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鲁迅为何拒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中国实在无人可得--中国年鉴(2)
当年左翼文学走红之后,杂志只要登鲁迅的文章,销路就有了保险,只要有两种鲁迅的书,开起书店来就可以发达。碰上有些作品书店不敢出,鲁迅还可以自己印刷出版,随便编一个出版社的名字(比如“三闲书屋”之类)。
1932年冬天,鲁迅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号称上海“文化街”的四马路上,集中着大大小小的书店,国民党特务看到许多书店里摆的都是左翼的书刊,读者买的也多是这一类书和杂志,而他们经营的书店门可罗雀。他们把左翼书刊卖得最兴旺的一个书店老板抓了起来,审问他为什么不卖右翼的书刊?为什么爱卖左翼的书刊?书店老板回答:“我们老板,将本求利。我不懂左翼右翼,我只懂算盘。”“算盘”这两个字,鲁迅是用很浓重的绍兴口音讲的,在座的多数是北方人,没有听懂,几个南方人则会心地笑了。鲁迅又把这几句话重复了一遍,他在用普通话讲的同时,还伸出左手掌,右手的指头在掌心上作拨打算盘珠子的样子。这一下,在场的人都明白过来了,哄堂大笑。
鲁迅其实不主张赤膊上阵和国民党拼命。他主张打“壕沟战”,认为“战斗当首先守住营垒,若专一冲锋,而反遭复灭,乃无谋之勇,非真勇也。”在他眼中,用真姓名无异是“无谋之勇”。他自有与国民党检查官玩游戏的手法。
办的刊物往往出一期就被禁了,怎么办?换一个名称再出版。比如《萌芽》不行了,改名《新地》再办,《前哨》不行了,改名《文学导报》继续,《拓荒者》不行了,改名《海燕》当然,这些刊物最后都没能逃脱查封、停刊的命运。还有一个手法就是他津津乐道的“笔名”战术,有人统计过,鲁迅一生至少用过130个以上的笔名,其中光是在《申报?自由谈》就用过41个。他自己说过,不断地变换让人防不胜防的笔名,就是为了和检查官们打一仗。胡适却主张“真姓名,负责任”,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
晚年鲁迅大受左翼青年的欢迎。他曾经向往苏联,苏联也曾请他去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国际进步作家大会,他没有去。1932年冬天,鲁迅谈及此事时说,能够去列宁的家乡,亲眼看一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确实很向往,而且在那里能见到许多来自世界各国的著名作家,当然是难得的机会。
但他认为在国民党统治下,自己的活动受到严重压迫,写的文章经常被检查或扣压,但总还可以千方百计地冲出一些,能发挥些作用。“我未去苏联已被诬为拿卢布的人了,如果去苏联公开参与盛会,那我回国后写作活动就更困难了。”经过再三考虑,他谢绝了邀请。从鲁迅自己的话不难看出,他在意的不是文学成就,而是发表文章,发挥一些作用。这是他的真心话,所以他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世人趋之若骛的诺贝尔奖提名。
从1927年9月27日鲁迅写给台静农的信来看,他对“诺奖”提名的拒绝不仅仅是谦虚:
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鲁迅的话虽然有些尖刻,却是一语中的。对自己的文学成就,他当然有谦虚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他对自己深爱的民族弥漫的虚荣心、虚骄之气最清醒、最彻底的认识,他内心是多么渴望这个民族能站起来。
此外,鲁迅对自己也不无担心。他怕接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崇高荣誉后,没有条件安下心来从事文学创作,写不出什么好作品,有负这一荣誉。他说:“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事实上,自从《呐喊》、《彷徨》两本小说集之后鲁迅没有再写小说,在上海的最后9年只完成了一本历史小说《故事新编》。他曾构思一部长篇小说,反映包括自己在内的四代知识分子命运,终未完成。
由于时代及个人的种种原因,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杂文创作。鲁迅知道中国新文学起步仅仅10年,用世界文学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确实还没有产生足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作品。鲁迅是明智的,不会被诺贝尔奖的光环照晕了头。他虽然为此失去了获诺奖提名的机会,但无损于他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