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高岗传》作者:高刘矛盾实际也是毛刘矛盾--中国年鉴
核心提示:通过书中的记述,我们可以看到,高岗与刘少奇的分歧,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也是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而且,分歧发生在1950年春至1951年初,双方接连在富农问题、互助合作问题、工会问题上发生争论,毛泽东在争论过程中基本上是赞成高岗的意见的。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2011年06月13日19版,作者:刘景巍(作者为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副编审,《高岗传》责编),原题:《实事求是原则与<高岗传>》
贯彻实事求是原则,克服“三难”,写出国内第一部《高岗传》
高岗,这位中共党史上的特殊人物,因其人生经历传奇、曲折复杂而始终吸引着史学家和公众的眼球。他曾被称为“西北王”、“东北王”,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总后勤官”、新中国开国之初的六位国家副主席之一;他也是党内第一个以“反党联盟”罪名被开除出党,最终自杀身亡的国家领导人。
多年来学者们对高岗及“高饶事件”的研究在逐渐深入。但是,由于相关资料的收集难度很大,更由于高岗及“高饶事件”如何评价极其复杂,所以虽经学者们的努力,在高岗及“高饶事件”的研究中有了一些论文及著述,但是,研究的成果大多是局部的、个案的、片段的,甚至有些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系统研究、客观阐述高岗及高饶问题的专著在此之前仍是空白。
近日,由戴茂林、赵晓光撰写,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岗传》填补了研究空白。这部书既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的《高岗传》,同时也是党史人物研究领域中一部开辟草莱的成功之作。
这部传记洋洋50余万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扎实丰富的资料为基础,运用现代史学研究的方法,系统客观地记述了高岗的传奇人生。作者将高岗49年的人生历程分三个时期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崛起于西北、闪烁在东北、骤然陨落在红墙内。
高岗出生在陕北横山县,1926年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追随刘志丹、谢子长参加革命,搞兵运、建游击队、创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刘、谢相继牺牲以及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高岗逐渐成为西北根据地的代言人,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三届边区参议会议长等,被称为“西北星辰”、“西北人民的领袖”。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来到东北。刚刚40岁的高岗担任了北满军区司令,成功进行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剿匪,打开了东北工作的新局面。半年后,他就任东北局副书记,在黑土地上掀起了土改的暴风骤雨。在林彪、罗荣桓率军入关后,他主政东北,领导恢复东北经济建设,率先开展“三反”运动,多次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身兼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人称“东北王”。同时,他还当选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并出席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作为战争前沿的东北地区的首脑,他成为抗美援朝中志愿军的“后勤官”,彭德怀在接受朝鲜政府授给他的勋章时曾说:“这枚勋章授给我不合适,第一应该授给高麻子(即高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