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柏杨“回乡”记:生前称活在台湾是最大幸福--国家史册(3)
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馆成立柏杨[BaiYang]研究中心,柏杨[BaiYang]捐献了书籍、文稿、文物等56箱,共一万多件。
柏杨[BaiYang]的这一行为,当时在台湾[TaiWan]颇有争议,台湾[TaiWan]舆论认为应该把这些留在台湾[TaiWan],有关方面还曾出面挽留,柏杨[BaiYang]还是决定捐给大陆[DaLu]的现代文学馆。
2007年12月,周明带队前往台湾[TaiWan]接受捐赠,并在柏杨[BaiYang]家中召开了发布会。临回大陆[DaLu]的前一天下午,周明去柏杨[BaiYang]家辞行。看到周明来了,病重卧床的柏杨[BaiYang]坚持要起来跟他说话,插着鼻胃管的柏杨[BaiYang]坐着轮椅来到客厅,很激动地对周明说:“我的根在大陆[DaLu],我把东西捐赠给你们,是友情不是人情,友情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希望大陆[DaLu]的同胞多来台湾[TaiWan]走走,能对台湾[TaiWan]增加好印象;希望台湾[TaiWan]人也多到大陆[DaLu]看看,增加对大陆[DaLu]的好印象。慢慢地融合、了解就好了。等我病好了,我还想再回大陆[DaLu]。”说完,柏杨[BaiYang]的眼睛湿润了。
周明临走,柏杨[BaiYang]在轮椅上送到客厅门口,然后难过得背过身去,挥手告别。
“我当时眼泪刷地就下来了。没想到,这是我和柏杨[BaiYang]的最后一次见面。”周明说。
柏杨[BaiYang]研究中心成立之时,希望柏杨[BaiYang]能亲手题辞,病重中的柏杨[BaiYang]在台湾[TaiWan]寓所,用了两个多小时写好六个字,“重回大陆[DaLu]真好!”
归葬
葬礼当日,柏杨[BaiYang]墓穴旁张起巨幅的招牌,上写“纪念人文大师柏杨[BaiYang]先生——柏杨[BaiYang]先生骨灰[GuHui]安葬暨纪念像揭幕仪式”。
周围有当地公安部门特派的保安人员把守,还有学生志愿者团队为亲属和媒体服务。
整个仪式分成两部分,前半场是家属参加的骨灰[GuHui]安葬仪式,按基督教习俗进行。后半场是纪念像揭幕,省领导、文联领导、辉县领导、家属代表、福寿园领导分别讲话。
“台湾[TaiWan]会不会有很多从大陆[DaLu]流落过去的人希望归葬大陆[DaLu]?”本刊记者问。
“并不是每个想回大陆[DaLu]的人都有条件葬回来。”郭本城这样回答。
柏杨[BaiYang]归葬郑州之事,得益于河南省文联的促成。
“柏杨[BaiYang]归葬有利于提升河南省作家队伍形象。”河南省文联副主席郑彦英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归葬,从前期的筹划到葬礼的接待,都由郑彦英负责组织和安排。
“当时提到柏杨[BaiYang]葬回郑州,我把这个情况向省文联党组汇报,文联又向河南省委作了请示,领导指示: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当作一件大事!”郑彦英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
为了选址,郑彦英亲自察看了几处墓地,包括柏杨[BaiYang]的出生地辉县,但“感觉都有些简陋”,后来找到河南省规模最大的陵园福寿园,没想到他说完情况,福寿园当即痛快地表示,“费用全免”,而且,以免日后生变,园方还专门和家属签订了“授权书”。
“福寿园认识到了(此事对)提升墓园形象的重要性。”郑彦英说。
河南省文联则“不但要出力,也要出钱,几十万块钱,文联也拿得起。”郑彦英透露,河南省文联为柏杨[BaiYang]归葬所费大约10万元。
墓址敲定,文联再次向省委请示:“省领导是否参加葬礼?”得到批复:葬礼将委派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怀廉参加。同时,国台办的批示也下来,“同意(归葬事宜)”,还送了花圈。
河南省正在举办“河南台湾[TaiWan]月”活动,柏杨[BaiYang]归葬也是此活动的重要内容。
葬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柏杨[BaiYang]铜像揭幕。红幕揭开,是柏杨[BaiYang]全身坐姿铜像,左手拿一本书,右手托腮,呈思索状。
此铜像是在上海做好运至郑州。“跟上海福寿园乔冠华像同样规格,他们唯恐做不好,很用心。”郑彦英介绍。
1988年,张香华陪同柏杨[BaiYang]第一次回乡,当地一个华侨食品加工厂曾在辉县为柏杨[BaiYang]立了一座塑像,但后来很快被毁。此次柏杨[BaiYang]新的铜像在葬礼揭幕,“时代也在进步”。张香华说。
谈到当前一些年轻人对柏杨[BaiYang]的批评(“中国人不丑陋”“柏杨[BaiYang]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等),张香华立场明确,“柏杨[BaiYang]之所以这样说(‘丑陋的中国人’),是希望人有反省的能力,不管一个国家强大还是弱小,都需要有这个修养。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好到了没有弱点,那样就太狂妄了。”
“等到双方长大成人,由他们自己来决定。”柏杨[BaiYang]生前,有人曾经问他对两岸问题的看法,他这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