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解放战争中共三大战役的总前委书记都是谁?--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辽沈战役[ZhanYi]与平津战役[ZhanYi]总前委书记均为林彪,淮海战役[ZhanYi]总前委书记为邓小平。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ZhanYi]示意图 资料图
辽沈战役[ZhanYi]: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发起辽沈战役[ZhanYi]。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ZhanYi]。(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辽沈战役[ZhanYi]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ZhanYi]之一。辽沈战役[ZhanYi]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DongBei]全境获得解放。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比1,变为1.3比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DongBei]。
1948年8月,解放战争的第三年,人民解放军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已控制了东北[DongBei]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国军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旅),加上地方保安团队共约55万人,但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人民解放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已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当时东北[DongBei]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军的地区,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把决战的第一个战场选在东北[DongBei]。东北[DongBei]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DongBei]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
蒋介石和东北[DongBei]“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DongBei]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辽沈战役[ZhanYi]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作战目标:放弃补给不易的长春及沈阳,防止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进入山海关,安定关内局势,伺机转攻收复东北[DongBei]。
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DongBei]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DongBei],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
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DongBei]国民党反动军队。好处是,第一,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若拿下东北[DongBei],可以以东北[DongBei]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ZhanYi]一旦胜利,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ZhanYi]。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发起辽沈战役[ZhanYi]。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ZhanYi]。
东北[DongBei]人民解放军(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DongBei]民主联军,也称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DongBei]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ZhanYi]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ZhanYi]爆发前,东北[DongBei]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YeZhan]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在东北[DongBei]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
淮海战役[ZhanYi]: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ZhanYi]。(来源:新华网)
淮海战役[ZhanYi],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YeZhan]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ZhanYi]。
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战役[ZhanYi]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YeZhan]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伯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并击毙了敌兵团司令黄伯韬。同时,中原野战[YeZhan]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ZhanYi]。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YeZhan]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YeZhan]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YeZhan]军和华东野战[YeZhan]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ZhanYi],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YeZhan]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ZhanYi],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平津战役[ZhanYi]:1949年1月10日,又决定以林彪、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和管理平、津、唐等地的一切工作。(来源:新华网)
平津战役[ZhanYi]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ZhanYi]的最后一个战役[ZhanYi]。
1948年11月上旬,辽沈战役[ZhanYi]胜利结束,淮海战役[ZhanYi]已经开始,华北战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华北第1兵团正在围攻太原;第2兵团位于河北省阜平休整;第3兵团位于绥远东部,准备围攻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的后方基地归绥(今呼和浩特)。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先遣兵团已进至河北省蓟县地区待机;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主力位于沈阳、营口、锦州地区休整,准备1个月后向山海关内开进,同华北军区部队协力歼灭傅作义集团。
面临着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打击的严重局面,蒋介石于11月初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华北作战方针。经过磋商,认为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需经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关,“华北不致遭受威胁”,因此决定暂守北平、天津、张家口,并确保塘沽海口。据此方针,傅作义于11月中下旬调整兵力部署,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除归绥、大同两个孤立地区外,以4个兵团12个军共42个师(旅),连同非正规军共50余万人,部署于东起滦县、西至柴沟堡长达500公里的铁路沿线,摆成一字长蛇阵。其中,以蒋系的3个兵团8个军共25个师,防守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线;以傅系的1个兵团4个军共17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其以西怀来、宣化、张家口、柴沟堡、张北一线。准备在战局不利时,蒋、傅两系部队分别向南和向西撤退。
随着淮海战役[ZhanYi]的胜利发展,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系部队亦必将西逃。如果蒋介石采取撤退方针,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防线,对于尔后渡江作战不利。为此,中央军委于11月18日命令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主力立即结束休整,迅速入关,在华北军区主力协同下提前发起平津战役[ZhanYi],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
为了实现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方针,中共中央军委采取了以下措施:命令华北第1兵团停攻太原,华北第3兵团撤围归绥,以稳定傅作义集团,不使其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利用蒋介石、傅作义对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入关时间的错误判断,指示新华社、广播电台多发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在东北[DongBei]地区祝捷庆功、练兵开会及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领导人在沈阳活动的消息,迷惑、麻痹敌人;命令华北第3、第2兵团和东北[DongBei]先遣兵团向平绥线发起攻击,引敌向西,以便抓住傅系部队,拖住蒋系部队,为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入关作战争取时间;命令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主力在开进中夜行晓宿,隐蔽入关,迅速隔断北平、天津、塘沽、唐山间的联系,切断傅作义集团南逃的道路,以便尔后逐次加以围歼。
人民解放军遂行平津战役[ZhanYi]的部队有: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2个兵团部、13个纵队、1个特种兵司令部、55个师共80余万人,华北军区7个纵队、21个旅共13万余人,连同地方部队,总兵力达100万余人。中共中央决定战役[ZhanYi]由东北[DongBei]野战[YeZhan]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统一指挥。1949年1月10日,又决定以林彪、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夺取平、津和管理平、津、唐等地的一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