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三峡工程弊端早有争论 若在“大跃进”上马是灾难--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反观上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于“大跃进”的盲动氛围中,接受李锐的说服,让三峡工程暂时下马。对这历史的偶然性,不由生出庆幸与后怕之感。后来的主事者如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技术总负责人潘家铮都坦承,若在当时上马,以国力和技术条件计,无异于一场灾难。
本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第396期,作者:汤耀国,原题《“三峡弊端”,并非第一次承认》
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进而否定三峡工程,还没那么轻巧
近大半个月来,三峡工程又一次被掀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兴浪之风有二,一是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二是几乎同时开始发酵的长江中下游大旱。尔后,各路媒体人士闻风而动,云集干旱地区、宜昌坝址与决策中枢北京,对三峡工程给予了特别关注。
本刊记者近年跟踪关注三峡议题,风起之初,虽隐约感到有些山雨欲来之势,但未曾料到会如此迅猛。就前述两大缘由本身而言,可谓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后展开的舆论大戏,亦几乎无甚新话可言。
不过,大凡意料之外,往往有情理可言。三峡工程曾多次陷入舆论漩涡,单纯就事论事已难解释弥漫其间的焦虑感。透过那些重弹屡屡的老调,可听到群众对共同栖居之所的持续关怀,以及对公共政策的追问。
上世纪80年代末三峡工程上马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周培源直言:“我们很关心,我们很不放心!”眼下的一波“三峡热”,可谓20多年后的历史回音。其发生或许有某些偶然性,但只要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未得到根本扭转,民意便会不断地寻找宣泄口。警钟需要长鸣,方有望震动容易麻木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