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近代变革 >
中共党史之最:父子三人同时当上中央委员--国家年鉴(2)
延年和乔年到达法国后,在赵世炎、周恩来的帮助和教育下,终于明白无政府主义不过是“改头换面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对他们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还有一位叫阮爱国的越南籍法共党员。阮爱国对兄弟俩孜孜以求探索救国真理的精神特别欣赏,便介绍他们加入了法国共产党。这位阮爱国,就是后来成为越南共产党创始人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国父”的胡志明。中共旅法支部成立后,陈延年和陈乔年又都在1922年转为中共党员,并按照党的指示,转道去莫斯科留学--这正是父亲当初为他们设计的道路。消息传回国内,陈独秀表面上没说什么,内心却对兄弟俩的转变极为欣慰。
大革命进入高潮后,陈延年奉召回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便从社会主义青年团驻粤特派员、广州区委秘书,升至中共广州区委(又称中共粤区委员会)书记。当时的广东是大革命的中心,广州区委管辖广东、广西、香港等地的党组织,所属党员占到当时全国党员的35%。而区军委书记周恩来,当时还在他的领导下工作。陈延年在党内职务的跃升,应该说和乃父没什么关系,完全是因为他受到党内同志的真诚拥戴。法、苏的学习经历,使他成为当时党内不多的有较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的领导者;而早年深入社会和艰苦生活的锻炼,对他的成长益处也很大。我祖父第一次见他时,就对他的办公室兼宿舍惊讶不已:一张旧条桌用来办公和放文件,一个堆满书报的衣架,一把已渍得发黑的旧藤椅,一张铺着草席和补了一大块粗布的蓝被单的木板床,除此之外便空空如也。尽管当时党的机关都比较简陋,但作为全党举足轻重的一个大区委员会书记的办公室,也未免简陋得过分了。而陈延年本人的朴素衣着和他黝黑的皮肤、粗大的手脚,与其说是党的重要领导人,不如说更像一个干重体力劳动的工人。人们也常见他去广州最便宜的“三厘馆”同工人一起吃饭,甚至和黄包车夫一起拉车,边拉车边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对国民革命的看法。这与那些热衷于到广东政府当官、经常在酒桌上应酬的共产党员,如“三二”事件的受害者、当时的海军局长兼中山舰舰长李之龙等人,形成极大反差。
陈延年不仅深入群众,也表现出很高的政治水平和领导水平。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陈独秀本欲组织左派力量反击,但在共产国际的压力下,被迫对蒋介石采取妥协退让政策。而在传达中央指示的广州区委会议上,陈延年对中央代表张国焘表示了自己坚决反对的态度。他说,虽然我和陈独秀是父子关系,但我必须坚持共产党员的原则立场。当蒋介石专横地要求黄埔军校的“跨党分子”(即加入了国民党的共产党员)登记时,陈延年和周恩来毅然决定,凡身份没有公开的党员一律不予理睬。这才使后来发生广州“四一五”事变、李济深集团屠杀军校共产党员时,和祖父一样没有暴露党员身份的许多政治教官得以幸免于难。
当时,陈独秀担心陈延年会犯违反党纪的错误,便在党内公文往来之外,专门给他写了一封家书。其中引用“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劝儿子顾全“国共合作”大局。陈延年收到信后沉痛地对我祖父说:“当初在去苏联求学问题上,我们不听老头子的,事实证明我们错了,但这次我想是他错了。”1927年4月,祖父调到武汉时,陈延年也调任中共江浙区委书记。不久他就在区委机关被敌人破获时不幸被捕。陈延年自称是受雇到这里做工的,名叫陈友生。敌人看他身穿短衣,裤腿扎着草绳,也不像“大共产党”,就当作普通嫌疑犯押往龙华监狱。不幸的是,在通过社会关系营救时,被陈延年过去的无政府主义“导师”、当时已是国民党右派的吴稚晖得知。吴在陈抛弃无政府主义加入共产党时,就曾咒骂“陈延年非杀不可”,此时立即写“贺信”给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在信中大骂陈延年“恶过乃父百倍”,竭力催促杨虎立即将其进行杀害。7月4日,陈延年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刑场。
