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秦基伟忆上甘岭:前线干部报告伤亡时痛哭失声--中国年鉴(5)
三、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为上甘岭战役[ZhanYi]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在朝鲜战场上我军的武器装备仍处于相当的劣势,但从志司到兵团乃至军、师,都尽了最大努力,将炮兵集中使用于上甘岭战场。而且,凡参战部队[BuDui]炮兵均组织得较好,快、准、狠,不仅本身战术俏皮,同步兵的协调也十分默契。步兵部队[BuDui]上下都感到满意。正如毛主席在论述朝鲜战争局势及其特点时指出的那样:“……在十月中,敌人[DiRen]曾以两个半师兵力[BingLi]向金化以北上甘岭的三平方公里的我军两个阵地[ZhenDi]举行连续攻击,直打到十一月底,敌人[DiRen]伤亡两万多人,每天发弹两万多发,有时多至三十万发,每天并出动坦克、飞机助战,但两个阵地[ZhenDi]最后仍在我手,敌人[DiRen]未能夺取寸土。由于阵地[ZhenDi]战斗[ZhanDou]这样激烈,敌我的炮火均尽量集中。我歼敌一个[YiGe]连,平均每天需集中三十多门炮,消耗弹近一万发。过去三个月中,我已消耗炮弹二百四十余万发。今年秋季作战,我取得如此胜利,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实为制胜要素。”
四、坚固和完善的坑道体系,是保证上甘岭战役[ZhanYi]持久防御从而制胜的重要条件。我军担任平、金、淮地区防御任务之后,首先树立了正确的防御指导思想,进行了大规模的筑城作业,建设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在上甘岭战役[ZhanYi]中,坑道发挥了巨大作用。首先是有效地保存了有生力量,削弱了敌人[DiRen]火力优势的作用。客观上使我与敌在装备上的高度悬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从而为我挫败和战胜敌人[DiRen]提供了物质基础。战役[ZhanYi]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坚固的坑道工事做依托,在敌人[DiRen]以绝对优势火力对我实施疯狂的、持续的、旷世罕见的猛烈轰击下,要夺取战役[ZhanYi]的最终胜利,将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其次,坑道工事也为我长期固守和与敌反复争夺创造了有利条件。即使我表面阵地[ZhenDi]被敌占领,部队[BuDui]也仍能坚守坑道,从坑道内不断以小分队主动出击,零敲碎打的收拾敌人[DiRen],破坏其修筑工事,使占领我表面阵地[ZhenDi]的敌人[DiRen],如坐火山之上,惶惶不可终日。我们[WoMen]利用坑道囤积了大量粮弹,从而保证坑道分队的生存,不仅大量消耗阵前之敌,也为最后的反攻储备了有生力量。
五、上甘岭战役[ZhanYi]的胜利,是以十五军第四十五、二十九师为主体,各兄弟部队[BuDui]配合参战的结果。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十二军的参战,是取得上甘岭作战最后胜利的保证。十二军是在战斗[ZhanDou]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投入战斗[ZhanDou]的。当时,十五军的二梯队已经拉上去了,敌人[DiRen]又调来了韩九师三个团,韩二师集中最后力量,加上美军空降一八七团、埃塞俄比亚营、哥伦比亚营等投入战斗[ZhanDou],597。9高地的战斗[ZhanDou]发展到决战阶段。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李德生同志的到来,三十一师投入战斗[ZhanDou],使我们[WoMen]更加增强了取得战役[ZhanYi]全胜的信心。可以说,十二军部队[BuDui]的参战,保障了上甘岭战役[ZhanYi]的最后胜利。
这次战役[ZhanYi],虽然最初主要投入了四十五师,但在我十五军内部,也是密切配合,情同手足,出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里不妨略举一二。
为了有力支援上甘岭作战,坚守西方山、斗牛峰的四十四师部队[BuDui],一方面严阵以待,一方面积极出击。师长向守志同志说,敌人[DiRen]在东边打,我们[WoMen]在西边打;敌人[DiRen]打我上甘岭两个山头,我们[WoMen]也打敌人[DiRen]几个山头。这是对上甘岭作战的直接配合,也是对四十五师的最好支援。十月六日,一三O团一举攻占上佳山无名高地,全歼美七师一个[YiGe]加强排,此后敌以一个[YiGe]营的兵力[BingLi]同我反复争夺,但上佳山阵地[ZhenDi]始终为我控制,在上甘岭战斗[ZhanDou]异常激烈时期,牵动了敌人[DiRen]的神经。一三二团以391高地与敌反复争夺,为了达到牵制目的,他们忽而放弃阵地[ZhenDi],让敌蜂拥而至,忽而飞兵奇袭,将敌大量杀伤,再唿哨撤离。如此这般,在一个[YiGe]多月的反复争夺战中,他们三进三出南峰,前后共歼敌三千八百余人,创造了成建制歼灭敌一个[YiGe]团的范例。有人把这种战法譬喻为“玩猴术”--我依托北峰,遥控南峰,恰似用一条绳子套住敌人[DiRen]的脖子,使它无法脱身,既站不住脚,又走不掉,只能蹦达。
除上佳山几391高地战斗[ZhanDou]外,还有381东北无名高地战斗[ZhanDou]等,四十四师部队[BuDui]寻机而出,遇敌便打,西方山的枪炮声热辣辣地温暖了五圣山我四十五师部队[BuDui]的心。除了战斗[ZhanDou]上的配合以外,四十四师还先后派出两个慰问团,往五圣山送菜送弹药。
