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新中国第一部遭禁小说:不该说共产党里有坏蛋--中国年鉴(2)
在批评意见中,陈企霞的声音是最响亮的:“不同意将一个党的负责人写成这样。政治影响不好,让人觉得共产党的力量在哪里?……不应该告诉说共产党里有坏蛋。《腹地[FuDi]》的主要缺点就是[JiuShi]没有爱护党像爱护自己[ZiJi]的眼睛一样。”
这是一次尖锐的警告,但是王林忽略了。他以一个作家[ZuoJia]的固执,拿着原稿四处奔走。
彼时,国共战事正紧,一部小说[XiaoShuo]的命运不足挂齿。直到战争胜利前夕,《腹地[FuDi]》的出版才又重新提上日程。
1949年,王林随部队进入天津,后历任天津总工会文教部部长、文联党组副书记等职。6月,周扬致信王林。虽然他并没有读完整部作品,但肯定地表示:“抗日史诗是需要写和印的。”
此时,针对这部[ZheBu]小说[XiaoShuo]仍有各种各样的建议,比如“能否将支书换成副支书”,让王林觉得自己[ZiJi]的神经“实在经不住这些老爷们的奚落啦”。
最终,在周扬的支持下,1949年8月20日,《腹地[FuDi]》在天津开始排印。就在开国大典的前一天,王林拿到了第一本《腹地[FuDi]》。他像捧着自己[ZiJi]的孩子一样,把它送到爱人刘燕瑾手中。
这位1931年加入中共、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并亲历西安事变的老党员不会想到,在躲过了日军的扫荡和国民党的枪炮之后,他却会因为一本小说[XiaoShuo],倒在自己[ZiJi]同志的批判[PiPan]之下。
腹地[FuDi]》实际成为禁书
在1950年的第27、28期《文艺[WenYi]报》上,时任该报副主编的陈企霞发表了署名文章《评王林的长篇小说[XiaoShuo]〈腹地[FuDi]〉》。
经历过延安文艺[WenYi]工作座谈会洗礼的陈企霞以无产阶级文艺[WenYi]的典型视角,对《腹地[FuDi]》作了一次文本细读。
陈企霞的文章先扬后抑,首先表扬了《腹地[FuDi]》中有些内容真切动人,然后,“带着十二分的惋惜,郑重地指出这部[ZheBu]小说[XiaoShuo]无论在选择英雄形象上,反映农村内部斗争上,描写党内斗争和党的领导上……都存在着本质上的重大缺点,这些缺点和小说[XiaoShuo]全面地纠结在一起。”
文章徐徐展开,历数了小说[XiaoShuo]的种种问题:主人公被作者描述为孤僻、村民被小丑化、党员有私心杂念、村支部书记不够正面……然后直指“问题核心”:“在小说[XiaoShuo]《腹地[FuDi]》中,抗日战争在一个具体的村子里,党的领导实际上是被否定了的,党的作用是看不见的,党内的斗争充满了无原则的纠纷。”在文章末尾,作者提出警告:“对于我们矢志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WenYi]作者,是值得十二分警惕,应该千百次去思索的。”
1950年的《文艺[WenYi]报》,几乎直接代表着中共对文艺[WenYi]思想的态度和看法。这篇两万三千字的重磅文章,将《腹地[FuDi]》定性为“否定党的领导”,实际上已经宣判了这部[ZheBu]小说[XiaoShuo]的死刑。
王林后来写道:“因为陈企霞同志的批评,《腹地[FuDi]》实际上成了禁书。”
“也没有具体的禁止发行这本书的文件。就是[JiuShi]这篇文章一出,新华书店就都买不到这本书了,很快就全部下架。”王林的儿子王端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陈企霞的批判[PiPan]文章发表后,当时的一位作家[ZuoJia]孙峻青曾特地去书店寻找这本小说[XiaoShuo],但无法买到,后来他偶然在废纸堆里发现了一本扯去封皮的《腹地[FuDi]》。
王林感到气愤。根据作家[ZuoJia]、《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的回忆,王林曾专门去找周扬:“我这是在日本鬼子的炮楼下写的小说[XiaoShuo],你看了没有?”但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