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峥嵘岁月 > 人物丰碑 >
组图:秋之白华——瞿秋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本文导读】
1.噩耗传来 2.临危受命
3.“弱者的道德” 4.只身赴苏区
5.苏区新天地 6.留守苏区
7.突围被捕 8.《多余的话》
9.请勿撕破我的历史 10.艰难觅渡
1935年2月,在主力红军[HongJun]撤离中央[ZhongYang]苏区踏上长征路途数月后,留在根据地的瞿秋白在转移途中被捕。在狱中,他写下了那篇引起后世巨大争议的《多余的话》,随后从容就义。
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中,瞿秋白无疑是具有独特气质的一个。他在大革命[GeMing]失败、白色恐怖弥漫之时临危受命,又在数年后为他人的错误路线负责而受到不公正对待。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对自己作了严厉到苛刻的解剖,甚至不免流露一些消沉情绪,但当他拒绝敌人多次劝降,唱着《国际[GuoJi]歌》、《红军[HongJun]歌》从容赴死,他事实上从未背叛自己的信仰和主义。
那正是革命[GeMing]的低潮期。党在幽暗和挫折中摸索,革命[GeMing]者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数不清的烈士倒下,中国革命[GeMing]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点点开拓着自己的道路。
噩耗传来
1935年4月,在上海[ShangHai]商务印书馆做编辑的鲁迅[LuXun]弟弟周建人收到了一封来信,信封背面盖着一个特殊的蓝色长方形印章,说明来自监狱并经过检查。5月时,鲁迅[LuXun]也收到了同样的一封信,信件的署名都是“林祺祥”,信中说:
我在北京和你有一杯之交,分别多年没有通信,不知你的身体怎样。我有病在家住了几年。没有上学。两年前,我进同济医科大学,读了半年,病又发,到福建上杭养病,被红军[HongJun]俘虏,问我作什么,我说并无擅长,只在医科大学读了半年,对医学一知半解。以后,他们决定我做军医。现在被国民党逮捕了,你是知道我的,我并不是共产党员,如有人证明我不是共产党员,有殷实的铺保,可以释放我。
这封没头没尾的信,初初看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鲁迅[LuXun]却一下子识破了其中禅机:“林”字“双木”即“双目”,是“瞿”字的上半部。在瞿秋白使用过的四十多个笔名中,这个名字只出现过一两次,它可以蒙混敌人,却瞒不过至交鲁迅[LuXun]的火眼金睛。
在后人对鲁迅[LuXun]和瞿秋白的研究中,无不以令人动容的笔触来刻画两人的深厚友谊。鲁迅[LuXun]曾手书“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对联赠送瞿秋白,被传为佳话。而瞿秋白也曾说:“我们是这样亲密的人,没有见面的时候就这样亲密的人。”
瞿鲁两人从1931年5月开始文字之交,继而携手在上海[ShangHai]领导“左联”,一直相互借重、扶助。从1932年开始,只要中共[ZhongGong]机关被破坏,瞿秋白无家可归时总是先到鲁迅[LuXun]家避难。在离开上海[ShangHai]奔赴苏区的几天前,瞿秋白冒着暴露的危险专程到鲁迅[LuXun]家作别。许广平后来回忆说,当晚,鲁迅[LuXun]为了表示惜别之情,提出要让出床铺给瞿秋白睡,自己宁可在地板上临时搭个睡铺,觉得这样才能使自己稍尽无限友情于万一。
得知瞿秋白已经被捕,但好在身份尚未暴露,鲁迅[LuXun]迅速把信件转给了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分头寻找对策营救。
这是国民党以两万大洋悬赏多年的一颗人头。若不抓紧行事,恐怕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