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地区崛起 > 河南 >
河南淅川8.6万名村民移民工作5月起实施--国家史册
5月1日至8月31日,淅川县第二[DiEr]批8.6万名村民[CunMin]将远迁他乡
目前,各项工作[GongZuo]正在当地有条不紊进行
□记者 杜文育 文图
核心提示
5月1日至8月31日,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南阳市淅川县第二[DiEr]批移民[YiMin]工作[GongZuo]将付诸实施,该县101个村的8.6万名村民[CunMin],将离开故土,远迁他乡。
4月21日至25日,记者赶赴淅川县丹江河畔,置身浓厚的迁安氛围,了解当地政府对迁安工作[GongZuo]的细致安排,感受当地干部群众饱满的精神状态,看到了他们打赢搬迁[BanQian]这场硬仗的决心和信心。一场部署周密的“人民战争”,正在当地拉开战幕……
【硬仗来临】
县委书记“亚历山大”但决心满满
袁耀生说,8.6万人,要在不足3个月的有效工作[GongZuo]日内搬迁[BanQian]完毕,一个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搬3万人,对一个县而言,这样的规模在移民[YiMin]史上还没有过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接受记者采访时,淅川县委书记袁耀生,神色凝重。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河南省唯一的移民[YiMin]迁出县。2009年8月,该县完成了1.08万移民[YiMin]试点搬迁[BanQian]工作[GongZuo];2010年9月,第一批6.5万移民[YiMin]搬迁[BanQian]工作[GongZuo]圆满完成;今年5月1日到8月31日,第二[DiEr]批8.6万名移民[YiMin],将搬迁[BanQian]完毕。
袁耀生说,8.6万人,要在不足3个月的有效工作[GongZuo]日内搬迁[BanQian]完毕,一个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搬3万人,对一个县而言,这样的规模在移民[YiMin]史上还没有过。
“难度很大。”袁耀生坦言,第二[DiEr]批搬迁[BanQian]涉及10个乡镇的101个行政村计8.6万人。这些村大多分布在边远山区,搬迁[BanQian]线路长、路况差。
他说,淅川气候接近江南,是河南省唯一产柑橘的地方,年降雨量在1000至1200毫米,主要集中在6、7、8三个月,其间每月下雨天占2/3。另外,百余个村中,有90个要分村,有的一分为二、为三、为四。最多的一个西岭村,要一分为五,搬迁[BanQian]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无论搬迁[BanQian]规模、搬迁[BanQian]难度还是搬迁[BanQian]强度,都是空前的,甚至是绝后的。”袁耀生认为,这是一场大仗、硬仗、恶仗。面对重重困难,袁耀生自称“亚历山大”(网络热词,意思是压力像山一样大),但他充满决心和信心。
【未雨绸缪】
这场“人民战争”需要部署周密
从去年6月份开始,全县就启动了第二[DiEr]批移民[YiMin]迁安工作[GongZuo],县委抽调600多名乡镇干部,组成101个工作[GongZuo]队,进驻101个移民[YiMin]村
“这是全县人民参与的一场大战役,大战面前,不讲代价,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请假脱岗。”淅川县卫生局副局长全自力,语出惊人,虽然不近人情,但透出一股子决心。
全自力介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县卫生局制订了详尽的备战方案,比如移民[YiMin]搬迁[BanQian]时每一路配几辆救护车,车上跟多少医护人员,跟什么科室的医护人员等,都有细致的计划。
“老弱病残,是关照的重点。”全自力说,经过三次筛选,60岁以上的移民[YiMin]有5826人,0至3岁的有4826人,病人(含残疾人)3021人,孕妇481人,精神病患者89人。
为保障移民[YiMin]平安搬迁[BanQian],4月13日至15日,河南省卫生厅邀请北京的6名心理专家,专程来到淅川,对当地300多名医护人员进行移民[YiMin]健康知识与心理干预技术培训。同时,在省卫生厅统筹下,淅川县周围几个县市的救护车,待命听候调遣,随时支援搬迁[BanQian]。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有信心。”淅川县移民[YiMin]局副局长梁占佩说,从去年6月份开始,全县就启动了第二[DiEr]批移民[YiMin]迁安工作[GongZuo],县委抽调600多名乡镇干部,组成101个工作[GongZuo]队,进驻101个移民[YiMin]村。他说,近日全县抽调4000多人,成立了搬迁[BanQian]服务队,组建了300人的应急队伍,在搬迁[BanQian]主干道沿线的老城、滔河、马蹬、香花4个乡镇,设置了4个应急处置站;抽调交通、公安、卫生、石油、消防等单位人员,配备道路清障车、消防车、油罐车、救护车等,确保紧急救助,有效处置。