在上甘岭战役[ZhanYi]中,十五军的另一支精锐二十九师,发扬了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精神,配合兄弟部队[BuDui]共同作战。根据兵力[BingLi]部署要求,他们以一个[YiGe]团配属四十四师,坚守西方山,以两个团配合四十五师,后又配合三十一师战斗[ZhanDou]在上甘岭。当战役[ZhanYi]处于最艰苦阶段时,他们把上万斤萝卜、西红柿送到四十五师;在大反击前,师政委王新亲自率领两个营,把几万发炮弹和手榴弹送上五圣山。他们可以说是我十五军的一支没有机械化的机动部队[BuDui],哪里情况紧急,哪里需要,他们就飞驰哪里。
一句话,没有兄弟部队[BuDui]的伴奏,上甘岭的锣鼓就不会敲得这么动听。
六、上甘岭战役[ZhanYi]的胜利,还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上甘岭战役[ZhanYi]越打越大,其它战线上就相对安静下来,整个朝鲜都在看着上甘岭打。所以我们[WoMen]要什么,上级给什么。志司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同志亲自抓上甘岭的后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军“兵马壮、粮弹足”,战役[ZhanYi]过程中的弹粮弹供应,满足了战斗[ZhanDou]所需要的大量消耗。运输部队[BuDui]在敌火下昼夜不停的前运弹药、后转伤员、是战役[ZhanYi]胜利的重要保证。
七、在上甘岭战役[ZhanYi]中,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给了我们[WoMen]巨大的支援和鼓舞。加强给我们[WoMen]的火炮,有许多是祖国亲人捐献的。当时我国还处于困难时期,父老乡亲们可以说是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抠出一点钱,支援我们[WoMen]打仗。战斗[ZhanDou]紧张时,祖国慰问团来到我军,带来了祖国人民的关怀。物资力量是可贵的,精神力量更可贵,它时时在鼓励并警示我们[WoMen]前方的同志,身后就是祖国,背后就是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亲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们[WoMen]也要忍受,再大的牺牲,我们[WoMen]也绝不能后退。
战役[ZhanYi]中,朝鲜人民踊跃支前,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队伍里,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妇女,其中有一个[YiGe]二十一岁的姑娘叫石吉荣,是朝鲜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在支前中,她的左腿被美军飞机炸断了,康复出院后不能运送弹药伤员,便在转运伤员的路边设了一个[YiGe]茶水站,自己拄着拐杖给伤员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顶着月亮开始,晚上顶着星星收工,一直干了四十多天。还有一个[YiGe]叫李春实的姑娘,因为担架队只要男同志,她便同另外三个姑娘女扮男装,自己做了一副担架,到火线救护所抬伤员。
在许许多多支前事迹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朴在根老人。我们[WoMen]干部战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确是一位很好的阿爸基。在上甘岭战役[ZhanYi]中,他带头参加了担架队,抢运伤员,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我们[WoMen]的伤员。一次,担架队遇上敌人[DiRen]空袭,周围都是炸弹,躲避不及,朴在根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伤员保住了,朴在根老人却被弹片穿透背部,后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还有一位被称作“志愿军的妈妈”的老人咸在福,五十多岁了。战争爆发后,她的老伴、儿子、儿媳先后为战争捐躯。她带着一个[YiGe]十来岁的小孙女把自己的家变成了临时伤员转运站,凡从她家里经过的伤员,都受到她悉心的照料和无微不至的护理,那种慈母般的温情,使身处异国又负伤带疾的战士无比感动,可以说伤疼先从精神上被治好一半。
正是有了以上诸多因素,才有了上甘岭战役[ZhanYi]的伟大胜利。上甘岭战役[ZhanYi]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DiRen]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ZhanDou]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以后有人说过,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开始的。这话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上甘岭战役[ZhanYi]中,我们[WoMen]所体现的“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的战斗[ZhanDou]精神,尤其是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慨,的确使敌人[DiRen]大为震惊。我们[WoMen]这支军队是什么样的群体呵!烈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的有,以胸膛堵枪眼的有,抱着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的有,用身体给战友当枪架的有,用身体当电话线的有,把生的希望无私地让给战友、把死的威胁坦然留给自己的也有。所有这些,灼痛了西方人的视线。对于中国人,他们应该重新认识了,必须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