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大国崛起 > 行业崛起 > 汽车 >
全球汽车论坛:车企掌门人会诊自主困境各显神通--国家史册
今年以来,多数自主品牌汽车面临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萎缩的境地。来自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了3.35%,但自主品牌却同比下滑了0.82%,市场占有率更是同比下滑了2.96%。在10月11日召开的全球汽车论坛上,来自广汽集团、长安汽车集团、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掌门人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各自见解。
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说:“自主品牌能否崛起并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脊梁,是中国汽车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跨越的关键。但目前自主品牌面临的挑战是空前的。许多人都在担忧自主品牌能否成长壮大。”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今年自主品牌遭遇了新的问题,这不是短期的市场问题,而是市场结构调整带来的长期阵痛,是过去十年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问题和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过去国内市场竞争不充分,自主品牌靠低质低价获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但随着合资品牌的价格下探,自主品牌必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此外,一些自主品牌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自主创新的理念,没有做好与全球汽车品牌竞争的准备。”
在徐留平看来,汽车产业的特征主要有三个,技术、质量与品牌。从技术来看,汽车是集技术之大成的行业,这需要自主品牌长期积累技术,想在短期内发展壮大技术能力是不可能的。从质量看,质量是消费者感知到的东西,再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不可能让消费者去买低质量产品,因此自主品牌企业必须提供消费者高质量的产品。从品牌看,品牌需要消费者体验,在体验中逐渐形成品牌忠诚度。因此,自主品牌企业必须从汽车的三大特点展开研究,提升技术、质量和品牌。
他认为,目前自主品牌在技术、质量、品牌方面都在提升,但与全球品牌还有很大差距。必须确立自主品牌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把自主品牌的质量体系与国际品牌对标,走出低质低价的怪圈。“自主品牌由大到强,需要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要有雄心、苦心、耐心,前途是光明的。”
徐和谊则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是开放的市场,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不会、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核心竞争力,没有自主创新,只靠价格竞争的路子走不长。对自主品牌来说,“十一五”是资格赛、“十二五”是选拔赛、“十三五”是淘汰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自主品牌既不能靠政府支持,也不能责怪消费者不买单,而要看自主品牌汽车能否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是汽车消费市场开始转型升级,质量好的产品受到市场追捧。二是汽车消费需求趋向多样化,出现了不同的细分市场。三是市场对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提高,向节能和新能源车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
面对汽车市场的转型,徐和谊表示,自主品牌企业只能迎难而上,通过吸纳国际化技术、经验和人才等要素谋求发展,才能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他以北汽的发展模式介绍, 北汽的发展是开放创新、集成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高举高打,决不能再走低端起步的路子。
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认为,中国还远远没有成为汽车强国,在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产业获取了量的发展。要把握第二个十年,有四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进行战略性并购重组,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汽车产业是集成性产业,但目前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产业分散、自主创新不强等问题。自主品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取决于规模扩张,单纯靠自身发展很难在短期内做强做大。通过战略性并购重组可以突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瓶颈,做强做大。
第二,中国汽车产业必须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从资产经营向资本运营跨越,在资本运营上寻求新方法和新突破,通过投资、上市等方式实现发展。“企业除了生产经营、资产经营外,必须树立资本运营的理念,借助资本运营优化资源配置。”
第三,中国汽车产业要选择主业相关多元化经营模式。他认为,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单一的主业发展模式将被淘汰,中国汽车企业要捕捉主业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机会,实现发展。他介绍,目前全球100多家销售良好的大型企业中,有75%的企业是主业相关多元化经营,主业相关多元化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目前,广汽集团在汽车保险、汽车物流、汽车租赁等主业相关产业方面已经开始运作。
第四,中国汽车产业要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他认为,由于能源供应紧张、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中国汽车产业要在这个过程中把握机会。(马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