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日本开拓团遗孤:文革我还造“地富反坏右”的反--国家史册(2)

  

  

日本开拓团遗孤:文革我还造“地富反坏右”的反--国家史册

日本开拓团妇女接受军事训练(摄影:张宏伟)

  母狼见证中国农民救了日本遗孤

  “他当年4岁落到中国,别人捡的,我们老太太没有孩子,完了就收养了他。”说起丈夫横山茂的身世,吴桂芬丝毫没有避讳,横山茂在中国的名字叫刘今才。

  有关横山茂在中国的经历,此前华商报记者已从方正县文史学者、农民作家郭相声处有所耳闻:横山茂今生的前50年是中国人,他的养父叫国海山,他却始终姓刘,因为是一个姓刘的当地人救了他的命,国海山把刘今才养大成人。刘今才最后给养父母养老送终,至今每次回到中国,都要去给养父母上坟。

  郭相声至今还是地道的村民,他和刘今才都曾是方正县大罗密镇兴隆村小南屯的生产队社员。郭相声曾就日本战争遗孤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刘今才就是他的第一个研究对象。

  郭相声介绍,据兴隆村于奎相老人当年讲述,1945年8月下旬的一天,屯里老刘头进山打柴,路过一块玉米地时听到有孩子的哭声。他进地里一看,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哑着嗓子嚎哭,旁边有个包袱。更可怕的是,距离孩子不远处,一只拖着大奶子的母狼蹲在一边,让人奇怪的是母狼只是愣愣地盯着孩子,并没有吃他。老刘头挥舞着砍刀大叫起来,母狼很不情愿地离开。

  老刘头顾不得砍柴,抱起孩子拎着旁边的包袱就跑回屯里。老婆看丈夫捡个脏孩子拎着包袱回来,赶紧给孩子洗了洗,打开小包袱给孩子换衣服时,发现里面有块白布上面似乎是用血写的日本字。两口子合计了半天,最后还是将那块布烧了。

  两口子给孩子起名叫刘今才,因为老刘头家原本就有三个孩子,日子已经过得紧巴巴的,再多一个吃不了粗粮的小孩子,很是艰难。

  恰好屯里国海山家没有孩子,便托屯里人提出收养刘今才。老刘头向国海山提出一个要求,孩子给他可以,但必须姓刘。按于奎相的说法,老刘头心眼比较多,烧血书是怕孩子的家人找来。让孩子姓刘,也是寻思着将来万一他的亲生父母找来,还能落一个人情不是?

  国海山两口自己没有孩子,就把刘今才视为己出,在刚解放、条件还很艰苦的年代,他们还让刘今才上学,一直到小学三年级。以致他长大后,在生产队算得上少有的“文化人”,曾担任过生产队的赤脚医生和记工员。

  刘今才就是刘饼子就是横山茂

  大约二十分钟后,一位矮个子老人笑眯眯地出现在大门口,上身穿着一件李宁牌T恤,戴着一顶棒球帽,两鬓露出花白的头发。口音还是地道的东北口音,只是细声细语,似乎话语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与大多数东北男人的大嗓门讲话明显不同。

  他就是横山茂,也就是18年前的刘今才。

  郭相声说,刘今才大他9岁,村里人都知道他的身世,有时候会开玩笑叫他“小日本鬼子”。但更多时候,还是称他为“刘饼子”,可能是因为他脸比较大的缘故。在屯里,几乎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外号,郭相声的外号是“郭疯子”。生产队开会时,人们相互称呼总是叫外号。

  横山桂子瞪了丈夫一眼,转身进屋,再出屋的时候,左手中已多了一支香烟,就地坐在门口台阶上,转头对丈夫说:“人家大老远来,想跟你唠唠嗑。”横山茂顺从地回答:“那就唠唠呗。”

  记者:“您老多大岁数了?身体还好吧?”

  横山茂:“七十了,还行。”“多久回日本啊?”“11号回日本,这次回来待了20多天。”一边是养育他的中国,一边是生育他的日本,无论来中国或是去日本,他都是“回”家。“您什么时候才知道您是日本孤儿?”“到了7岁,养父母才告诉我。”“听说您当过生产队赤脚医生和记工员,是不是算有文化的?”“没有文化咋能当赤脚医生呢?我念到了小学三年级。”“有文化是不是多挣工分?”“那时候当赤脚医生,一年补助60个工分。”“‘文革’时,您日本孤儿的身份有没有受影响?”“查了我一个月,没发现我犯过什么错误,清白的,后来我参加造反团,造‘地富反坏右’的反,不过啥都整不明白,反正是锣鼓喧天的。”“您哪一年回的日本?”“1994年时,我54岁。”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