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江泽民喜与大师交往 出访美国登门拜见老师--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顾毓琇每次到上海,江泽民同志都请他吃饭,同他谈心,到下榻的房间嘘寒问暖,关心老师的吃住行、起居方面的细节,师生情谊暖人心头。1997年,江泽民同志作为国家元首访美,专门安排时间去探望自己的老师,这在顾毓琇居住的社区引起不小轰动。
本文来源:《文汇报》2011年6月25日第5版,作者:明锐 逸峰,原题:《江泽民在上海1985-1989》(节选)
改造振兴上海要靠科技进步
1985年3月,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聆听了邓小平同志热情洋溢的讲话。七年前,也是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发表了有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使科学的春天润泽神州大地,带来了我国科技的全面复苏。七年后,邓小平同志在这篇讲话中进一步提出,要改革科技体制,解放生产力。作为工程技术专家出身的江泽民同志深切地感到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高瞻远瞩。面对世界新的技术革命,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科技体制问题,目的是为了把生产力搞上去。而我国现行科技体制的一个极大弊端就是科技和生产脱节,因此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使科技和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不久,江泽民同志离开电子工业部调到上海工作,他把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定的科技体制改革要求,付诸上海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
1985年9月4日,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科学技术工作会议,来自全市各系统的2000多名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参加了会议。这是江泽民同志当选上海市市长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为了开好这个会,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下,市长办公会议多次听取会议准备工作情况汇报,明确了大会的指导思想是:动员全市40万科技人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入科技体制改革和改造振兴上海的洪流,为实现上海经济发展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次会议开了一整天。大会开始前,江泽民同志和市有关领导一起接见了在科技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22名老中青科技人员。接着,上午的大会由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与会者听取了市政府工作报告和部分委办的发言。在下午的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围绕科技工作者要树立远大理想、要完整理解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的关系、人才培养是技术进步的关键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五个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上海拥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40多万,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20多万,是科技人才荟萃之地,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各级领导的一个重要课题,是要造成和保持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到最大最优。从市政府开始,要少讲空话,多干实事,真正像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当好科技人员的后勤部长,每年为知识分子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不要口惠而实不至。江泽民同志这番讲话,至今让科技界人士难以忘怀,这对推进上海科技事业改革发展是最有力的动员和号召。
1988年元旦刚过,《解放日报》头版醒目位置发表了一篇江泽民同志的署名文章《技术进步是上海经济新格局的支柱》。他在文章中指出:上海经济发展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面对新老体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况以及我国沿海地带不同层次开放的新态势,上海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功能,继续发挥老工业基地作用,把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走外向型经济的道路,科学技术进步是关键。他认为,上海不能只满足于为国内市场提供一般产品,应该更多地起到技术上的“二传手”作用,在技术上先走一步,与国际水平靠得更近些,比国内水平跑得更前些。他指出:上海工业正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技术上的差距,上海显得力不从心;国内兄弟省市也缩小了与上海的差距,并在有些技术上超过了上海。但上海仍然有着许多有利条件,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要从上海实际出发,走一条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技术进步道路。他强调,上海的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职工都要统一和提高认识,离开了技术进步,上海的弱点会越来越暴露,优势则越来越削弱,上海改造振兴就可能延缓,对此,应该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他预言:一旦科技进步渗透到上海经济构成的每一个细胞,巨大的技术进步必将对上海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江泽民同志对科技进步重要性的这些精辟论述,有力地指导着上海把建国以来形成的自主开发、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与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结合起来,把充分发挥上海科技优势与广泛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结合起来,实现上海经济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