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赫鲁晓夫的讲话怎样激怒毛泽东--国家年鉴(3)

  

  国际质疑

  1958年7月26日新华社自莫斯科发出一篇通讯,综合报道了苏联[SuLian]社会对中国[ZhongGuo]“大跃进”和总路线的反应,其中有人表示相信并全力支持总路线和工农业并举的方针,也有人对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表示怀疑,如1962年生产5000万吨钢,试验田亩产小麦7000多斤等。从苏联[SuLian]当时的报刊来看,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扩大会议后,苏联[SuLian]加强了对“大跃进”运动的报道。《真理报》从8月19日到31日刊登了4篇关于“大跃进”的报道,都是以二栏或三栏标题放在第三或第四版,标题为“人民首创精神的源泉”“人民的创造力无穷无尽”等。在9月1日到7日又刊登了4篇有关“大跃进”的消息。苏联[SuLian]军方的《红星报》9月4日载文说,“大跃进”这句话表现了中国[ZhongGuo]6亿人民今天生活的主要情况。这就是努力在最短的历史时期内建成社会主义,使国家进入世界先进工业强国的行列。文章特别指出,兄弟的中国[ZhongGuo]人民的劳动成就是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欢欣鼓舞的源泉。中国[ZhongGuo]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更加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这就是中国[ZhongGuo]经济建设的巨大国际意义。据新华社统计,仅1958年10月,塔斯社即“发出了约50条关于中国[ZhongGuo]工业、农业和文化大跃进的消息”。

  虽然对一些具体做法和指标表示怀疑,但总体上苏联[SuLian]对总路线和大跃进是持肯定态度的。7月26日苏联[SuLian]使馆在一份长篇报告中说:“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急剧增长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中国[ZhongGuo]共产党的正确政策,这个政策在党研究制定和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过程中得到了反映。”尽管报告人认为,对于中国[ZhongGuo]提出的大量经济发展指数“不能被看成是有充分的经济依据的”,但仍强调,“这些设想应该被看做是那种热情的反映,即在为实现中国[ZhongGuo]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总路线而斗争的过程中,充满着整个国家的那种热情。”甚至赫鲁晓夫也称赞说:“中国[ZhongGuo]同志提出的计划,连我们这些见过世面的俄国人也不能不感到惊讶。虽然我们不懂你们的方块字,但如果你们能够完成这个计划的话——对于你们能够完成计划,我们是丝毫也不怀疑的——这对你们亚洲的邻国将是一个很大的震动。”

  对于“大跃进”,除了宣传报道,苏联[SuLian]也给予了实际的支持。当时几乎所有苏联[SuLian]的经济区都承担了为中国[ZhongGuo]生产订货的任务,接受中国[ZhongGuo]订单的企业数以千计,帮助中国[ZhongGuo]进行设计的有上百个单位。在为中国[ZhongGuo]制造设备的工厂和车间里,常常可以看到“提前为人民中国[ZhongGuo]完成订货”的鼓动标语。对于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如包头钢铁联合企业、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丰满水电站、北京热电站等,苏联[SuLian]有关的企业准备提前完成订货。实际上,苏联[SuLian]在“大跃进”期间同意增加援建的项目已经超过了前期投产的项目。据国家计委统计,苏联[SuLian]援建的项目,在1959年以前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产的有113个,而从1959年开始,除了已经签订协议的项目外,仅按照1958年8月8日和1959年2月7日两个协议的规定,苏联[SuLian]就还要帮助中国[ZhongGuo]建设125个企业。

  但是,随着大跃进的浪潮不断高涨,特别是在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运动也融入这股浪潮以后,苏联[SuLian]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

  对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态度,苏联[SuLian]的表现从一开始就显得很谨慎。最初,苏联[SuLian]社会对这一新生事物感到新奇,希望增加对公社具体内容的了解。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问题见诸报刊后,苏联[SuLian]使馆立即向国内建议,应“组织苏中之间交换双方在农村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报道和看法”。访问中国[ZhongGuo]的苏联[SuLian]代表团都对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问题甚感兴趣,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苏联[SuLian]国内的干部和群众也有极大兴趣。苏联[SuLian]科学院中国[ZhongGuo]问题研究所曾专门就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进行了讨论,非常肯定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优越性。有人甚至认为,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组织形式超过了集体农庄。许多苏联[SuLian]读者希望更多地介绍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具体情况。9月6日苏共中央联络部在一个专门报告中指出,“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被视为中国[ZhongGuo]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佳形式”。“考虑到中共对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非常重视,我们应该从中苏友好的精神出发,首先利用中国[ZhongGuo]各方面的材料和提法,在我们的报刊上介绍这个问题”。同时,应“深入地、全面地对中国[ZhongGuo]的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问题进行研究”。

