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政权经典论述: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摘自《大家风苑》 肖伟俐 著新华出版社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推出了由当代新华出版社出版、肖伟俐撰写的《大家风苑》一书。书中记录了6位著名民主人士的家风、家事和奋斗故事,他们已成为一面旗帜,昭示着后人前行的方向。以下为本书节选。(孙琳)
1945年,黄炎培以国民政府参政员的身份到访延安[YanAn],在延安[YanAn],他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MaoZeDong]。
其实,这不是他们头一次见面。据毛泽东[MaoZeDong]说,他曾在上海听过黄炎培的讲演,只不过黄炎培对此事毫无所知,因为听他讲演的人那么多,又有谁注意到默默无闻的毛泽东[MaoZeDong]呢?再次相见,毛泽东[MaoZeDong]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共产党的领袖,是雄踞一方的大英雄了。黄炎培在延安[YanAn]看得很仔细,过得也蛮舒心。而且,他和毛泽东[MaoZeDong]有过一次深谈,这次谈话促使他从延安[YanAn]回来撰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延安[YanAn]归来》,在书中他回忆了他和毛泽东[MaoZeDong]的这段谈话,就是关于“国家兴衰周期率”的内容。
毛泽东[MaoZeDong]问:“任之先生,这几天通过你的所见所闻,感觉如何?”
黄炎培直言相答:“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MeiYou]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MeiYou]一事不用心,没有[MeiYou]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MeiYou]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MaoZeDong]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与毛泽东[MaoZeDong]的这段对话,人称“窑洞对”,甚至被后人引用为关于政权建设的经典之谈。
毛泽东[MaoZeDong]进北京后,住在京西香山的双清别墅。第一个被邀请到香山别墅做客的党外人士就是黄炎培。当时,毛泽东[MaoZeDong]还宴请了黄炎培和夫人姚维钧。为了表示尊敬,他让自己[ZiJi]的夫人江青和周恩来作陪,这等殊荣,黄炎培独享,可见其在毛泽东[MaoZeDong]心目中的地位。
最近,还有人考证说,当年在西郊机场欢迎毛泽东[MaoZeDong]到北京的时候,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也是黄炎培。
说到黄炎培和毛泽东[MaoZeDong]的交往,还真是故事多多。民间传言,黄炎培珍藏着一部据说是王羲之真迹的书法作品,毛泽东[MaoZeDong]特借来一阅,讲好一个月[YiGeYue]归还。然而仅仅过了一周,黄就打电话问是否看完,什么时候归还。毛泽东[MaoZeDong]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到一个月[YiGeYue]不还,我失信;不到一个月[YiGeYue]催讨,他失信。谁失信都不好。岂知,又过了几天,黄再打电话,毛泽东[MaoZeDong]问:“任之先生,一个月[YiGeYue]的气你也沉不住吗?”到一个月[YiGeYue]期满,毛泽东[MaoZeDong]让人把书法小心用木板夹好送回,并严命当天零点必须送到。毛泽东[MaoZeDong]对黄的提前“索帖”之举评价为:“不够朋友,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