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古代文明 >

唐代落魄诗人的五种生存之道--国家史册(2)

  
  归隐耕种

  上文说过,唐代的科举进身之路,无异于独木桥。想过桥的人很多,而桥身却十分狭窄。

  几十年前有一[YouYi]句口号: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农村是否大有作为不好说,但是[DanShi],那里确实是广阔天地。至少,那里可以接纳不少没有挤过独木桥、知难而退的落魄[LuoPo]诗人[ShiRen],给他们提供一份衣食之资,让他们的生命有所依托,不至于冻饿而死。

  据《唐摭言》卷三记载,唐太宗登基之后[ZhiHou],拨乱反正。为了笼络人才,特别重视科举功名。从那以后,隐居的人就非常多,“林栖谷隐,栉比鳞差”。可见,不少退隐的人其实不是真的退隐,而是想走终南捷径。

  当然,真隐之人也有不少。

  卢照邻调任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县尉之后[ZhiHou],因为风病严重(双足痉挛,一只手臂麻木),只得辞去官职,到阳翟(今河南省禹县)的具茨山隐居,在那里买了几十亩土地,耕种活命。

  唐代大概有不少诗人[ShiRen]都曾经在仕途不顺利的时候,说过回老家做农民的话。比如,王维在弃官回江东老家的时候,就说过“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但是[DanShi],真正回去做了农民的却只是一小部分。

  祖咏虽然中过进士,但是[DanShi]似乎没有得到什么官职,生活[ShengHuo]一直处于贫困状态,身体也很不好,疾病缠身。因此,他就回到汝坟(今天河南省汝阳、临汝一带)的自家别业,“以渔樵自终”。祖咏自己[ZiJi]有诗描写这种隐居田园的生活[ShengHuo],“沤麻入南涧,刈麦向东菑。对酒鸡黍熟,闭门风雪时。”(《归汝坟山庄留别卢象》)“鸟雀垂窗柳,虹霓出涧云。山中无外事,樵唱有时闻。”(《汝坟别业》)看来,曾经跟王维等人有过酬唱的著名诗人[ShiRen]祖咏,过的是近乎农民的生活[ShengHuo]。

  杜甫[DuFu]在华州司功参军任上辞官,他的下一步考虑也是到农村居住。他选择的是秦州(在今天甘肃、陕西接壤地区)城附近的农村,先是居住在距离秦州城五十里地东南方向的东柯谷。在东柯谷,杜甫[DuFu]显然已经做好耕种自给的打算,“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后来为了跟老朋友赞上人的住处靠近一点,以便来往,一度想在秦州西南七十里的赤谷西枝村定居。在秦州的生活[ShengHuo]并不如意,杜甫[DuFu]又挈家移居同谷(今甘肃成县)。同谷的情况也没有原来传闻的那么好,杜甫[DuFu]一家又迁往成都。离开成都之后[ZhiHou],又曾经在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耕种度日。杜甫[DuFu]一家在同谷,生活[ShengHuo]陷入空前的困难,居然要秋天到山上捡拾橡栗果实,冬天扛着镢头去山上雪地里挖黄独(一种野山芋)作为救荒食物(《同谷七歌》其一,其二)。杜甫[DuFu]在成都,衣食之资基本有亲友接济,并没有参加多少真正的农业劳动,他的兴趣主要在种植各种花果树木。在夔州,杜甫[DuFu]买了四十亩果园,都督柏茂琳又让杜甫[DuFu]管理一百顷公田,拨给他五六名奴仆,帮助他经营田地。夔州时期,杜甫[DuFu]过的实际上是地主的生活[ShengHuo]。