  但经过仔细的研究后,苏共中央认为,中共在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问题上犯了急进盲动的错误,但鉴于中苏之间的友好关系,苏联[SuLian]不宜就此发表意见。政治局的一个研究小组提出了如下两种非此即彼的抉择:“或者是为了苏中关系正常化而赞成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会欺骗国际工人运动;或者是为了维护真理把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评价为一种‘左’倾政策的表现,但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会走上一条加深苏中两党分裂的道路。”最后的结论是:“为了保持苏中关系的稳定,应当暂时不去注意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问题,就是说,对它既不称赞,也不批评”。这个意见得到了苏共中央政治局的赞同。苏共中央书记科兹洛夫事后报告说:“中国[ZhongGuo]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我们不是今天才看到的。但由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属中国[ZhongGuo]内政,所以我们做得很有分寸,有礼貌,认为不能在我们的报刊上公开批评这些错误。我们过去和现在都认为这些问题是中共内部的事,我们不打算干预它的国内政策。中共领导人实际是想让我们在自己的报刊上宣扬他们的错误观点,以便把他们未经生活检验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强加给其他国家。我们当然没有这样做,因为我们知道,转载类似的材料会造成混乱,把我们的人民搞糊涂。我们没有与中国[ZhongGuo]同志在这些问题上展开论战。”于是在苏联[SuLian]报刊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表有关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报道和评论文章。直到1958年底,没有任何苏联[SuLian]领导人谈起过中国[ZhongGuo]的公社。在莫斯科电台为了纪念中国[ZhongGuo]国庆而广播的215篇评论中,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而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联[SuLian]十月革命节的招待会上,尤金大使的演说竟对方兴未艾的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运动只字未提。

  尽管如此,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运动还是对包括苏联[SuLian]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影响。当时,在莫斯科流传着这样的话:在全世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只有一个理论家、哲学家,这就是毛泽东[MaoZeDong],而赫鲁晓夫只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种玉米的实干家。还有许多人认为,中国[ZhongGuo]搞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是真正找到了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而苏联[SuLian]还没有找到这条道路。有些东欧国家开始学习中国[ZhongGuo]大跃进的经验,甚至效仿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对本国集体农庄进行改造。捷共第一书记诺沃提尼说:“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将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胚胎”。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波特赛说:“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是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形式”,中共“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朝鲜则在“千里马”运动中大量合并农业合作社,并仿照中国[ZhongGuo]建起了群众公共食堂和托儿所。保加利亚甚至依照“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的模式”建立了自己的公社。就向共产主义的目标迈进而言,似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承认,北京已经走在了莫斯科的前头。这不能不引起赫鲁晓夫的担心和恐慌。

  当时在苏共中央工作的杰留辛回忆说:如果说到有什么事情曾经把赫鲁晓夫激怒过,那么,首先是中国[ZhongGuo]宣布要比苏联[SuLian]提前进入共产主义这件事。为了给人们“打预防针”,免得大家都对中国[ZhongGuo]“盲目效仿”,赫鲁晓夫感到不能再沉默了。1958年10月赫鲁晓夫对来访的波兰领导人哥穆尔卡说:“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只有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共同的事业下同心协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才能够迅速而有效地得到执行。对于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依靠自己来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将是困难的”。这个批评显然有特指的含义。在1959年1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一大,赫鲁晓夫又指出:“社会不能不经过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就从资本主义跳到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会突然出现是不正确的”,“平均主义并不意味着向共产主义过渡,而是在破坏共产主义的声誉”,“过早地过渡到按需分配的原则,就会损害共产主义建设事业”。这已经很清楚是在指责中国[ZhongGuo]的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苏联[SuLian]的影响的确发生了作用。1月17日胡志明在回答西方记者的问题时说:目前,我们不准备建立“人民公社[RenMinGongShe]”。

  特别是在7月18日访问波兰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当听众提到如何看待中国[ZhongGuo]的公社时,赫鲁晓夫没有正面回答,却对苏联[SuLian]在上世纪20年代曾经出现的公社大发了一通议论。赫鲁晓夫说:“曾有人下了这样的论断:‘既然我们为共产主义奋斗,那就让我们来建立公社’。”“ 看来,当时许多人还不太明白:什么是共产主义和如何建设共产主义。”赫鲁晓夫总结说,公社的道路走不通,苏联[SuLian]才建起了集体农庄。7月21日的《真理报》对讲话予以全文发表,看来赫鲁晓夫是有意要同毛泽东[MaoZeDong]唱对台戏。正是这个讲话,激怒了正在庐山上的毛泽东[MaoZeDong],他决定公开对赫鲁晓夫进行反击。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