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邓小平答汪东兴批讲话马列水平不高:一个字不改--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有证据表明,邓小平[DengXiaoPing]很快知道了汪东兴的意见[YiJian],但却束之高阁,还表示他的讲话稿“一个字也不要改”。
本文摘自《呼喊》 作者:凌志军 马立诚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新一代大学生如此这般安贫乐道了几个星期,就到了3月18日。他们在广播里面听到科学老人郭沫若的充满激情的呼唤:“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大家都觉得一点也不夸张。
不过,没有谁会知道科学大会主席[ZhuXi]台后面的那些故事。故事里的主角是邓小平[DengXiaoPing],其他角色是华国锋、汪东兴那些人。情节挺曲折,又很隐秘。直到20年以后,才由一些记者、作家和理论家们把它揭露出来。
根据叶永烈叙述,邓小平[DengXiaoPing]的“三一八”讲话稿曾由多人审阅,亦曾引起批评的意见[YiJian]。比如,党的副主席[ZhuXi]汪东兴就说过:“这稿子马列主义水平不高。”
汪还批评说,毛主席[ZhuXi]关于知识分子[ZhiShiFenZi]曾经有过那么多的指示,而邓小平[DengXiaoPing]的讲话稿里面却不加引用。比如毛主席[ZhuXi]说过知识分子[ZhiShiFenZi]要改造世界观,就完全“应该谈一下”。
有证据表明,邓小平[DengXiaoPing]很快知道了汪东兴的意见[YiJian],但却束之高阁,还表示他的讲话稿“一个字也不要改”。此后又有吴冷西的两个意见[YiJian]传来,一个是修改一个标点符号;一个是取消“知识分子[ZhiShiFenZi]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这一判断,改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ZhiShiFenZi]队伍”。
吴冷西的意思是,“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ZhiShiFenZi]队伍”是毛主席[ZhuXi]说的,引用毛主席[ZhuXi]的话比较合适。这显然出自善意,也许吴是想用一种更委婉的办法来承认时代的变化,但是这显然不符合邓小平[DengXiaoPing]的本意。几个月后,全中国的人都会知道,邓小平[DengXiaoPing]不能容忍的,正是用毛泽东的只言片语来约束时代的进步。他在10个月前所说“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其实也就是针对这种教条主义的风尚。但是现在,邓小平[DengXiaoPing]对这些事情却抱着一副隐忍不发的态度,只是就事论事地回答吴冷西:“第一条意见[YiJian],接受;第二条意见[YiJian],不改!”
在这个春天里,中南海里的冲突就这样一闪而过。大家似乎全都感觉到了什么东西,但又全都绕了过去。华国锋主席[ZhuXi]的讲话和邓小平[DengXiaoPing]副主席[ZhuXi]的讲话相继见报,令人惊讶地显露出重大区别。
比如华国锋一味地说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邓小平[DengXiaoPing]却第一次提出了“拨乱反正”的概念。华国锋说,我们要实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DengXiaoPing]却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
只有一家报纸指出了这些情况,还说这是针锋相对。不过,这是台湾的报纸而非内地报纸。当时内地的舆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就算注意到了也不会评论,更不会同仇敌忾地指责这是在分裂中央,至少也是制造耸人听闻的谣言。国内的报纸全都沉浸在一派声光烨然的气氛里,根本不会承认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1978年的这个春天,乍暖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