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最晚解密的两弹元勋:去世前不忘向温家宝建言--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登门看望朱光亚。鉴于内地“科研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说话已很困难的朱光亚仍不忘向总理建言,制度上要“有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机制和措施”。

  

最晚解密的两弹元勋:去世前不忘向温家宝建言--国家史册

青年时期的朱光亚(来源:凤凰周刊)

  本文摘自《凤凰周刊》2011年第8期,作者:凤凰周刊,原题:《朱光亚:一生都在迷雾中的“两弹”元勋》

  2011年2月26日,“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院士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87岁。

  朱光亚长期担任国防科工委科技[KeJi]委主任,是中国[ZhongGuo]核科学[KeXue]事业[ShiYe]的主要开拓者。大陆评论称他“参与领导了中国[ZhongGuo]原子弹[YuanZiDan]、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几乎所有核弹头的研制工作[GongZuo]”,为创立和发展国防尖端科技[KeJi]事业[ShiYe]“建树了不朽的功勋”。

  因为工作[GongZuo]的特殊性质,朱光亚长期隐身幕后,为人特别低调,不事张扬,一生行事功业鲜为人知,以至于亲生儿子朱明远在他生前撰写《我们的父亲朱光亚》一书时,都感到“素材匮乏,无从下手”。

  “科技[KeJi]众帅之帅”

  朱光亚与核科学[KeXue]事业[ShiYe]结缘,最早要追溯到1946年国共内战前。那时,国民政府想搞原子弹[YuanZiDan],派出吴大猷、曾昭抡、华罗庚三位科学[KeXue]家赴美国[MeiGuo]考察,并推荐两名年轻助手进修深造。吴大猷推荐了朱光亚和李政道。

  时年22岁的朱光亚随考察组秘密前往美国[MeiGuo],但让他们未曾料到的是,美国[MeiGuo]根本就不向任何人开放原子能技术。考察组只好解散,各奔东西。朱光亚去了老师吴大猷的母校—密歇根大学,专门从事实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GongZuo],从此与核物理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0年2月,朱光亚拒绝美国[MeiGuo]经济合作总署的救济金,取道香港回国。50年代后期,中国[ZhongGuo]领导人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ShiYe],二机部部长宋任穷邀请他到核武器研究所工作[GongZuo],朱光亚由此开始担任原子弹[YuanZiDan]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GongZuo],时年仅35岁。

  在中国[ZhongGuo]早期核武器研制的过程中,朱光亚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他曾把自己形象地比做一个瓶口子,上面的方针和下面的意见都要经过他这个“瓶口子”来承上启下。曾经担任过核武器研究院院长的胡思得则说:“在高层决策领导岗位,从技术的角度看,我认为他起着诸葛亮式的重要作用。”

  1972年后,已成为世界知名科学[KeXue]家的李政道回大陆,见到好友朱光亚。朱光亚对他的成就和贡献只字不提。李政道后来从公开报道中,才知道朱光亚在其中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政道评价这位莫逆之交是“科技[KeJi]众帅之帅”。回忆当初共同留美的往事,他说:“当初派的几个人,只有朱光亚是派对了,他回来是做原子弹[YuanZiDan]了。派我是派错了,我没有做原子弹[YuanZiDan],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低调的“神秘人物”

  由于工作[GongZuo]的特殊性质,朱光亚处事低调,一直远离媒体,被外界视为谢绝采访的“神秘人物”。多年来,人们看不到描写朱光亚的文章,除了名字外,他的一切都裹上了重重迷雾。

  1996年初,解放军出版社策划一套“国防科技[KeJi]科学[KeXue]家传记丛书”,其中有朱光亚的名字,报请他审批时,他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了,批示说:“要写就写80岁以上的科学[KeXue]家,他们是该写的时候了。”这时,他已年逾古稀,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是被最晚解密的。

  与性格外露、谈锋甚健的“航天之父”钱学森相比,朱光亚沉默低调。和他交往共事40多年的应用物理学家杜祥琬院士说,朱光亚的一大特点就是说话少,凡事都慎重思考,耐心倾听,“他总是心平气和地听,心平气和地说,我从来没见他发过脾气。”

  对朱光亚的谨言慎行,中山大学老校长曾汉民深有体会。他回忆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很多人提出科学[KeXue]的春天又来了;这时,内地科技[KeJi]界追名逐利的浮躁风气初露苗头,有人直言,这不是科学[KeXue]的春天,而是冬天,言辞非常激烈。面对争论,朱光亚冷静地说,大家的意见很好,“我也深有同感,但是我不方便讲,靠大家努力克服。”

  内地科技[KeJi]学术界的不良风气,成为朱光亚晚年萦绕心头难以释怀的一件大事。他1994年出任中国[ZhongGuo]工程院首任院长后,即极力主张并主持设立了中国[ZhongGuo]工程院科学[KeXue]道德建设委员会,向不良学风开刀。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登门看望朱光亚。鉴于内地“科研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说话已很困难的朱光亚仍不忘向总理建言,制度上要“有防止科研不端行为的机制和措施”。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