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卫生 >
烧伤战线尖兵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柴家科--中国年鉴
中图网北京10月21日电 题:解放军总医院第一[DiYi]附属医院柴家科:烧伤[ShaoShang]战线的“突击尖兵”
作者 花晓 纪鹏 陶社兰
资料显示,每年因意外伤害的死亡人数,烧伤[ShaoShang]仅次于交通事故,排在第二位。中国每年约有20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烧(烫)伤,其中约5%的病人[BingRen]需要住院治疗,是不折不扣的烧伤[ShaoShang]大国。
每当读到这些,柴家科的心都会被刺痛。年轻的柴家科给自己下了“军令状”——中国的烧伤[ShaoShang]医学要领先世界!
现在,柴家科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DiYi]附属医院烧伤[ShaoShang]整形科主任,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外科学(烧伤[ShaoShang])国家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军烧伤[ShaoShang]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柴家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53次参与和担任国家和军队重大突发事件救治[JiuZhi]专家组组长,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历次载人航天飞行、金砖五国会议、博鳌论坛、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唯一烧(创)伤领域应急专家,足迹遍及21个省、市、区,被官兵誉为“生命线上的守护神”。
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他,少年时就想当一名医术高超的好医生。1972年12月入伍,成了部队卫生员。从此,柴家科与军队卫生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立志于投身烧伤[ShaoShang]医学事业的他,1985年考取了中国烧伤[ShaoShang]医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烧伤[ShaoShang]专家盛志勇院士的研究生。10年后,柴家科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作博士后研究。1997年,他回国,担负起烧伤[ShaoShang]整形科主任的重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DiYi]附属医院作为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担负着北京地区反恐、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JiuZhi]任务,而烧伤[ShaoShang]整形科更是中国、中国军队重大突发事件的重要救治[JiuZhi]单位之一。每一次与烧伤[ShaoShang]有关的突发事件,组织上、同行界大都首先想到的是该院烧伤[ShaoShang]整形科。柴家科担任科室主任以后,全科人员把平时应付突发事件、抢救[QiangJiu]烧伤[ShaoShang]病人[BingRen],作为提高战时救治[JiuZhi]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平时的医疗实践锻造战时救治[JiuZhi]的过硬本领。
柴家科说:“烧伤[ShaoShang]学科的特点和承担使命,决定了不仅仅在平时、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时要发挥重要作用,更要想到我们是军人,更要想到军事医学需求,具备履行使命任务的职能,这样才能在国家、军队和人民需要的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救得好。”
做医生的自豪莫过于技高一筹,救人无数。在30多年的军医生涯中,柴家科高超的医术无数次地在国家和人民的危难之时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他被“点将”出征参加全国性重大抢救[QiangJiu]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云南森林大火、营口沥青爆炸、兰州火药燃烧、成都公交车爆燃、鞍山钢水喷爆……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许多被火魔吞噬而濒临死亡的生灵,在柴家科及其团队的精心救治[JiuZhi]下奇迹般生还。
2006年5月26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嘎拉山林大火肆虐,奉命作战的武警官兵有35名不幸严重烧伤[ShaoShang]。
当时,柴家科正在山东烟台,主持一个全军性烧伤[ShaoShang]专业学术会议。接到命令后,柴家科二话没说,连夜安排好会议相关事宜后,就火速搭乘凌晨第一[DiYi]班飞机辗转北京、哈尔滨等地,驰援千里、历经18个小时于次日下午抵达黑河。饥肠辘辘的柴家科连一口水也来不及喝,就立即组织医务人员对3名病危伤员[ShangYuan]展开紧急抢救[QiangJiu],同时对13名危重伤员[ShangYuan]实施气管切开术,并为17名伤员[ShangYuan]开展焦痂切开减张术,经过一夜的努力,使伤情得到初步控制。
烧伤[ShaoShang]的官兵大多是独生子,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6岁。看着一张张被大火烧焦的还很稚嫩的脸,柴家科眼在流泪,心在滴血。
由于当地急救设备达不到救治[JiuZhi]条件,伤员[ShangYuan]伤情仍旧危急,柴家科力主将危重伤员[ShangYuan]转运至条件比较好的北京进行救治[JiuZhi]。在得到上级批准后,一场空中大转移扑火英雄的战斗开始了。长途跋涉数千公里,空陆联合转运一批35名危重烧伤[ShaoShang]伴有吸入性损伤的伤员[ShangYuan],这在中国、中国军队甚至是世界烧伤[ShaoShang]医学史上都极为罕见。途中稍微出现一丁点意外,都可能导致救治[JiuZhi]功亏一篑!
