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日记:中国人从屋里出来就枪杀--国家年鉴(2)
赤星义雄在该书中又说:
12月14日,我们穿过南京[NanJing]城,向扬子江边进发,正好是中华门的对侧,重炮阵地狮子山。
……我们下了狮子山,向扬子江岸边走去,一路上我们看到躺在地上的中国[ZhongGuo]兵的尸体[ShiTi],有的没有头,有的只有上半身,说明了攻击相当猛烈。
扬子江边的码头与普通码头一样,是船只启航和停泊的地方。站在码头上观看扬子江的流水,这时,一幅无论如何也令人难以置信的情景展现在眼前。
两千米,不,也许还要更宽一些,在这宽阔的江面上,漂流着数不清楚的尸体[ShiTi],一望无际,满眼皆是尸体[ShiTi]。江边如此,江中心也如此。那不是士兵,而是老百姓的尸体[ShiTi],其中有成人,也有儿童,男男女女全都漂浮在江面上。尸体[ShiTi]像“木排”那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似乎可以想见,那接连不断的“山”是看不到边的。
赤星光雄所见到的扬子江中岸边中国[ZhongGuo]军民的尸体[ShiTi],是第6师团[ShiTuan]在上新河等地所杀害。此一暴行我已在《铁证如山》一节中论述。赤星接着说:
看来至少有5万人以上。而且几乎都是老百姓。扬子江的确成“死尸之江”。
东京日日新闻》特派记者铃木二郎曾在日军入城后的第三天,即12月15日离开南京[NanJing],他也亲眼看到偏东的南门——光华门到中山东路朝北的马路上所发生的悲惨的情景,并在《我目击了那次南京[NanJing]的悲剧》中描述如下:
在通往光华门的马路两边,可以看到弯弯曲曲的战壕,里面填满了无数烧焦并已腐烂的尸体[ShiTi];铺放在马路上许多原木下面,也躺着尸体[ShiTi],胳膊和腿露在外面;其情景真是一幅今世地狱图。
我看到坦克发出转动声,无情地压在上面飞驰而过。尸体[ShiTi]的臭气和硝烟迷漫的臭气一起散发出来,犹如置身于焦热的地狱、血池的地狱,以致有了一种感觉,好象已经站到“狱卒”的立场上了。(见《丸》,1971年11月特大号:《日中战争全貌》专辑)
铃木二郎所说是日军在光华门里屠杀[TuSha]中国[ZhongGuo]士兵的惨状。中国[ZhongGuo]军队在城里准备进行巷战。但因唐生智下达了撤出南京[NanJing]而未进行巷战。然而一经被日军发现便当即一一屠杀[TuSha]。《纽约时报》记者德丁对日本军在城里屠杀[TuSha]中国[ZhongGuo]士兵的情景证实如下:
藏在战壕内横洞里的一小群士兵被抓获,他们[TaMen]在防空壕的入口处,不是被枪杀,就是被戮死。然后,他们[TaMen]的尸体[ShiTi]被抛进并填埋在战壕内横洞里。也有用坦克的炮口对准被捆绑起来的士兵们进行轰击的。当然,一般处死的方法是用手枪射击的。
(洞富雄编:日中战争资料8《南京[NanJing]事件》2,第291页)
铃林二郎叙述光华门里的屠杀[TuSha]与中山门城门外屠杀[TuSha]的情景不大相同。第16师团[ShiTuan]辎重兵仲烟靖七于12月12日与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中看到屠杀[TuSha]的方法有些不同。信中说:
12月13日入城。城门四道,有一尺左右厚的城门,堆积着数千袋土包,士兵要搬走它后进入城内,那是要付出很大力气的。在门外,有五十、一百个中国[ZhongGuo]兵倒在那里,似乎是一百五十余名俘虏[FuLu]兵头并头地排在一起,被日本军用机枪扫射死的。其中好象混入了中国[ZhongGuo]高级官员。这好象是九师团[ShiTuan]干的。(《大屠杀[TuSha]》第61页)
