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民国初直隶救国储金团成立始末--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
三次大会[DaHui]共计募得储金60余万元,遂又决定设置“储金柜”,并拟就《铭言》:“国步艰难,发起储金,节俭输助,各尽其心,毅力救国[JiuGuo],集腋成裘,咸应负责,曷俟征求,忍耻任重,激励诸君,斯言斯意,永矢子孙”。储金救国[JiuGuo]的影响不断扩大,因提倡“永久储金”,每人每日存一两个、三五个铜元,致使街面上杂货铺的“瓦闷罐”(储金器具)脱销断货。还出现了在广东会馆举办音乐会、电影、文明戏的义演;一卞姓老人将七旬“寿筵费”两千元,全部捐助;连80余户“花界”(妓馆),也表示将每日储铜元10枚,以六个月为期,参与储金救国[JiuGuo]……商会还组织演说[YanShuo]员分赴直隶各县,广泛动员。自然,也有不成功的事例,如去某县组织演说[YanShuo]动员大会[DaHui],因民众“不开化”,竟“无一人到会[DaoHui]”,致使大会[DaHui]流产。
主张“实业救国[JiuGuo]”的天津[TianJin]国货售品所创办人宋则久,在《售品所半月报》撰文,用一组数字作了乐观的、却不切实际推演,称中国4亿人口,每人每日存一个铜元,全年就可集11亿元。用它建100万元一个的工厂,可建1100个;每个厂用1000人,便能为11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并创利2.2亿元。10年后,储金可达286亿元,能建100万一个的工厂28600个,提供2860万个就业岗位。“十年以后,必能富强。”热心救国[JiuGuo]的宋则久,用这些数字作宣传,动员民众储金,甚至说,现在有钱不肯拿,“国亡了”,“将来留钱作什么”!
至1915年9月,全国[QuanGuo]储金为800余万,其中半数是认储,距离5000万元目标甚远。各省及侨界代表69人,遂在上海[ShangHai]开会,研究救国[JiuGuo]储金之进行。善良的民众却不知袁世凯正在酝酿复辟称帝,筹安会则是最卖力的吹鼓手。此时,一份有着日本人背景的《天津[TianJin]日日新闻》报,刊登了一条筹安会向救国[JiuGuo]储金借款200万元的消息,显然是日本人分化、瓦解我爱国[AiGuo]民众的手段。这一招果然奏效,消息传出,立时引起混乱,随之成为部分民众要求“发还储金”的导火索。事关重大,在经向中国、交通两银行“确查”,证明“实无其事”,却也未能平息发还储金的声浪。此后,又出现了救国[JiuGuo]储金被官府把持,以及储金被用于镇压云南蔡锷将军反袁世凯义举等传言,使发还储金的要求日益扩大。
作为救国[JiuGuo]储金的发起者虞洽卿,在遭到多方质疑、并在经种种努力挽救不成的情况下,于1915年11月5日,在上海[ShangHai]决定开始发还储金,全国[QuanGuo]各地对此反映不一,赞成、反对、观望均有。消息传至天津[TianJin],津方即表示“惊诧交集,痛惜骈至”,对上海[ShangHai]此举,十分不以为然。认为集得储金虽距目标甚远,但已有一定数量,以往“实业之不发达,即在集股之为难”,现正可利用此款提前开办实业,“倡办国货,以抵外货”,“亦可挽回利权于万一”。同时,又认为国人办事“往往虎头蛇尾,热度不过五分钟”,储金“骤然发还”,将“贻笑全球”……遂主张在津召开全国[QuanGuo]大会[DaHui],研究救国[JiuGuo]储金之进行,且已有十省响应。但终因人心不齐,大会[DaHui]未能开成。
无奈的是,这桩群众性的自发救国[JiuGuo]储金活动,由于缺乏权威的领导,以及办事透明度不够,传言破坏,为民众的情绪化所左右等原因,特别是上海[ShangHai]于1916年7月12日,公布了解散函,声称“三周内一律发还,以昭信用,而资结束”。天津[TianJin]方面也不得不于7月18日宣布“随同办理(发还)”;并商准相关银行,自8月14日起发还。至此,曾经轰轰烈烈的爱国[AiGuo]储金运动,终于沉寂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