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宋庆龄晚年回忆:与孙中山结婚并非因为爱上他--中国年鉴网(2)
贰
她的思想发生了飞跃
宋庆龄在大洋彼岸知道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时,这个一向沉静温雅的姑娘,在她著名的论文《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中,对新生的共和国充满憧憬:“中国以其众多的人口和对和平的爱,应该作为和平的化身屹立在世界上。”
这篇论文表明了宋庆龄对革命的理解,她把共和制度取代封建专制视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还在五个月前,她在校刊上发表过《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揭露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腐败,但却认为这种状况可以通过留学生出身的官员的“言传身教”实现改革,“‘自由’与‘平等’不是靠罢工、骚动和政治混乱,而是靠更为普及的教育和启蒙运动来保证的。”
辛亥革命使宋庆龄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这为她不久以后全身心地支持和投入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叁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
1913年8月,宋庆龄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后,到东京去看望随同孙中山流亡日本的父母时,会见了久仰的英雄孙中山。根据日本外务省的有关档案资料记载,宋庆龄与孙中山有频繁的接触,并且还有不少书信往来。
由此,宋庆龄加深了对孙中山及他的事业的理解,当宋霭龄因婚事不再专任孙中山的秘书时,她继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工作,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爱情,孙中山从未真正体会过的感情,不仅给他以慰藉,也成为激励他在失败中奋起的动因之一。年轻、美丽、温柔、深情,充满朝气的宋庆龄还带来了西方的民主主义。
而结婚对于宋庆龄,当时只意味着“委身革命”。多年以后,宋庆龄向埃德加·斯诺谈到她与孙中山的婚姻时,用风趣和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她当时的感情:
“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是出于少女罗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肆
中国儿童应有鞋穿
她的家庭是当时中国为数极少的、拥有西方教养和生活方式的富有的家庭。她在给美国同学的信中说:“我们的住房与衣着与欧洲人无异,甚至屋内的布置也是欧化的……我们的房子舒适而宽敞,各种现代化的设备一应俱全……”
是孙中山帮助她认识自己的祖国。“孙中山很穷,到十五岁才有鞋子穿。……他没有米饭吃,因为米饭太贵了。他的主要食物是白薯。”
“孙中山好几次告诉我说……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这样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就为这个理想,他献出了他四十年的生命。”孙中山帮助宋庆龄具体深化了她原来的认识,“压迫导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