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现代复兴 >
为什么上千位开国将军中只有一位是井冈山籍?--中国年鉴网(2)
第二个原因,与当时的《井冈山土地法》有一些关系。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回顾自己探索和学习战争的过程,就提到这个问题:“我在井冈山搞地那个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路线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根据湘赣边界从1927年冬至1928年冬一年来土地斗争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共中央第37号通告《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以及中央六月来信中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精神,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讨论和修改,毛泽东于1928年12月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该法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土地法。1941年在延安出版的毛泽东《农村调查》一书正式刊印该法,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该法全文共9条,共约1500字。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如何分配及分配数量、征收土地税、红军人员土地的耕种办法等内容。由于此前几乎无经验可鉴,后来毛泽东在重新发表本法时,加按语作了说明:该土地法有几个错误:(1)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2)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3)禁止土地买卖。
严格地讲,《井冈山土地法》受到了苏俄革命时实行“土地国有”制的影响,没收地主的田地后归公,属于苏维埃政府所有,只交给农民耕种,不是分给他们当成私有财产,也不许买卖。因此,井冈山当地农民参军参战的积极性并不太高。红四军中出身井冈山籍的人不多,部分原因正在于此。
朱毛红军主力下山后,到了江西省兴国县,在这里重新制定了一部土地法,从而解决了进行土地革命战争、扩大红军的根本问题。《兴国土地法》与《井冈山土地法》相比,有严格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不在没收一切土地,只没收地主的田地,而且分给农民。这等于是承认农民的土地私有,这才算真正意义的“打土豪、分田地”。农民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公家的土地,参军、参战、保家保田的积极性就马上就调动起来了。如毛泽东搞过的长冈乡,青壮年男性80%都参了军,兴国县也因此被毛泽东表扬为创造了“第一等工作”的苏区模范县。在毛泽东、朱德创建的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时,8万红军中有2.7万是兴国县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的只有2000人,等于长征每走一里路就倒下一名兴国籍战士。兴国也因此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将军县之一。
最后一个原因,笔者认为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负面后果。1930年2月23日,袁王二人在江西省永新县城北诬陷杀害。袁文才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2团团长,还被先后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四军军委委员、红四军参谋长、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等职。王佐曾任红四军32团副团长兼第二营营长、红四军军委委员,并当选为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主任、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1团团长、红五军第5纵队司令等职。这两位英雄都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始人,在当年的朱毛红军和湘赣边界地方政府中都担任过非常重要的职务。
湘赣边界特委这次精心设计的“军事阴谋”,成功地杀害了“袁文才、王佐及其排长以上干部40余人,至于部下有1/3的人编入了红五军,其余的人则遣送回家”。特别指出的是,当晚在永新城遇害的有1927年9月作为袁文才的代表到三湾的陈幕平和王佐的结拜兄弟刁辉林,1927年6月进攻永新城的敢死队队长、后任32团特务连连长周桂春,以及32团军需处长、智囊李筱甫等骨干分子20多人,死者中不少人都是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过突出贡献之人。
此处,可见袁王部下的命运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当时的重要骨干和亲信,当即进行了剿杀;二是将部分普通战士编入了红五军;三是不愿受编的战士,被遣送回乡,著名的张国华中将,于1929年3月参加红军,当时就在王佐领导的红四军32团4连当战士、司号员,时年13岁。当晚他也在永新,之后被编入了红五军,不过,张国华是江西永新县人,这又与井冈山籍插肩而过。上文提到的赖春凤,当时年仅17岁,也被编入红五军,幸运地成为袁王部队仅存的一位井冈山籍的将军。
其实,袁王部下的命运还有第四种。袁文才、王佐等人被错杀,整个32团被解体,在各个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反映最为强烈、情绪最为愤慨的当属袁王旧部和客籍民众。他们想不通:边界特委为何要把袁文才和王佐当作反革命杀掉?忠于革命的袁王为何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一种好心不得好报、跟着共产党走没有好结果、共产党过河拆桥的悲哀抵触情绪,在部分人心里滋长,那种过去曾经平息下去的仇视心理又瞬间迸发出来。
井冈山人民一段时间都被蒙蔽了,不再相信红军了,此后也没有什么人参加过共产党的队伍。袁文才的部属谢角铭和王佐的哥哥王云龙,他们因故留下来没有去永新,而成侥幸不死的袁王旧部最高首领。他们一度进退两难,因为当地党组织要没收王佐财产和追杀这些幸存的亲信。袁王旧部曾写信向彭德怀和中共赣西南特委申冤,不过石沉大海,没有产生任何作用,这才导致了后来的逆变,从正面走向了反面,本来还很革命的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率部反水。可见,错杀袁、王侯,共产党在井冈山失去了群众基础,失去了兵民胜利之源。
曾担任过当年继续“搜索”袁王旧部行踪的红五军第3纵队第4大队大队长的李聚奎上将回忆到,不仅几天的侦查结果一无所获,而且亲眼看到当地群众对这个行动很反感,而对袁王的部队倍加爱护。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也指出,萧克那么会打仗的人,1932年带兵来井冈山都没有打下来。说明什么问题?袁王被错杀,帮助了敌人,国民党反动派做不到的事情,特委帮他们做了。
作为这个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沦入敌首达19年之久,直到1949年9月才由前身为朱毛红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8军的部队收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