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毛泽东最喜爱玫瑰红游泳裤 曾想畅游美国大河--中国年鉴(3)
诗词[ShiCi]手稿
故事背后的故事
一缸茅台酒香满一车厢
遗物的收集与整理,有时候就像考古一样,总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茅台酒本来是两缸,据说一缸是后来搬运的时候打碎了,也有的说是工作人员喝了一缸。韶山馆的人在回家的火车上,剩下的那缸酒透出来的香味,弥漫了整个车厢。
有一件不算遗物的东西,但工作人员却引以为傲。那是在菊香书屋整理遗物时,虽然规定不许拍照,但一位工作人员趁警卫不注意,偷偷拍了一张:那是盥洗室的场景,从那里可以看出设施的简单和俭朴,这比任何人讲述都要生动直观而且有说服力。这张照片被放大挂在遗物馆的展厅里,“偷拍”者在介绍时,总是有一脸的“得意”。
诗词[ShiCi]手稿
邀20多人开会讨论诗词[ShiCi]
1963年12月,一群诗人、作家受邀来到丰泽园颐年堂,与一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加了一次特别的座谈会。会议桌上摆着两张字条,一张开列着受邀与会者的名单,一张写着会议的议题,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我写的这些东西(《毛泽东[MaoZeDong]诗词[ShiCi]选》中诗词[ShiCi]),请同志们一议。”
沁园春·雪》像重磅炸弹
早在这本诗词[ShiCi]选出版前许多年,他的诗词[ShiCi]成就,就已经举世公认,甚至轰动一时了。
比如那首《沁园春·雪》。
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在1945年8月,毛主席[ZhuXi]到重庆出席国共和谈,见了很多文化人,柳亚子就是[JiuShi]其中之一,柳亚子跟毛泽东[MaoZeDong]的关系很深,在这之前,柳亚子读过毛主席[ZhuXi]一首诗,就是[JiuShi]《七律·长征》,他希望主席[ZhuXi]把这首诗写下来,赠给他。
老朋友盛情难却,毛泽东[MaoZeDong]只得答应了,但却没有送出自己的长征旧作,而是另选了一首不为人知的作品。这首词,就是[JiuShi]后来轰动一时的《沁园春·雪》。
得词后的柳亚子惊喜异常,赞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况余子乎?”并立即和词一首,送到当时[DangShi]的《新华日报》请求发表。
沁园春·雪》的发表,像一枚重磅炸弹,震动了整个山城重庆。国民党当局却惊慌失措,对主管新闻的官员大加训斥,说他们[TaMen]是“为共党张目,向共党投降”。
当时[DangShi]在重庆的美国记者路易·斯特朗,也注意到了这场轩然大波,在自己的著作中,她留下了这样的评述:
斯特朗文集》解说:他们[TaMen]原以为他是一个[YiGe]来自西北窑洞的土宣传家,可是遇见的却是一个[YiGe]在哲学修养和文学风格方面都远远胜过他们[TaMen]自己的人。
亲笔回信给普通读者
求教于专家与朋友,已然难能可贵,毛泽东[MaoZeDong]的虚心却不止于此,哪怕陌生的普通读者提出的不同意见,他同样能认真对待。
罗芸(罗元贞的女儿):当时[DangShi]我爸爸拜读了毛主席[ZhuXi]的那些诗词[ShiCi],非常钦佩,但是有一首诗,就是[JiuShi]《七律·长征》这首诗,他感觉,那首诗里面有一对句子,如果里面出现两个浪字,是有点不太贴切,是否可以改成水字,他给毛泽东[MaoZeDong]主席[ZhuXi]写了一封信,就把他的想法提出来了。
罗芸:当他收到中央办公厅寄来的一封信,拆开信封以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YiGe]小信封。再打开之后,居然是毛主席[ZhuXi]的亲笔回信。
元贞先生:
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
此复顺颂
1957年,《七律·长征》在诗刊一月号上发表,“金沙浪拍云崖暖”果然改作了“金沙水拍云崖暖”。
谦逊中成就辉煌诗篇
“诗词[ShiCi]不厌百回改”,世人熟悉的,是毛泽东[MaoZeDong]诗词[ShiCi]成就的灿烂辉煌,而当我们拿出毛泽东[MaoZeDong]诗词[ShiCi]的手稿,与公开发表的定稿相对照,我们却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差异表”,大到整句诗,小到一个[YiGe]标点符号,诗人毛泽东[MaoZeDong]正是依靠这样常人不能企及的严谨、谦逊,依靠他的虚心求教,反复推敲,才于千锤百炼中,成就了这一首首辉煌诗篇。
而在这诗词[ShiCi]声中,回望岁月,我们依稀又见,陕北峰峦起伏的黄土高原上,毛泽东[MaoZeDong]举起套着灰色棉袄袖子的右手,指着自己对一个[YiGe]来访的美国记者说———“谁说我们这里没有创造性的诗人?这里就有一个[Yi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