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中国记忆 > 国家记忆 >
发现叶景吕:一站一坐一人生--国家史册
27岁,拍摄个人影像志的开始
一个普通的中国人,
从27岁起,
每年拍一张照片,
一直持续了62年……
叶景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不普通的是:从1907年27岁开始,连续62年每年到照相馆给自己拍摄一张照片,直到去世当年的88岁,整整跨越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更为奇特的是,他还采取了一年“站”一年“坐”的姿势轮换照相,持续一生。
2007年,通过网络我偶然购得了叶景吕的照片册,通过福州当地媒体的帮助,辗转找到了叶景吕的后人,得知叶景吕早年曾跟随中国驻英大使罗丰禄出使英国,回国后为罗家生意工作,直到终老。今天,叶景吕的女儿(101岁)、儿子(92岁)和两个孙子及一个孙女仍然健在。
2008年,我把叶景吕的全套照片在我的博客披露,《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及福州当地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并受邀参加了2008连州国际摄影大展、2009广州摄影双年展和2010年韩国光州艺术双年展,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套个人影像自传也被誉为人类摄影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
纵观叶景吕六十几张照片,不管时代的风云多么诡谲,他的眼神一直从容淡定。在叶景吕先生的每张照片下面,只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但并没有更多他本人的背景信息。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特别经历,为何如此执着地拍摄一生,并且波澜不惊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先后探访了叶景吕的后人,罗丰禄家族的研究者,并且详细研究了叶景吕生活的大背景,解读了每一张照片背后的信息密码,叶景吕的一生在我的眼中逐渐清晰起来。
在叶景吕的六十二张肖像中,有六十一张是在照相馆拍摄的银盐纸基照片,只有1952年的肖像是一张突兀的剪纸,这是叶景吕先生到大街上请专业的剪纸先生制作的。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叶景吕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不管岁月静好,还是乱世苟活,君子皆“不苟安”,或许这也是叶景吕先生坚持拍下人生侧影的一点心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
叶景吕其人
1881年出生于福州,先祖朱聿健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二十三子的后人。1896年的12月,15岁的叶景吕作为罗丰禄的随从,跟随罗大使赴伦敦上任,直到1901年回国,叶景吕在1901年回国前于伦敦拍摄了第一张个人肖像,并从此喜欢上了摄影。1903年罗丰禄病逝后,罗家把在福州的生意“九盛典当行”和“建盛茶叶店”委托叶景吕管理,叶景吕从此成为了两家买卖的大掌柜。叶景吕在帮罗家经营生意的同时,还担任罗家后代的中文私塾先生。
1906年,26岁的叶景吕和19岁的倪淑玉结婚,婚后生活相对平静,他一直经营着罗家的当铺和茶庄,直到1937年罗家当铺和茶行破产。这期间,叶景吕喜欢上了收藏,收集邮票、钱币、砚台等,并且开始信奉耶稣教,成为福州基督青年会会员。叶景吕还喜欢亲手设计家具,然后找人定做,现在他的女儿、孙子家里还保留着几件他当年亲手设计的家具。
叶景吕每天写日记。据叶景吕的长孙叶毅回忆说:叶景吕什么事都做个记录,家里的事,国家的事,国际的事,每天都总结一下,每天写备忘录。他对孙子叶毅说:我记录我的历史,可惜叶景吕所有的笔记已经毁于“文革”时期。1956年,福州著名画家陈子奋用佛语为叶景吕的系列肖像题字:是寿者相。1960年,叶景吕从福州仙塔街的老宅搬到了小孙子叶林居住的三坊七巷的老宅:宫巷33号。1968年,叶景吕在儿童节这天拍摄了人生的最后一张肖像。一个月后,因心脏病和糖尿病综合征并发平静去世,终年八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