这150余名中国[ZhongGuo]被俘官兵到底是怎样被屠杀[TuSha]掉的呢?仲烟靖七属第16师团[ShiTuan],他说“好象是第九师团[ShiTuan]干的”当然并不是他亲眼所见。记者铃木二郎却是悲剧的目击者。他说: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令人恐怖的悲惨的大屠杀[TuSha]。俘虏[FuLu]在二十五米宽的城墙上排成一行,一个个被用刺刀刺落在城外。
在城墙上,许多日本兵举起刺刀,使劲地吆喝着,直向俘虏[FuLu]的胸膛或腰部刺去,只见鲜血飞溅,阴森森的气氛使人毛骨悚然。
在那里,我又看到了日本士兵[前一天在中山路励志社(迎宾馆)把我错当成中国[ZhongGuo]人]企图刺杀我的一幅凶相,我目睹那种惨剧,不久就茫然若失,当场就呆住了。
可是,就在这一残酷屠杀[TuSha]的情景中,出现了不可理解的现象,使我无法忘怀,那就是被刺后落下去的俘虏[FuLu]们的态度,他们[TaMen]的表情。
在死神面前,有的露出满意的微笑,有的时而哈哈大笑,期待着死亡的到来。(见《丸》,1971年11月特大号《日中战争全貌》专辑)
12月16日,东京朝日新闻新闻社的随军记者横田曾就俘虏[FuLu]中国[ZhongGuo]官兵的“战绩”发出一篇新闻电讯稿,其中说:
在乌龙山,幕府山炮台附近的山地里,两角部队俘虏[FuLu]了一万四千七百七十七名从城南溃退下来的敌兵。总之,那是前所未闻的大批俘虏[FuLu],因而抓获的部队似乎吃惊发愣,以致于我方由于人少是无法相比,应付不过来……
这么多的俘虏[FuLu]日本军又是怎么处理的呢?横田记者曾在电讯稿中提到给这些俘虏[FuLu]吃饭就是大问题,但未报道处理结果。两角部队指的是第13师团[ShiTuan]第65联队。该联队的随军记者秦贤助后来在回忆录中对处理这批俘虏[FuLu]作了回答:
屠杀[TuSha]事件从15日下午就开始了,到晚上达到了顶点。
甚至被称为“精锐的白虎队”也屠杀[TuSha]其俘虏[FuLu]?这难道是白虎部队的过错吗?是所谓富有人情味的部队长两角大佐的意图吗?抑或是师团[ShiTuan]长即荻洲部队长荻洲立兵中将所选择的处理方法吗?
军司令部曾向中央(参谋本部陆军省)请示了几次,最初发来的电训是“好好谋划!”这一道命令很不明确,也没有关于处理俘虏[FuLu]的方法。一再请示后,发来的电训也是“研究处理!”如何研究好呢?军司令部觉得为难,于是第三次请示,得到的命令是“由司令部负责处理!”军司令部认为中央的态度暖昧。为迎接朝香宫中将而举行的入城式迫在眉睫,军司令部十分焦急。“杀掉吧”,军司令部就轻而易举地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城内,日本军已经屠杀[TuSha]了俘虏[FuLu],并扫荡残敌,直到看不到一个中国[ZhongGuo]士兵。而且,日本军认为在缺乏粮食的情况下,只有杀掉2万俘虏[FuLu]。
……再说,无论哪一个部队在大陆战线上连战连胜后,都骄傲非凡,得意忘形的。结果什么都干了。(《沾满了俘虏[FuLu]血迹的白虎部队》,载《日本周报》第398号)
秦贤助说“屠杀[TuSha]事件从15日下午就开始了,到晚上达到了顶点”不完全准确,日军南京[NanJing]大屠杀[TuSha]在接近南京[NanJing]城便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