  沈千运多次应举不中之后[ZhiHou],就回到了山中别业,自己[ZiJi]说“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有薄田园,儿耕女织,偃仰今古,自足此生……”。不知道沈千运的农村生活[ShengHuo]质量究竟如何,我们知道有一[YouYi]些人的生活[ShengHuo]是比较艰难的。李涉致仕以后,隐居在少室山(属嵩山),情况就不是太好。杜甫[DuFu]的熟人王季友,显然农耕生活[ShengHuo]是很不理想的。杜甫[DuFu]有诗说他“贫穷老瘦家卖屐”(《可叹》)。有人拘泥典故,认为诗中的“卖屐”只是杜甫[DuFu]用典,并不表示王季友真的需要靠编织草鞋出卖贴补家用。根据杜甫[DuFu]的诗句“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和《唐才子传》的记载,王季友的妻子是嫌弃丈夫太穷,整天吵吵被遣去了的。王季友的生活[ShengHuo]状况,用他自己[ZiJi]的话来描述,近乎原始人的生活[ShengHuo]:“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江湖散人”陆龟蒙隐居松江甫里,虽然有数百亩田地,三十间房屋,但是[DanShi]因为田地地势低洼,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因此,常常闹饥荒。陆龟蒙须亲自扛着镢头畚箕去田里劳作,难得有闲暇的时候。

  托庇空门

  佛教讲慈悲为怀,自古佛门也确实收容了不少在世俗社会中遇到困难的人。这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诗人[ShiRen]。唐代就有一[YouYi]些落魄[LuoPo]诗人[ShiRen]曾得到过佛门的帮助。

  孟棨《本事诗》记载,宋之问被贬南方,从流放地返还,路过杭州,游览灵隐寺。月夜在寺内长廊中吟诗,第二联始终想不出满意的。有一[YouYi]个老僧帮他想了“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两句,结果,这两句诗就成了整首诗的警句。第二天早晨,宋之问再去造访,那老僧已经不见了。寺内有僧人告诉他,那老僧是骆宾王。如果这个记载可靠,那就说明,骆宾王在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失败之后[ZhiHou],是遁入空门以求自庇的。骆宾王投身空门,这属于政治避难。

  而贾岛早年的投身佛门,则完全是生活[ShengHuo]所迫。贾岛为僧时间,文献有不同的记载。按照《唐才子传》的说法,贾岛为僧是在科举考试连续十年失败之后[ZhiHou]。“初,连败文场,囊箧空甚,遂为浮屠,名无本。”贾岛内心是不喜欢做和尚的,尤其是他在洛阳青龙寺时,洛阳的地方长官下令禁止僧人午后外出,这种拘束的生活[ShengHuo],很让贾岛感到不快。为此,他曾作诗自我感伤:“不如牛与羊,独得日暮归。”后来情况稍微好些的时候,贾岛就脱离佛门,再次参加进士考试。及第之后[ZhiHou],先后担任过长江县(在今四川省蓬溪县)主簿、普州(今四川省安岳县)司仓之类的小官职。由于他一心一意苦苦吟诗,不会料理生活[ShengHuo],家境一直不好。临死之际,家里一文钱也没有,只有一[YouYi]头病驴一张破古琴而已。

  也有落魄[LuoPo]诗人[ShiRen],虽然没有出家,只是隐居乡村,但是[DanShi]也曾得到寺庙僧人的经济援助。上边曾经提到过的阎防,进士及第之后[ZhiHou],仕途不顺,只得隐居在终南山。当时他是寄居在丰德寺的,不难想象,他在生活[ShengHuo]上一定得到了寺庙的帮助。跟韩愈有交往的诗人[ShiRen]卢仝,卜居洛阳的时候,生活[ShengHuo]十分拮据。据韩愈《寄卢仝》一诗,卢仝家只有几间破屋。家里有一[YouYi]个奴仆蓄着长须,头巾也不裹,有一[YouYi]个奴婢,牙齿都脱落了,整天光着双脚走路。卢仝辛辛苦苦供养十余口家人,上有母亲,下有妻子儿女。因为他跟邻近的寺庙僧人有来往,僧人们便不时地接济卢仝一些粮米。卢仝自己[ZiJi]的诗歌里也说,他家除了书籍之外,一无所有。

  佛门僧人可以帮助一些落魄[LuoPo]诗人[ShiRen],依情理,道观道士,当然也会帮助一些落魄[LuoPo]诗人[ShiRen]。唐代尤其是晚唐有那么多失意的诗人[ShiRen]加入道籍,其中一些当是出于生活[ShengHuo]所迫。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