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毛泽东第一次回韶山:离别之际坚持步行不肯上车--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
王明富
汽车离开韶山[ShaoShan]时,毛主席[ZhuXi]提出,他要步行与坐车结合离开家乡,即在1小时中坐车50分钟,步行10分钟,以示对生身之地的留恋,可是他有时一直步行了几十分钟也不肯上车。
难舍乡亲情
离开故居,毛主席[ZhuXi]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取道去韶山[ShaoShan]小学,看望老师和同学,在全校师生热烈欢迎和“毛主席[ZhuXi]万岁”声中,毛主席[ZhuXi]显得特别高兴,他走到老师和同学中间,亲切地同小朋友交谈着。少先队员给毛主席[ZhuXi]戴上红领巾,向毛主席[ZhuXi]行了少先队礼,接着毛主席[ZhuXi]被可爱的韶山[ShaoShan]少年们围在中间。对他们来说,毛主席[ZhuXi]既是领袖又是乡亲,从亲人的言谈中,他们早已知道了许多毛泽东的故事和趣闻,今天在学校真的同毛主席[ZhuXi]站在一起,大家心里都很激动。一张张笑脸,像朵朵鲜艳的花朵,向着毛主席[ZhuXi]绽开着,传达着浓浓的春意。这一场面被摄影记者侯波摄入镜头,成为历史性的纪念。
毛主席[ZhuXi]告别了韶山[ShaoShan]小学,回到住所,此时已是上午九、十点钟了,昨日旅行的疲劳,通宵的不眠之夜,清晨后的忙碌,毛主席[ZhuXi]该是休息的时候了。
下午3点多钟,毛主席[ZhuXi]在随行的领导陪同下,到韶山[ShaoShan]水库游泳,因交通不便,下车后要走一、二里路才能到达水库,在步行中,毛主席[ZhuXi]会见了许多乡亲,他们随毛主席[ZhuXi]同行,边走边谈。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妇女,据说她的丈夫叫毛福轩是毛主席[ZhuXi]在乡里最早介绍入党的一个,后来被国民党杀害了。今天见到了毛主席[ZhuXi],想起往事,倍加伤感,两手拉着毛主席[ZhuXi]的衣袖,一边走一边哭着述说往事,十分悲痛。毛主席[ZhuXi]心里也很难过,深情地劝说着这位烈士的亲人,以沉重的语气连说:“革命胜利了嘛!革命胜利了嘛!革命胜利了嘛!”语气一声比一声高亢,心情一次比一次沉痛,在场的韶山[ShaoShan]乡亲和随行人员,无一不为这悲壮情景所感动。是啊,为了革命,毛主席[ZhuXi]一家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为了革命,韶山[ShaoShan]人民和全国人民献出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ZhuXi]《到韶山[ShaoShan]》这两句诗句,正是对中国革命百年奋战英勇献身的悲壮历史的最好写照,也是对革命先烈在天之灵最好的慰藉。我们这些随行人员在以后的数十年历程中,每当读到这首诗时,那种凄切悲壮的情景就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去游泳及回来的路上,毛主席[ZhuXi]同乡亲和王任重、周小舟两位书记的谈话中心,转向稻秧密植的主题,当时曾有“密植就是越密越好”的说法。毛主席[ZhuXi]说:“我是中间派,主张不密不稀。”谈到增产时,有些老乡说:“这几年虽有些增产,但是付出太大,成本太高。”毛主席[ZhuXi]深感老乡所说情况很实在,深有所感地说:“这样看来是得不偿失了。”毛主席[ZhuXi]的心里总是像一团火,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探索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道路,无论这个道路多么曲折艰难。
在游泳回来时,毛主席[ZhuXi]很熟识地走进一个院内,寻访一位李大嫂的家,可院内已没有人知道李大嫂的去处了。毛主席[ZhuXi]显出几分惆怅与怀念,他感慨地对随行同志说:“32年前,我就是从李大嫂那间住房后窗跳出脱险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回来过。”当晚毛主席[ZhuXi]请了韶山[ShaoShan]的老人到家里做客,请他们吃了晚饭。
第二天下午1时30分,毛主席[ZhuXi]告别韶山[ShaoShan],临行前接见了全村和赶来送行的乡亲们,并同他们照相留念。汽车离开韶山[ShaoShan]时,毛主席[ZhuXi]提出,他要步行与坐车结合离开家乡,即在1小时中坐车50分钟,步行10分钟,以示对生身之地的留恋,可是他有时一直步行了几十分钟也不肯上车。在步行中,许多行人好像在做梦似地,突然发现是主席[ZhuXi]在和自己握手谈话。有的行人,从毛主席[ZhuXi]身边走过,当时没有认出是毛主席[ZhuXi],复又惊喜地跑回来,向毛主席[ZhuXi]问好。还是小朋友们和年轻人敏感,他们很快就认出人群中的毛泽东。
“是毛主席[ZhuXi]!”一个小朋友惊喜地喊道。
“我不是毛主席[ZhuXi]!不过有点像他。”
“你就是毛主席[ZhuXi]!”其中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肯定地说。这些小朋友即刻跑着向四周传送喜讯。
“我们看到毛主席[ZhuXi]了!我们看到毛主席[ZhuXi]了!毛主席[ZhuXi]就在前面!”
接着一群群的社员,从田野路旁,拥上前来,伴随着毛主席[ZhuXi]边走边谈家常。毛主席[ZhuXi]问旁边的一个小学生:
“今年几岁了,上学没有?”
“十三岁,六年级。”
毛主席[ZhuXi]又问乡亲们:
“这里的稻子好不好,是今年好,还是去年好?”
“今年稻子长得好。今年种得早,肥料多。”
毛主席[ZhuXi]满意地点点头。就这样,毛主席[ZhuXi]走了很长一段路后,亲切地对大家说:
“我要走了,下次再来看你们。”
“我们也要到北京看望毛主席[ZhuXi]。”一个聪明的小学生依依不舍地说。
毛主席[ZhuXi]停下脚步准备乘车,路旁的群众纷纷围上前来,同主席[ZhuXi]握手。一个中年妇女抱着三、四岁的孩子钻进人群,激动地对孩子说:“快看看毛主席[ZhuXi]。”这时另一位青年妇女,抱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孩子,挤到毛主席[ZhuXi]身边,把孩子的小手递给毛主席[ZhuXi]说:“快,给毛主席[ZhuXi]握握手。”毛主席[ZhuXi]微笑着亲切地握了宝宝的手。
汽车发动了,毛主席[ZhuXi]告别了韶山[ShaoShan],告别了沿途的乡亲,驶向远方,随着车轮的转动,一幅幅人民群众真诚热爱人民领袖毛主席[ZhuXi],和毛主席[ZhuXi]关心人民热爱人民,同人民休戚与共水乳交融的情景,永久地留在了大家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