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解放战争刘伯承“被牺牲” 邓小平口授消息辟谣--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此后,该消息广为流传,但“新华社随刘伯承将军总部记者”是何许人也,其神秘面纱却迟迟未揭开。直至2001年11月,该消息收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注中才首次说明该消息的来源:原来,当时情况紧急,邓小平对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记者直接口授,快速向外界发出重要信息。
本文摘自《南方日报》2011年6月16日A05版 作者:佚名 原题为:刘伯承“被牺牲”,邓小平口授消息辟谣
1947年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右)、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兵分三路,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征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先后解放11座县城。新华社发
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硝烟再起。枪林弹雨中,谣言成为舆论战场上独具一格的武器,来无影,去无踪,杀伤力却十分巨大。
彼时,蒋介石命令其部队向解放区进攻,以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重创蒋军。
在共产党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国民党故伎重施,国民党中央社“爆料”刘伯承“负伤”、“牺牲”,谣言迅速传开。
但在1946年10月11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的《蒋方捏造“负伤”“牺牲”谣言,刘伯承一笑置之》消息中,刘伯承将军不仅安然无恙,而且“正在创造一惊人战果。”其沉着、大气,跃然纸上,国民党的谣言不攻自破。
在这篇以“新华社随刘伯承将军总部记者7日电”为电头发出、篇幅不足400字的消息中,开篇即是刘伯承“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以电话指示机宜”的应战之景———“将军总部浸润在紧张而冷静的气氛中,发报机的马达隆隆作响,街上电线纵横,通讯设备极忙碌。”直击国民党中央社广播稿中的“负伤”“牺牲”的谣言。
而听到谣言,“刘将军一笑置之,仍继续其电话指挥。”消息笔锋一转,引用“刘将军总部某权威人士”的说法,称“中央社这种无耻造谣,在于掩蔽其接二连三败绩,并图以振奋其再衰三竭之士气军心。近日他们一说刘将军负伤,二说潜逃,三说牺牲,前后矛盾可笑。天才指挥刘伯承将军部队,在三个月中已歼灭蒋军十个旅(师),第三师师长赵锡田负伤被俘,第一旅旅长黄正诚被执,三十一师师长刘铭锡、一八一师师长米文和仅以身免,微服落荒而逃。其他高级军官被击毙者更不计其数。”
“他说,刘将军现在正发挥其高明的军事指挥天才,不久的将来,蒋介石军将再一次尝到刘将军的厉害。”消息结尾寥寥数语,大长我军威风。
此后,该消息广为流传,但“新华社随刘伯承将军总部记者”是何许人也,其神秘面纱却迟迟未揭开。直至2001年11月,该消息收入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作品》,注中才首次说明该消息的来源:原来,当时情况紧急,邓小平对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记者直接口授,快速向外界发出重要信息。
据执笔消息的记者吴象《随刘邓大军采访》一文回忆,当时刘伯承负伤、逃遁、战死的谣言四起,延安新华总社指示前线记者团,派人访问刘伯承。当吴象在作战室院里和患眼疾的刘伯承讨论稿件写法时,邓小平进屋来了。
吴象对邓小平成稿过程印象深刻:“邓政委问明了情况,没有吭气,用右手扶着含在嘴里的烟斗,在屋里来回踱步。过了三四分钟,他说话了:‘我看就这样吧!’接着便口授了一遍电讯,一句接着一句,不紧不慢,干净利索,毫无停顿,更无重复,简直像在念一篇已经写好的文稿。”
快速笔录、整理誊抄之后,吴象加上新华社记者的电头,连夜发回总社,总社很快就广播了。
著名新闻学者蓝鸿文先生评析该消息时,对邓小平的“新闻天才”不吝赞美之辞。他表示,邓小平青年时代即和新闻工作结下不解之缘,随后赴法勤工俭学期间曾参与编撰并负责刻印《赤光》,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又一度主编《红星报》的志,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还在继续运用新闻武器进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