上来说,巴氏奶的营养比常温奶要高。因为杀菌温度过高时,菌类被杀死,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
新国标将菌落总数[ZongShu]提至每毫升200万个,用这样的牛奶[NiuNai]做巴氏奶,不但风味、营养受到影响,还会引发一些不确定的食品安全因素,但这对于超高温加工的常温奶倒是影响不大。新国标过于偏向常温奶,大企业[QiYe]也希望降低标准[BiaoZhun],因为低标准[BiaoZhun]的奶源不能做巴氏奶,就由做常温奶的大企业[QiYe]收购。这种市场竞争根本不用价格战来打你,从奶源就把你断了。这也导致巴氏奶在我国液态奶中所占的份额不到20%。在发达国家,常温奶被称为罐头牛奶[NiuNai],很少有人喝。
京华时报:除上述分析外,你还有别的依据证明大企业[QiYe]绑架了乳业标准[BiaoZhun]吗?
王丁棉:标准[BiaoZhun]讨论期间,我们一直反对降低标准[BiaoZhun],只是反对无效。地方奶协和专家提的20条意见,基本没有被采纳。你想想,制定乳业标准[BiaoZhun],行业内引发争议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出现一边倒的声音和结果,那就不正常了。很显然,有大企业[QiYe]在背后控制这个标准[BiaoZhun]的出台。
京华时报:内蒙古奶业协会常务理事金海提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内在的原因在于,我们将牛奶[NiuNai]检测标准[BiaoZhun]中的蛋白质含量定得太高,农户因不能达标,才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含量。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王丁棉:我觉得他是不了解情况,冤枉奶农。三聚氰胺的使用,是因为部分收奶站和个别奶农人为造假,在牛奶[NiuNai]里加了水使指标都降低了,这才去使用三聚氰胺,并不是农民本身养的奶牛产奶达不到标准[BiaoZhun]。还有一个原因是抢奶源,在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部分人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去造假。
京华时报:该协会的秘书长提出,中国奶业发展现状由国情决定,执行更高标准[BiaoZhun]将导致奶农倒奶,甚至杀牛。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王丁棉:这是没有道理的。我们原来执行了25年的那个标准[BiaoZhun]并不是很高,属于中间标准[BiaoZhun],与国际标准[BiaoZhun]相差很远,并不过分。
以前的25年里,奶农从没有因为标准[BiaoZhun]问题倒奶、杀牛。目前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粉卖不出去,鲜奶收购价压低到了奶农无力支付饲养成本。当然,这里面还有行业整顿的因素,小规模企业[QiYe]被停产,周边奶农卖牛奶[NiuNai]受影响,因此杀牛、倒奶,这和指标高没关系。我认为,降低乳业标准[BiaoZhun]的结果才是奶贱伤农,低标准[BiaoZhun]只能卖低价钱,没有办法让奶农用优质奶源赚到更多的钱,也没有办法提高奶农的养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