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瞿秋白与蒋光慈:一对殉于而立之年的亲密战友--国家史册(3)
到上海[ShangHai]:良师益友喜重会
1923年1月13日,瞿秋白由莫斯科回国。这年夏天,经李大钊推荐,他来到上海[ShangHai]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次年秋,蒋光慈亦回到上海[ShangHai],故友重逢,欣喜异常。于是,瞿秋白介绍蒋光慈进入上海[ShangHai]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兼教俄语课。蒋光慈教书之余,坚持进行革命[GeMing]文学[WenXue]的创作,还不断与瞿秋白切磋文学[WenXue]问题,这段时期他们住在一个弄堂里,蒋光慈便成了瞿秋白家的常客。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回忆说:“蒋光慈经常到我们家里来,同秋白谈论文学[WenXue]工作方面的问题,了解革命[GeMing]斗争的情况。他是一个努力从事革命[GeMing]文学[WenXue]创作又有文学[WenXue]才能的同志。”这一时期,蒋光慈先后完成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鸭绿江上》和第一部中篇小说集《少年漂泊者》,集内的每篇作品,都由瞿秋白提出具体意见,经过反复修改才定稿的。
在瞿秋白的激励下,蒋光慈的创作热情不断高涨。
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的半年中,为配合北伐军的进攻,上海[ShangHai]工人在中国[ZhongGuo]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举行三次武装起义。起义的阵阵枪声,使蒋光慈兴奋不已。他不断从瞿秋白那里获悉起义的消息,激发着自己的创作灵感。当起义获得最终胜利时,蒋光慈激动地说:“当此社会斗争最剧烈的时候,我且把我的一支秃笔,当作我的武器,在后面跟着短裤[DuanKu]党一道儿前进。”
在革命[GeMing]精神的感召下,蒋光慈夜以继日,奋笔疾书,终于写成了中篇纪实小说《短裤[DuanKu]党》。这是中国[ZhongGuo]现代文学[WenXue]史上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进行大规模革命[GeMing]斗争的小说。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命名,蒋光慈采取了谐音和嵌字法,让人读之自明。如小说中的人物史兆炎,原型是起义领导人之一赵世炎;小说中的杨直夫,作为中央委员,被塑造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一望便知是瞿秋白的化身。至于名字,“直”者,“之”也;“夫”则“丈夫”之略,意谓“杨之华的丈夫”。在中国[ZhongGuo]现代文学[WenXue]史上,蒋光慈是将瞿秋白写进文学[WenXue]作品的第一位作家。因为他对瞿秋白十分熟稔,体察亦格外深透。据有关人员回忆,《短裤[DuanKu]党》写作的主要素材由瞿秋白提供,书名亦由瞿秋白协助拟定。“短裤[DuanKu]党”三字,源出法国大革命[GeMing]史,即指“共产党”之意。1927年3月《短裤[DuanKu]党》一经问世,宛如一颗炸弹强烈爆响,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反动势力更是由恐惧而诅咒。此时,瞿秋白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肯定这部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并明确指出:“暴民专政”不应成为“众矢之的”,“恰是短裤[DuanKu]党这篇小说的理想”,值得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