与哥哥的面孔黑红、粗手大脚相比,陈乔年则长得像个“奶油小生”,英俊秀气。哥哥南下广东不久,陈乔年也奉命回国,在当时的中共北方区委书记李大钊领导下,任区委组织部部长。被称为“北李”的李大钊,尽管与“南陈”陈独秀的性格差异很大:一个善于循循善诱,一个喜欢侃侃而谈;一个处事沉稳,一个性格火爆,但二人感情甚笃,相互始终非常尊重。对于陈乔年这个区委领导成员中最年轻的子侄辈,李大钊更是悉心培养和支持他的工作。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的党,缺乏组织建设经验。陈乔年除参与领导了北京历次重大斗争外,还参考俄共的做法,为严密党的组织,加强党员管理做了大量创建性工作。后来,中共中央向各地转发了他设计的表格,并推广北方区委加强组织建设的经验。他在党的“五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后,留在武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代理李维汉主持中组部工作。在八七会议上,陈乔年说:“我的父亲陈独秀同志执行的错误路线,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不仅使大革命失败,党受挫折,而且也使我哥哥延年和李大钊、赵世炎等一批共产党人惨遭敌人杀害,这是血的教训。对国民党反动派只有作坚决的斗争,不能存在任何幻想。”“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后,陈乔年调任湖北省委书记。这时的湖北,是有史以来反动统治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所谓“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最早就出自武汉的两个桂系军长胡宗铎和陶钧之口。由于监狱爆满,他们嫌老刑场杀人太慢,又在武汉新设了十多处公开刑场,随便杀人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一次,军法处长呈送一批破获的“共党地下联络站”名单,对于不知内情的厨师、雇工等也拟判5年、8年不等的徒刑。可胡宗铎接过名单,看也不看,就用红笔在名单上划了个大圈,批了8个字:“一律枪毙,以免麻烦。”圈划大了,把呈批单下面的军法官签名也一起圈了进去……当时我祖父任党的济难会书记,在陈乔年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营救被捕同志和安置遇难者家属。陈乔年为了“虎口”夺人,提出要“内外结合”、武装劫狱,但因敌众我寡未能成功。1928年2月,陈乔年在调任江苏后被捕。敌人施尽酷刑,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并鼓励同志们保持革命气节,被蒋介石下令杀害时年仅26岁。距哥哥就义时间只相隔一年。他们的就义处都是上海龙华塔下的枫林桥畔,这两位党的重要领导人,也是同胞兄弟的鲜血,终于流到了一起。
陈乔年被捕前不久,曾去上海看望已被解职的父亲。苦闷中的陈独秀,见到儿子非常高兴,但话语间对共产国际把失败责任全推到自己身上颇为不满。陈乔年有理有据、又充满感情地说:“爸爸,不说共产国际,你自己对汪精卫过于轻信,对大革命失败是负有责任的。你现在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也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资产阶级身上,党必须走苏维埃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才有希望。”在座同志担心脾气暴躁的陈独秀会跳起来,但他听了儿子的话,竟像小学生一样默然良久。他们也都没有想到,这次长谈竟会是父子间的永诀。
得知乔年遇害,狱中的陈独秀老泪纵横。1937年抗战爆发,他被提前释放出狱。蒋介石知道陈独秀已被中共开除党籍,想利用其社会声望,便派说客动员他“出来为政府做事”。陈独秀断然回绝:“蒋介石杀了我两个儿子,我和他不共戴天!只不过现在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不说他就是了。”后来陈独秀辗转流落到四川江津,1942年夏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死前多次拒绝了蒋介石派人送来的津贴和国民党将领的馈赠,表现了“临大节而不辱”的风骨。
其实,陈延年、陈乔年和早年的陈独秀,都是被称为“理想主义者”的第一代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为了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他们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上,所表现出的心底无私、感人肺腑的亦师、亦友、亦同志、亦上下级、亦父子的关系,对于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今天,也是非常有教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