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高官退休任教风再起 江泽民曾计划返母校研究学术--中国年鉴网
核心提示:江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尽管江可以利用上海市委书记的职务来确保在大学里谋得一个席位,但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成就来取得。
2007年9月22日,前外交部长李肇星被聘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顾问和国际关系学院名誉院长。图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为他颁发聘书。(来源:凤凰周刊)
本文摘自《凤凰周刊》2011年第22期,作者:胡佳恒,原题:《大陆高官退休任教风再起》
“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古语,已不足以将时下大陆仕林与学界的关联一言以蔽之。近十年来,退休高官赴高校任职之风渐盛,“仕而优则教”,即退休高官转身赴高校任教挂职,也从最初的个体行为,变成“不约而同”的群体选择。
关于“仕而优则教”的褒贬,坊间评说毁誉参半。不过,除却从教这一条道路,高官退出公职之后也衍生出另外三大“再就业”路线。入主慈善组织,组建智囊机构,成为企业董事,都是部分高官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组织结构更倾向公司化运作的美国政治机器而言,政治家结束任期时,选择哪种方式继续退休生活都不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在大陆,官员在晚年退休时光中脱离人大、政协体系,选择在外为社会职务繁忙奔走,却能收获比在任时更多的赞美与批评——与以往大陆高官退休不问政事、深居浅出的风格相比,这太不一样了。
这种不一样的转换,与大陆政治周期有关。高官退休任教集中发生在2002与2007年前后。时逢大陆党政机关五年大换届,形成一批高官退休。他们的高校任职多为院长身份,几乎只限定在外交、文化、财经研究领域,且不参与具体教学。
十八大临近,又将有一批高官离开公职,高官退休任教风欲再起。
向“教书匠”转身的政治周期
用圈阅文件的手执起教鞭,对于一些大陆高官而言,是一件口头上“心向往之”的美事。不过他们绝大多数并不能成行。
如毛泽东在1957年访问莫斯科时,曾对苏联哲学家尤金和米丁表示,“我不想当什么主席了,我倒愿意到大学去教书,当个教授。”
又如《江泽民传》所写到,1989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将满63岁,传统上为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准备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江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尽管江可以利用上海市委书记的职务来确保在大学里谋得一个席位,但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成就来取得。
副部级以上官员退休,真正开始集中退而进校园,还是2002年前后的事。钱其琛于2000年出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可被视为这股潮流的先声。在此之前,1997年中共召开十五大,中央领导集中换届,钱其琛退休。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中共领导集体出现更新换届,一批高官退出公职,随后一段时间内,在有钱其琛先例可循的背景下,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原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原外经贸副部长龙永图,原外交部驻法大使吴建民等人相继卸任,赴高校相关院系“再就业”。
再经过一轮新的五年政治周期,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前后,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等人陆续退休,获高校邀请出任院系领导,使这股气候一直延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