烧伤[ShaoShang]抢救[QiangJiu]的“黄金时期”在6小时之内,受伤官兵抵达北京时已是烧伤[ShaoShang]后的第三天,伤员[ShangYuan]生命随时面临危险。有的业内专家断言:“这么多重伤员[ShangYuan],能救活一个就已经是奇迹!”
为减少脓毒血症的发生、降低伤残程度,柴家科带领救治[JiuZhi]小组全体人员连续奋战3个昼夜,完成27台大手术。此后的80多个日日夜夜,他吃住在办公室,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上演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
经过艰苦努力,硬是将全部35名伤员[ShangYuan]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零死亡、低伤残、早康复”的救治[JiuZhi]目标。而柴家科为了抢救[QiangJiu]这些伤员[ShangYuan],已熬肿了双眼,体重也下降了整整8斤。
烧伤[ShaoShang]学科具有显著的军事特色。多年来,烧伤[ShaoShang]整形科姓军为兵当先锋、保障打赢铸盾牌,深入部队服务、应对突发事件、抢救[QiangJiu]危重伤员[ShangYuan]、出国执行任务,屡创奇迹。而很多应用于战场的救治[JiuZhi]手段和技术,也能反过来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
2003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毒剂芥子气泄漏事件,几十人沾染中毒,情况相当紧急。柴家科临危受命,担任救治[JiuZhi]小组的总指挥,第一[DiYi]时间赶到现场并迅速制订出救治[JiuZhi]方案。
芥子气是一种剧毒的糜烂性毒剂,面对“毒剂之王”,柴家科不顾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冲到最前线,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了毒气的进一步扩散,稳定了社会恐慌情绪。由于救治[JiuZhi]及时,44名芥子气中毒患者中,除1名深度烧伤[ShaoShang]患者死亡外,其余全部救治[JiuZhi]成功。
2012年5月26日晚7时许,柴家科主任再一次接到命令:三入火海抢险救人的扑火英雄高铁成被烧伤[ShaoShang]。
柴家科在时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任国荃的带领下,星夜兼程赶到哈尔滨,对伤员[ShangYuan]进行会诊和救治[JiuZhi]。为加强后期治疗,确保顺利康复,他果断决定立即将高铁成转往北京治疗。
在高铁成入院治疗的20多天时间里,烧伤[ShaoShang]整形科柴家科主任带领医护人员每天三次查房,及时掌握高铁成的伤势,检查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他还亲自指导换药,对每天的伤情变化进行细致的评估,对不同部位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不到一个月,恢复良好的高铁成顺利出院。告别时刻,高铁成说:“人们说我是英雄,但我觉得,真正的英雄是柴家科主任,我只不过救了10多个人,而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英雄出院的那一刻,柴家科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他说:“基层官兵在我心中最重!作为一名军医,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此。”
柴家科常说,我平生有两个目标:第一[DiYi]个目标是把更多的烧伤[ShaoShang]病人[BingRen]治好,使他们重获新生;第二个目标是让烧伤[ShaoShang]病人[BingRen]的外貌恢复美观,功能得以重建,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柴家科提出了以整形美容的观点救治[JiuZhi]烧伤[ShaoShang]病人[BingRen]的原则,从病人[BingRen]住院的第一[DiYi]天起,就要想到病人[BingRen]出院后的功能康复。大面积深度烧伤[ShaoShang]病人[BingRen]自体皮源不足,是早期创面覆盖、后期瘢痕增生、外观和功能差等临床救治[JiuZhi]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能不能研制出一种同人体皮肤相似的替代皮肤呢?柴主任带领课题组,查阅了大量文献,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对异种(猪)皮肤替代物的艰苦攻关。
通过这项研究,柴家科先后以第一[DiYi]完成人获得了2008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DiYi]附属医院政委卿建中介绍说,柴家科在烧伤[ShaoShang]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一年365天,除非外出开会和参加重大抢救[QiangJiu],他都泡在病房和办公室里。他的家就像一个补充精力、体力的驿站,他人生真正的位置是门诊、病房、手术室、实验室、讲台和图书馆。
柴家科说:“一定要深入一线,观察每个细节。只有真切地了解到病人[BingRen]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病情的细微变化,才可能把握住任何一次抢救[QiangJiu]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