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淞沪会战诱因“虹桥机场事件”:责任或不在日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核心提示:日本[RiBen]人大概知道有中国正规军到达上海[ShangHai]的消息,八月九日,派了一个军曹,名叫大山勇夫到虹桥机场[HongQiaoJiChang],要进机场大门,守门的就是化装保安[BaoAn]部队的步兵旅士兵。这些士兵平时恨透了日本[RiBen]人,一见日本[RiBen]军人横冲直闯,不听制止,就坚决自卫,开枪打死了那个军曹。
本文摘自:《文史精华》2006年第08期,作者:许述 崔军,原题:《淞沪会战的导火索——虹桥机场[HongQiaoJiChang]事件》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的淞沪会战是中国8年抗战中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之一。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南京政府为了实现把日中战争变为世界战争,保卫宁、沪这一经济和政治中心,牵制华北日军[RiJun]兵力等目标,以主动的姿态开辟了华东战场,并扩大会战规模。而日本[RiBen]为达到迫使南京政府屈服的终极目的,由最初的被动应战到逐渐掌握战场主动,战役目标逐步扩大,由保护日侨、占领上海[ShangHai]以北地区到全歼上海[ShangHai]中国守军,也逐次增兵淞沪。双方都不肯放弃自己的目标,于是轮番增兵,形成了历时3月之久的大会战。如果说淞沪会战是一次连环大爆炸,那么,虹桥机场[HongQiaoJiChang]事件(日方称“大山事件”)就是引起这场爆炸的导火索。然而,这导火索是谁制造的,又是怎样引起连环大爆炸的呢?
日本[RiBen]人为什么去虹桥机场[HongQiaoJiChang]
虽然早在1932年,中日就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但双方互不信任,不断派人查探对方实力和动静。据时任上海[ShangHai]保安[BaoAn]总团第二团第二大队重机枪中队长的杨俊回忆,当保安[BaoAn]团在上海[ShangHai]市区暗置工事和兵力时,曾有两个人来抄门牌。在被问及是什么人、来干什么时,这两个人都不回答,所以杨俊怀疑他们是日探,命令卫兵脱下他们的鞋,发现其大脚趾叉开(这是日本[RiBen]人特有的生理标志)。此时这两个人才承认他们是日本[RiBen]海军陆战队的小队长和步兵曹长,而且还搜出了他们身上的日记本,里边记载了屋里机枪和官兵的数目。随后,这两个日军[RiJun]被关起来,遭到保安[BaoAn]团士兵的痛打,次日才放出。这样的事时有发生,虽然日方多次向上海[ShangHai]市府提出抗议,但由于上海[ShangHai]没有日本[RiBen]陆军,所以日本[RiBen]海军陆战队也不敢造次,但日军[RiJun]飞机却多次飞临位于上海[ShangHai]西郊的虹桥机场[HongQiaoJiChang]上空进行侦察。
西安事变后,张治中卸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一职,专任京沪警备司令,下辖3个师,即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宋希濂的第三十六师。为了掌握日军[RiJun]情况,为日后出击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张治中也派人秘密进入上海[ShangHai]市区进行侦察。据时任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第五二一团团长、后任该旅旅长的陈颐鼎回忆:“为了准确掌握日军[RiJun]部署情况,第八十七师呈准上级安排连长以上军官,身着便装,分批潜入上海[ShangHai]市区进行实地侦察。”
但这些派去的军官们也没有能够掩饰住军人的身份而为日本[RiBen]人察觉,时任第八十八师参谋长的张柏亭回忆:“同行人员,则都光头西装,行动有点土里土气,多少引起日军[RiJun]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