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台儿庄“独目虎将”辞世 生前最想去一趟台湾--国家年鉴(4)

  

  台儿庄战役

  他组织“敢死队”

  1938年那场战斗,采访[CaiFang]时他还清晰记得。40军补充团二连共170多人,上级命令他们从3月9日到12日,死守阵地。第一任连长已经战死,第二任连长腿也被打断。

  “鬼子先是大炮轰炸、飞机炸,再是骑兵往上涌,最后才是装甲车、坦克掩护步兵进攻。眼见敌人骑兵冲向我们阵地,我对准马头一枪,鬼子摔在地上还没来得及翻身,我冲上去又是两枪。打退了骑兵,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蜂拥而上。没有炮,士兵只能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有的来不及了,抱上炸药包就与敌人同归于尽。眼见敌人的坦克失灵,我把手一挥。”这时老人[LaoRen]激动得大声喊起来:“兄弟们,有种的跟我冲!”鬼子刺刀杀过来,李宗[LiZong]岱大刀一撩,顺势一刀剁下去,砍断鬼子手臂,乘他倒地,一个箭步冲上去又是一刀。

  在台儿庄,胸挂手榴弹与敌人装甲车同归于尽的兄弟争先恐后,“他们不是被枪逼的,全部是自愿!”很多被炸得尸骨不全,收尸时开始还有门板,到后来只能用高粱杆简单裹一裹,“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前3任连长或死或残,李宗[LiZong]岱被火线授命为该连第4任连长。团长早杀红了眼,“死守!死守!你们死光了,我来!”李宗[LiZong]岱组织过“敢死队”,170人死守阵地4天,他们用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旧式步枪杀退敌人10次进攻,击毙敌寇400余人,最后连同火夫、文书共余29人。

  那场阵地战结束后,李宗[LiZong]岱的加强连由一批临沂的学生补充成尖刀连。5月1日,在与日寇的一场遭遇战中,李宗[LiZong]岱身先士卒,爬上城前被鬼子一枪击中左膝,一枪从鼻梁右侧穿过脑部,从右耳射出,因为是子母弹,右眼当场失明。

  被授予“民族英雄”

  捐抚恤金给抗日总会

  经徐州、汉口,李宗[LiZong]岱带着抗战[KangZhan]的第一批伤员———“荣誉大队”来到重庆。从1939年7月15日起,当时[DangShi]重庆各报以及香港新岛日报、美国自由西报纷纷报道了李宗[LiZong]岱的抗日事迹。

  李宗[LiZong]岱因此被当时[DangShi]的军政部授予“民族英雄”称号,并荣获“华胄荣誉奖”、“陆海空甲级勋章”、“国族干城奖”。待到伤愈后,李宗[LiZong]岱将抚恤金(折合2.4万个大洋)捐献给了中国抗日救亡总会后,毅然重返战场。

  在抗战[KangZhan]8年里,李宗[LiZong]岱转战湖北樊城、河南沁阳、安徽阜阳,并用独目击落过敌人飞机。最后在华北参加了日寇的投降仪式。“1945年11月,经国民党山东统一指挥部军法处审判,我还在济南主持枪毙过两名日本[RiBen]宪兵小队长。”

  解放战争时期,李宗[LiZong]岱因为不愿打内战,在淮海战役前,请假离开了国民党部队。当时[DangShi],刚刚30岁的李宗[LiZong]岱已是上校团长。

  1949年,李宗[LiZong]岱辗转来到重庆,贩过盐巴,在大阳沟卖副食,1954年到南岸经营水果生意。后来进入国有的干果商店。而曾经的硝烟,则被埋藏在了历史[LiShi]之中。

  重庆晨报记者仇峥根据2000年7月采访[CaiFang]笔记整理

  2000年7月,为纪念抗战[KangZhan]胜利55周年,我们采访[CaiFang]了李宗[LiZong]岱,这也是重庆媒体第一次公开披露李老的抗战[KangZhan]故事。此文根据当时[DangShi]采访[CaiFang]笔记整理。

  记者手记

  2011年4月23日黄昏,我在菜园坝的安乐堂向李宗[LiZong]岱老人[LaoRen]鞠躬告别。

  瘦小、矍铄,一头齐刷刷的银发,宽边眼镜后深陷的右眼眶内仅存一个血疤。由于受伤,口不能圆张。这位抗日老英雄在重庆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第一次见面,是2000年7月。当时[DangShi]的采访[CaiFang]主题是抗战[KangZhan]胜利55周年,这个话题在当时[DangShi]并不时髦。在3个小时的采访[CaiFang]中,李老腰杆笔直,几乎纹丝不动,兴起时,甚至说出“中日如再爆发战争,我还要上战场”的豪言。

  此后11年间,我们见面的地点多数在大田湾体育馆的茶馆。谈话的主题一般有3个:国内形势,参事室工作,以及抗战[KangZhan]历史[LiShi]。

  很难相信,时年80多岁的老人[LaoRen],数九寒天常步行在重庆大街小巷,他极为看重市政府参事这个荣誉,他也会抱怨当下某些社会问题,说自己曾提了很多建议;我觉得,他的有些意见也片面,甚至偏执,但后来总在脑海里出现,他烈日下在黄花园大桥和隧道里步行的身影。

  抗战[KangZhan]史在李老脑中就是一部活文献。他曾批驳过国内的一些抗战[KangZhan]著作,作为整整八年的亲历者,部队、番号、战场、武器、伤亡……他都可脱口而出。我曾送给他两部书,一部《李宗[LiZong]仁回忆录》,一部《张学良口述历史[LiShi]》,我希望他能把这一段历史[LiShi]自己亲手写出来,但对于经历过解放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LiShi]的老人[LaoRen]来说,这或许是他很难解开的一个心结。

  2005年,中央隆重集会庆祝抗战[KangZhan]胜利60年。李老作为重庆仅有的几位代表进京。

  我曾问他:“这次到北京,最大的感动是什么?”

  李老说:“过去都说国民党没有抗战[KangZhan],国民党军队的英勇事迹也不能宣传,但历史[LiShi]是不能磨灭的。此次我能到北京参加抗战[KangZhan]纪念活动,非常感谢政府的英明。”

  好像是在2007年初一个寒冷的日子,在朝天门一家不起眼的商务酒店,崔永元的团队完成了对李老的采访[CaiFang]。胸戴勋章的李老身后是红色背景布,此刻的老人[LaoRen]仿佛进了一个庄严的大殿堂。采访[CaiFang]结束后,我请摄制组在赵二火锅吃饭,话题其实颇为悲观。但这段历史[LiShi]终究还是在2010年以《我的抗战[KangZhan]》辉煌再现。

  近两年与李老的会面,都在他家中。那时,他已需轮椅,尽管如此,他还是去了南京、枣庄、台儿庄;历史[LiShi]的大幕即将落下。

  俱往矣。

  某天,我曾在茶馆很冒失地问李老:您一生征战无数,是败多,还是胜多?

  老人[LaoRen]并未顾及面子,直接回答说:败多!

  可以理解,抗战[KangZhan]八年,李老当然是败仗打得多;这个回答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95岁的历史[LiShi]老人[LaoRen]走过的一生;这是完整的人生,也是与历史[LiShi]合拍的一生。(谨以此文向李宗[LiZong]岱老人[LaoRen]送别)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