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纪念与回忆 >
回忆厦门经济特区的初创--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邹尔均,1931年生。1981年10月任厦门[XiaMen]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厦门[XiaMen]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副书记、第一副主任。1983年1月后历任厦门[XiaMen]市市长、市委书记、厦门[XiaMen]经济特区管委会书记、主任,1993年1月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本文根据2010年6月对邹尔均同志[TongZhi]的采访记录整理。
1981年9月26日,我到省里参加福建省委全委会,省委书记李振庭同志[TongZhi]找我谈话,说你的工作调动一下。我感到很突然,到哪里去?他说厦门[XiaMen]经济特区。我南下以后到福建,一直在老区山区工作,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工作了32年,那里的山山水水我都熟悉。到厦门[XiaMen]搞经济特区,我没搞过,心里没底。我说能不能不去?他说不行,省委书记项南同志[TongZhi]会找你谈话,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作为党员当然只有服从。项南同志[TongZhi]见面就问我什么时候去,没有商量的余地。省委全委会结束后我回到龙岩已是9月底了,工作交接后,10月4号我就到了厦门[XiaMen]。在去厦门[XiaMen]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两个问题:第一,特区的使命是什么?第二,全国已经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两省已经实行开放,为什么还要搞四个特区?到了厦门[XiaMen]以后我首先向时任厦门[XiaMen]市委书记的陆自奋同志[TongZhi]请教,他给我讲了一些精神,主要是让我看文件。看过文件之后,我感觉,办特区就是要我们[WoMen]跳出现行体制去闯出一条富民强国之路,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的路子。特区的任务就是闯,闯失败不要紧,失败了也就是一个[YiGe]“点”,对全国是个教训,成功了当然就是经验了。但当时顾虑还是很多,新中国成立30多年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若要跳出现行体制,必然同现行的一些规定相矛盾。我想,特区的任务就是改革,经济特区是应改革而生的,改革就是特区的唯一使命,具体办法就是小平同志[TongZhi]指示的“摸着石头过河”。 厦门[XiaMen]经济特区初创时期,我们[WoMen]主要抓了三件事情。
第一,抓基础设施建设。当时投资环境不好,基础设施条件很差。我第一次到湖里去看,2.5平方公里的范围,一片丘陵地带,只有几头水牛在吃草,很荒凉。反过来一想,这样也好,一张白纸,可以从头做规划、搞建设。当时一个[YiGe]香港记者团要采访厦门[XiaMen]经济特区建设情况,我很着急,大概已经是10月7号或者8号了,记者15号就要来。让他们采访一个[YiGe]什么样的厦门[XiaMen]经济特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如果是动态的印象会好一些,静态的就是几头水牛在吃草。我们[WoMen]商量决定,要采取紧急措施。当时的规划大概轮廓基本有了,但详细情况还没有制订出来。初步计划是把2.5平方公里的开发范围分成两个阶段,先搞1.1平方公里。我们[WoMen]找来技术人员,对已经规划的几个山头确定了三个标高,准备平整为能够办工厂的厂地。经过一星期的准备,15号那天,香港记者都来了,请他们去看,那一天放炮动土,一大批工程机械车辆推土,场面很壮观。香港的媒体推了我们[WoMen]一把:“一声炮响,湖里特区破土动工。”现在很多影视记录片中经常有这么一个[YiGe]镜头,就是这么来的。当时厦门[XiaMen]的交通设施、通讯条件都很差,没有机场。万里副总理来考察时就问,你们有没有机场?没有机场,怎么搞经济特区?人家怎么来?我说我们[WoMen]要建机场,我们[WoMen]想在一个[YiGe]最老的军用机场改建,但涉及到军产。万里副总理说他来做工作,他回去以后,一个[YiGe]星期中央就批回来了,经过设计,我们[WoMen]在1982年元旦动工开始建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