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1967年学生炮轰张春桥是军阀 3年后被逼自杀--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1968年春末,毛主席已当着张春桥的面指示说:炮打“无事”,毛主席说:“北京不是有个谢富治嘛,学生炮打他,他对学生讲‘无事’。那些学生就炮打不下去了”。张春桥封锁毛主席关于炮打“无事”的谈话。欺上瞒下、另搞一套。
文章摘自《炎黄春秋》2011年第1期 作者:卞权 原题为《池东明炮打张春桥》
1967年1月28日,上海发生了震动全市、全国,惊动毛泽东的“1·28”首次炮打张春桥事件。斗转星移,至今已43年过去。当年参与这一事件的红卫兵上海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红革会)的学生们,现在都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历史潮流将他涌上涛头
池东明因参与组织“1·28”炮打事件,并策动2月2日凌晨震动上海的声势浩大的炮轰张春桥示威游行,被迫害致死已40载了。他的遗书我保存至今(绝笔于1970年6月26日),依然不忍卒读……
池东明,上海师院(今师大)中文系63级1班学生,是我同班、同桌同学,院学生会秘书长。“文革”中,系师院“红革会”第一召集人,“风华正茂”战斗队战鹰飞将军兵团负责人,人称“战鹰”。1941年,他出生在福建历史文化古城泉州,从小家境贫寒,要过饭、做过小工。父母年轻时,逃奔上海糊口,一家人挤在南市狭小的棚户里。其父为人挑担做脚夫,其母为人家洗衣裳、做针线活儿当佣人。父亲劳累患下重病后,穷困无奈只得把东明的妹妹送人。池东明初中没念满,就进厂当了工人,业余喜览群书。1960年报名参军,入伍东海舰队安业民炮班。安业民牺牲后,他接替烈士当了炮班班长,成为福建前线海岸炮的炮手。(真没料到几年后他又成为一名炮打张春桥的神炮手!)1963年,考入上海师院中文系。他的散文写得清丽不俗,我曾拜读他发表在《解放军报》、《海军报》上的华章。由于都痴迷文学写作,我们很是投缘。东明原本是要调到《海军报》工作的,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部队推荐考大学。他平时节衣缩食但买起书来从不吝惜,一次听我说徐家汇书店只剩下最后一套《莎士比亚全集》了,他放弃午休,顶着酷暑烈日,从漕河泾骑车买了回来,满脸欢笑如获至宝。
1966年6月30日,我们从松江社教前线奉调回校投入运动。“文革”初期,上海高校系统正在巡回公演《大学风云》,这是一部反映1957年在学生中抓右派的大型话剧。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原是1957年的“反右”英雄。他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发出警告:“凡是运动中,大字报写得越多的学生,后来个个划为右派!,’他凭老经验误认为“文革”是“反右”的重复,将火“往下烧”。布置党团支部成员和政治辅导员日夜盯梢学生行踪,记黑日志,排“左、中、右”黑名单,准备运动后期抓右派、封“左”派。
不料,在我们63级1班发生了一起震怒人心的事件:一位家在奉贤农村的同学,周末回家返校,发现床下的箱子被人撬开过。经过全班排查摸访,竟是班团支部一个委员,趁周末宿舍无人,用螺丝刀旋开箱子,偷抄这个农村同学的日记,向系总支打小报告。这无异于特务行径,激怒了大多数同学!东明和我及程卫军,联络发动全班共青团员,在东部草地上讨论了三晚上,决定罢免原支部成员。当时系里非常紧张,每晚派政治辅导员和运动联络员旁听,由于《人民日报》社论明确提出学生革命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所以系党总支束手无策。结果我们把罢免旧支委,成立新支委的大红布告,贴在了西部大食堂的大门口,一时轰动全院。当党委抛出马茂元教授等一批学术权威,掀起一股“斗鬼风”时,池东明对照中央文件,对兵团战士们说:“这是党委转移运动目标。再说,要我们学生斗老师,我不干!”池东明思维敏捷,语言幽默干练,是位辩才。一次大辩论中,他登台为观点相反的某同学“辩护”说:“首先,我认为某某的发言,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是真理,应当给予充分肯定!”人们傻眼了。他故意停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地说:“因为——那百分之五十,他全部引用了马克思的话!”顿时,“哗”地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掌声11966年10月,随着串联各地的红卫兵陆续返校,经过运动的几番分合,师院红卫兵联合大队,集体加入市红革会,池东明当选师院红革会勤务组第一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