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医生忆为毛泽东做手术:周恩来邓小平都候在窗外--中国年鉴网(3)
这可是唐由之反复过几千次的动作,而且每次都是带着思考、带着观察、带着总结和超越的心情去做的。这套技术既不是西医教科书上现成的,也不是中医古籍里固有的。它由西医的眼科知识与中医的眼科手术部位结合而成,是一种新的白内障手术理念和技术操作。而今,这种成熟的技术,正在经过它的发明人之手,施治于一位伟人———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几分钟过后,按预想的那样,手术顺利完成!唐由之用纱布包好主席的眼睛,轻声地说:“主席,手术已经做好了。”说话间,一种前所未有的轻快感,溢满他的心间。“这么快?我还以为你没开始做呢。”主席没有动,似乎感到有些意外。“做好了,挺顺利,挺好的。”唐由之又向主席报告了一次。
将近24日零点,手术顺利完成,心电监护仪显示:手术过程中,毛主席的心跳依然如故,始终未发生变化。唐由之暗想:主席真是位伟人呀!他的眼睛正在进行手术,竟然可以心静如水,胜似闲庭信步。主席的手术结束后,总理还在书房外面等候。唐由之马上过去,正要详细汇报主席手术情况,总理却说:“你不要说,我都看见了。你很沉着、镇静。术后要防止感染、出血。”总理稍停了一下,接着问:“今晚谁值班?”“今晚我值班,就睡在主席门外,可以随时照顾主席。”唐由之回答。
总理说:“那就好。”唐由之万万没有想到,这是敬爱的周总理生前给他的最后声音。
“我是医生,您应该听我的”
25日凌晨,手术已经过去24个小时,该给主席检查眼睛了。
揭开最后一层纱布,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只轻微充血的眼睛,眼睛的角膜清亮。“情况很好!”唐由之心中作出了欣喜的判断。大家喜出望外,互相用眼神传递着这份安慰。唐由之正准备给眼睛做消毒换药处理,不料站在一旁的张晓楼从兜里掏出一个深度远视镜片,放到主席眼前……“这下糟了!”唐由之不禁在心里叫出了这几个字。
在唐由之的行医经历中,做过数千台针拨白内障手术,也无数次看到患者复明后,重新看清东西的喜悦状态。这是一种摆脱黑暗,迎来光明的狂喜。为此,唐由之每次检查术后的眼睛,都极为注意把握试镜片的时机,绝不过早地检测术后视力,以避免患者因为欢喜过望而忽视术后护理,影响术后的视力恢复。在做医疗预案时,唐由之已经想到,如果毛泽东术后马上看见东西,再也不肯包上眼睛该怎么办?对这位特殊病人,必须有相应的准备。他安排专门制作并消毒好一副透明塑料眼罩,以防万一出现这种情况,便暂时用它来代替纱布。另外,他还事先刻意收好配镜箱,在第一次术后检查时不做配镜看视力的环节。尽管安排得已经如此周密,可是唐由之最不想出现的“万一”情况还是发生了,一切始料未及,根本来不及制止———只见张晓楼从口袋里掏出自备的镜片,直接端到毛泽东手术后正准备换药的那只眼睛跟前,像医生检查病人的配镜视力那样询问:“主席,您看得清楚吗?”“清楚,清楚!”主席回答得十分肯定,语气中透露出多年在黑暗中度日的病人重见天日时共有的那种欢欣。
然而,像唐由之预料的那样,麻烦跟着来了———当唐由之换完药,准备重新包上眼的时候,毛泽东无论如何也不让包了。
“这不是好了吗?还包什么?”毛泽东感到奇怪。“主席,你眼睛的手术伤口还没愈合,一定要包。”唐由之坚持着。
“要包多长时间?你不是说只要包上三天吗?”主席反问道。“是需要包三天。”唐由之答着。
“那就对了嘛,手术那天是一天,昨天是一天,到现在不是已经三天了吗?”毛主席顺着唐由之的思路,开始跟他计较起时间了。
唐由之意识到自己在手术前对主席解释得不够清楚。“主席,医学上所说的1天是指24小时,3天一共是72小时。现在连一半时间都没到,还差得多呢。”
听见这样的回答,主席脸上刚刚洋溢的欣喜面色变成了不悦之色。他不说话了,抬起头,用已经能够看到的眼睛,望着医疗组这群人,然后,两只手臂交错,翻转几下,果断地抬起了手,做出“你们必须马上离开”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