“我们脸晒黑了,但和移民[YiMin]的心贴得更近了。”淅川县电业局副局长李明说,眼下,电力人员正加班加点维护电力设施,确保移民[YiMin]搬迁[BanQian]期间用电安全。
李明透露,移民[YiMin]搬迁[BanQian]走的最后一个月,淅川县电业局将免收当月电费,回报父老乡亲。
【“三迁”村民[CunMin]】
“咋不想走?俺早准备好了”
老何一家9口人迁到辉县常村镇新居后,两个儿子可各分一套二层楼房,新家通了暖气、天然气、有线电视
4月22日下午,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75岁的何兆胜坐在屋前晒太阳。堂屋内,悬挂着两大串干鱼和腊肉,地上放着两大团白色的渔网。
“老何的经历,在村里最具代表性,他是个移民[YiMin]‘活字典’。”村支书万志斌笑着介绍。1959年,何兆胜带着老婆以及父母,搬迁[BanQian]到青海省支边,1961年返回家乡。1966年,丹江口水库蓄水,他带着老婆孩子搬迁[BanQian]到湖北省荆门。
“当时的房子是土坯房,椽子有这么远一根。”老何伸开双臂比划着说,搬迁[BanQian]到荆门后,一人分一亩地,一年的收成不够吃。1974年,他全家从荆门搬回仓房,没家没地,只好住茅草庵,在丹江边上开荒,直到1990年才盖起瓦房。
万志斌告诉记者,沿江村123户476口村民[CunMin],都是外迁过来的移民[YiMin],2/3靠打鱼为生。 今年夏天,全村将搬迁[BanQian]到600公里以外的新乡市辉县常村镇。老何一家9口人将第三次乔迁新居。
“咋不想走?俺早准备好了。”提起在常村镇的新家,老何笑声朗朗,他说这一次比头两次好多了,二儿子和三儿子各分了一套二层楼房,还通了暖气、天然气、有线电视,“条件太好了”。
仓房镇副镇长胡恒理介绍,沿江村许多村民[CunMin]自费去过移民[YiMin]新村[XinCun],一是瞅房子,二是瞅商机。看到移民[YiMin]新村[XinCun]交通便利,经济活跃,当初投亲靠友不愿搬迁[BanQian]的几十个村民[CunMin]现在后悔了,“但后悔也来不及了。”胡恒理慨叹。
“搬到辉县常村镇后,渔民打不成鱼了,如何发展经济?”对记者的疑问,万志斌早有打算:“我们想发展养殖业,已经和当地对接好了,按照公司加农户模式,搞一个奶牛养殖场,就叫兴隆奶牛股份有限公司,省里都注册过了。”
【美好生活】
移民[YiMin]新村[XinCun]的条件好到“叫人眼红”
村民[CunMin]们搬到西岭移民[YiMin]新村[XinCun]后,将被安排住进172座设施齐全的新房;劳力富余的,还能到附近工业园区做工
4月23日上午,邓州市腰店乡西岭移民[YiMin]新村[XinCun]一派繁忙景象:村前广场上,几名工人在铺设彩砖,硬化地面;村东侧,一些人在挖坑补栽树木,安装电线杆;几个男女爬到高处,揭去新房窗户框上的保护膜……
春日阳光下,一排排新房格外赏心悦目,村西侧是一排排两层高的楼房,红瓦黄墙;村东侧是一大片平房,家家整齐别致。
“西岭移民[YiMin]新村[XinCun]是我乡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腰店乡副书记张华献说,该移民[YiMin]新村[XinCun]占地58650平方米,人均用地面积85平方米,村部、幼儿园、小学、文化中心、医疗室、水厂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修建村主干道4条,次干道13条。
西岭移民[YiMin]新村[XinCun]工程监理公司总监孙旭东介绍,移民[YiMin]新村[XinCun]达到了优质工程标准,水电、闭路电视、宽带网线、电话等设施已经接通,可随时入住。
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平房新居,这是一套三室一厅,屋外院落内,有一间厨房和一间卫生间。拧开厨房的水龙头,一股清水喷涌而出;按下马桶阀门,清水将马桶冲得干干净净。
据了解,移民[YiMin]新村[XinCun]里有172座新房,每户宅基地有二分半大。其中,三室一厅的平房面积95.48平方米,共87套;楼房四室两厅一厨一卫,面积157.6平方米,共85套。“距离新村[XinCun]3公里,有个燕店工业园区。”张华献透露,园区内有20多家企业入驻,移民[YiMin]们来到后,每人就近分得1.4亩地,劳力富余的,可以到园区内做工。
5月5日,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南阳市淅川县第二[DiEr]批移民[YiMin]搬迁[BanQian]工作[GongZuo],将在该县大石桥乡西岭村启动,该村172户计684名移民[YiMin],将从淅川县搬迁[BanQian]到邓州市西岭移民[YiMin]新村[XinCun]。“准备好了,迎接父老乡亲们到来。” 张华献摊开双手,做欢迎状。
8万多名移民[YiMin]即将离开祖祖辈辈生长的故园,迎接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怎样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打算?本报明天将继续报道“关注淅川移民[YiMin]”〈下〉
(编辑:SN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