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亲历者忆胡耀邦视察:不像有的领导让人敬而远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核心提示:开会的有二三十人,在会上大家[DaJia]称他“耀邦同志[TongZhi]”,会后则叫“耀邦”,彼此显得十分亲切,融洽无间。不像有的领导一出现就一阵威严,叫人敬而远之。他的作风大大加强了会议[HuiYi]的民主气氛。他有平等观念,善于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使大家[DaJia]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他的确能够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
本文摘自《广州文史》第七十一辑 作者:黄菘华 原题为:胡耀邦来到团市委
1955年5月的一个晚上,我受团市委的委托,去接来广州视察团工作[GongZuo]的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TongZhi]。胡耀邦同志[TongZhi]晚上11时才到达,我提早到了白云路东站(这是当时广州的主要客运站,现已停止使用)。等候的还有陶铸,他也是来接车的。耀邦到达后,先与陶铸谈了一会,才转过来与我握手,并说明天早上到团市委,到时再谈。接着,他便同陶铸一起走了,由省委接待他。
次日上午8时,耀邦来到团市委,他说:“你们照常办公,不用管我;你们有会要开便告诉我,我选择参加;如果我有需要找你们开会,我也会事先告知你们。总之,你们照常工作[GongZuo],我也一起上班,上班后我会到各科室转转。”在我们[WoMen]的心目中,领导下来就要安排一系列会议[HuiYi],了解情况,作指示,但耀邦不是这样,他不打乱你的工作[GongZuo],同你一起上下班,而且十分准时:细心观察一两天,再作下一步打算。对此,我们[WoMen]感到很新鲜。他的平易近人,和大家[DaJia]打成一片的印象,又一次显现在我的眼前。
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在1953年底,我到北京参加团中央常委扩大会议[HuiYi],耀邦的平易近人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开会的地方在王府井附近的团中央招待所,耀邦也是每天依时到会,从不迟到早退。开会的有二三十人,在会上大家[DaJia]称他“耀邦同志[TongZhi]”,会后则叫“耀邦”,彼此显得十分亲切,融洽无间。不像有的领导一出现就一阵威严,叫人敬而远之。他的作风大大加强了会议[HuiYi]的民主气氛。他有平等观念,善于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使大家[DaJia]畅所欲言,无拘无束,他的确能够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
话说回来。过了一两天,耀邦通知我找一部分同志[TongZhi]开个座谈会。叶维平同志[TongZhi]也参加了。会议[HuiYi]由办公室派人作记录,但耀邦带有两位速记员,每人都有几支削好的铅笔,随时速记耀邦说的话。当时还在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唯心主义。机关学习也以此为重点。大家[DaJia]都拿《红楼梦》来看,但我们[WoMen]看完就完,不甚了了。而耀邦却在插话中念了许多《红楼梦》的诗词,他那娴熟的背诵使我们[WoMen]十分惊讶。在谈到我国出现许多新情况使我们[WoMen]眼花缭乱时,他用刘姥姥进大观园逐一作了比喻,会上出现阵阵愉快的笑声,会场一次次活跃起来。
这使我们[WoMen]深深感到耀邦的好学和善于思考,看来他对读书是乐此不疲的,否则他不可能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和自如的运用,他的好学善思同他后来主持国家大事时看得准、抓得好是分不开的,诸如他在国家科委时的《汇报提纲》讲到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中央党校时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中央组织部时平反冤假错案,以及后来摒弃阶级斗争为纲,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等等,都留给人们不可磨灭的印象。
耀邦还十分关注青年[QingNian]的思想、爱好、兴趣、恋爱、婚姻等问题[WenTi],成了他这段期间调查研究的重点。我们[WoMen]也搞青年[QingNian]工作[GongZuo],但对青年[QingNian]的这些切身问题[WenTi]却有点熟视无睹了。团市工委自挨了青年[QingNian]主义的批判之后,我们[WoMen]关心的只是中心工作[GongZuo],对青年[QingNian]的要求、特点、个性就很少注意,有些事情界限也弄不清楚。看到耀邦这样关心青年[QingNian]问题[WenTi],倒成了我们[WoMen]的新鲜事了。耀邦还说,中心还是党的中心工作[GongZuo],但方式方法要适合青年[QingNian]特点,方式方法不怕多。
之后,耀邦主要是调查研究青年[QingNian]的各种问题[WenTi],连当时开始出现的青年[QingNian]就业困难他都很关注,考虑到组织垦荒队。本市广大团员和青年[QingNian]知道耀邦来广州,都希望同他见面,听他作一次报告。他听了这个反映,便欣然答应了。接着他对青年[QingNian]的情况更注意收集,几乎凡同他个别谈话的,他都问起这方面的情况和问题[WenTi]。即将要作报告的前两天,他提出要到中山大学呆一天,以便深入同青年[QingNian]接触,吸取他们提供的养料。耀邦向群众学习的精神,不是挂在嘴巴上,而是实实在在、一丝不苟地做起来的。结果,他在中山纪念堂的报告,由于情况了解得细致,问题[WenTi]抓得准,分析又深入浅出,全场掌声笑声一次又一次,高潮一个接一个,会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会后,青年[QingNian]们久久地在回味着、体会着、谈论着耀邦的报告。
以上只是我对1955年耀邦来团市委的一些回忆,认识是肤浅的,只朴素地作了一些叙述,片面在所难免。80年代前期,我调到市委主管宣传工作[GongZuo],多次有机会去北京参加全国宣传工作[GongZuo]会议[HuiYi],每次耀邦都来讲话,他不仅对原则问题[WenTi]毫不含糊而讲时又非常风趣,问题[WenTi]提得鲜明又层层细致分析,使你信服他对重大问题[WenTi]的理解确是比人深入一步,掌握自如。我不时想,他的进步是十分明显的,令人佩服的,但这难道不是他在团市委所表现的风貌逐步发展起来的吗?(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