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揭秘:向阴谋家康生开第一“枪”的人是谁?--国家史册
核心提示:韩树英把哲学教研室的吴秉元、卢俊忠和毛维平等人也找来商量如何写小字报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是开第一“枪”的小字报,用不着写更具体的内容,只是画龙点睛式的,点一下要害问题,起个抛砖引玉和打开缺口的作用。
康生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网络文摘1999年第37期 作者:佚名 原题为:向阴谋家康生开第一“枪”的人
1977年春,康生和曹轶欧一手控制的党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仍然寒凝大地。尽管康生在1975年冬死去,康办主任曹轶欧还活着。康生做的很多恶,她都有份。而且康生这块“金字”招牌并没倒。
1977年,胡耀邦到中央党校主持工作。这年12月初的一个晚上,胡耀邦的老部下,在党校哲学教研室搞教学工作的李公天找到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后来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韩树英,道:“我想通过小字报,把康生和曹轶欧的罪恶给揭出来。你看怎样”韩树英赞成,但又建议他找胡耀邦的秘书梁金泉征求意见。
梁金泉说:“这个问题应由你们自己决定!”
随后,李公天又找党校副教育长冯文彬征求意见,冯文彬也让他们自己决定。此时,韩树英估计,不论是耀邦还是冯文彬,都被康生折磨得不轻,他们会支持的。这是他们想做而又不便于做的事!为了壮大声势,也为了更稳妥起见,韩树英把哲学教研室的吴秉元、卢俊忠和毛维平等人也找来商量如何写小字报的问题。大家都认为,这是开第一“枪”的小字报,用不着写更具体的内容,只是画龙点睛式的,点一下要害问题,起个抛砖引玉和打开缺口的作用。他们分析了一下当时中央党校的形势。康生和曹轶欧,作恶多端,民愤极大,只要有人带头,捅这个马蜂窝,一些早已义愤填膺和憋足了劲的受害者,都会争先恐后地上阵的。
李公天和韩树英写了小字报,吴秉元自己也写了一篇。
1977年12月8日写完,第二天,即12月9日,在哲学教研室办公地点——16楼一层走廊,用细铁丝把小字报挂上了。小字报的落款是李公天和韩树英。
李公天和韩树英的小字报,把康生和曹轶欧同林彪“四人帮”划在了一条线上。
看小字报的人,络绎不绝。当时王福、李葆华和杨静仁等高级班学员,也都三三两两地来看小字报。有的白天没有时间,晚上打着手电看。全校的学工人员,几乎都来看小字报。有的还天天来看。渐渐发展到连外单位的人也来看小字报了。用小字报揭发康生和曹轶欧罪行的消息不胫而走,已经不限在京城,而且传到外省市了。
中央党校里的学工人员看到李公天和韩树英放第一“枪”的小字报之后,不仅对看小字报有浓厚的兴趣,而且直接参战,争先恐后地写小字报,小字报多了,铺天盖地把50多米长的走廊两侧通通挂满了,连上楼的楼梯两侧都挂满了。在三楼办公的文史教研室,在三楼开辟了另一“战场”,也贴出了大批小字报。京城很多机关里的干部,坐汽车的,骑自行车的,也都闻讯赶来看小字报。它已成为京城的一大新闻。
小字报不仅数量一天比一天地增多,而在内容上也越来越深入,很多鲜为人知的触目惊心的悲剧,也都曝光了。
不久,党校学员正式向中央写了书面报告,一致强烈要求中央严厉地处理康生的问题。
1979年初,升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冯文彬,在总结中央党校1978年工作时说:在这一年里,我们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组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第二件大事,就是揭发了康生和曹轶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