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揭秘:曾长期未获认可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国家年鉴
核心提示:实际上,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开辟与建设,有全面的规划;各战区也有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敌后根据地建立时间早,面积也不小;后来各地发展的状况不平衡,情况比较复杂。
资料图:美国LIFE杂志拍摄的陕西宝鸡县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及军队训练
本文摘自《中国现代史学会30周年庆典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作者:洪小夏 系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原题:《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是研究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战场。有关这个领域,已经发表了一些论著,但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还很多。其中对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尤其薄弱。20多年来,海峡两岸及国外,总共只发表了大约10篇专题研究论文,另有五六部抗战通史著作有所涉及;〔①〕迄今没有一部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专著,连抗战时期国民党在全国到底有多少块根据地、多大面积、多少人口等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楚。和中共敌后根据地的研究已从根据地创建史、发展史,深入到分门别类研究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卫生、妇女、社会等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建设,已出版根据地通史、专史著作数十部,资料汇编数百卷的情况,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实际上,抗战时期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开辟与建设,有全面的规划;各战区也有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敌后根据地建立时间早,面积也不小;后来各地发展的状况不平衡,情况比较复杂。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全面的梳理与初步的研究。
一、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一)军委会1937年底选择全国根据地
笔者目前看到的第一份国民党关于建立全国抗日根据地的计划,是南京失守后,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12月中旬在武汉拟定的《第三期作战计划》〔②〕。该计划提出“划定各战区范围,并选定根据地”,还对各战区根据地提出了“利用地形,构筑工事,集积粮秣弹药”等基本建设要求。〔③〕此《计划》所选定的根据地,共计12块。其中第一战区豫南、第二战区晋西南、晋东南,第五战区鲁南、豫鄂皖等5块根据地,后来确实成为敌后根据地,但当时尚未沦陷;第三战区浙东南、皖浙赣,第四战区粤北、闽粤赣等4块根据地,抗战中后期才沦陷;而第二战区陕西安定,第八战区甘肃定西、宁夏紫湖等3块根据地,则始终没有沦陷。〔④〕
(二)各战区建立游击区和根据地概况
抗战防御阶段,可以贯彻上述计划,有必要和可能实际建立敌后游击区、进而建立根据地的,主要有第一、二、三、五等4个战区,下面逐一简述其开辟游击区和根据地的情况。
1、第一战区建立游击区
最早实际建立游击区的第一战区,是为满足平汉线北段沦陷后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需要而划设游击区的。
1938年1月27日,军委会对第一战区颁发作战计划,指示:“第一战区应分两个游击区”:第一游击区,“任津浦及平汉两路北段,以及运河西岸之游击”;“第二游击区,……任平汉路之游击”。第一战区在贯彻时稍有调整。〔⑤〕这两个游击区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平汉线东边位于冀南豫北濮阳、内黄、濬县、滑县一带的第一游击区,因县城较快失守,没有形成稳定的根据地,但一直是第一战区的游击区、国民党游击军的活动基地之一。平汉线西边,依托太行山,长期保持着晋冀豫边区以河北涉县、河南林县为中心的第二游击区,一度形成较为稳固的敌后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