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红色家书叙党史”之:英雄泪--中国年鉴网
编者按:喜迎2011年建党9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半月谈网特推出“红色家书[JiaShu]叙党史”系列策划,把每一位伟大的历史亲历者背后的故事传递给读者。这些红军战士都是普通人,在写给亲人的信中饱含着不为人知的苦痛,悲伤,失意,感动,赤诚,温馨,这些不是空洞的理论和豪言壮语,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沐浴在这种纯洁的感情里面,我们[WoMen]的感情也会得到升华。通过家书[JiaShu],感悟他们尚未消逝的生命,传递给我们[WoMen]向上奋斗的力量,亲情的力量,以及爱情的力量,是他们及其家庭的付出,才带给我们[WoMen]今天的美好,这是我们[WoMen]该牢牢铭记的。
1946年4月25日,苦难的中国大地尚处于抗战结束后的短暂和平[HePing]时期。在河南安阳,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乡的两位兄长写了一封长信。之后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历史没有记录下那场艰险战役的确切资料,甚至连冯庭楷一张模糊的照片都没有保留下。他就像无数英雄母亲的爱儿一样,躺在了疆场血泊之中。而这位战士留给世人的,只有在这封家书[JiaShu]中袒露的情怀:思念亲人,且无私无畏。
冯庭楷烈士家人合影,后排左起冯庭桂、冯庭榕、冯庭枋,摄于1955年
入伍初期,思家心尤切。父知儿心,在兵马荒乱中冒着一路艰险,在皋落镇与冯庭楷见面
冯庭楷劝慰家人: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无数妈妈的爱儿已经为人民牺牲
冯庭榕,摄于1938-1939年
冯庭枋(即冯庭樟)摄于1949年
【家书[JiaShu]原文】
樟①、榕②二兄:
弟自事变③后,毅然走出饥寒的家庭,参加[CanJia]了人民的子弟兵——八路军,将近九年光景,因不了解咱乡的社会情况,未敢冒然写信,恐信到家后引起不幸之事件(过去曾以做生意为名与家寄信两封,均未见回音)。
咱家的情景,我是想象到的,尤其想到在贫苦的日子里熬煎着的苦命的双亲,及年迈的祖母,他们也许……我不敢往下想。哥哥,你们会意味到我没有直接给二老写信的意思吧。
由于旧社会制度的黑暗,而造成我们[WoMen]连年不能翻身的贫困。我们[WoMen]应认识,这并不怪我们[WoMen]的命运不好,也并不是上帝的安派(排),这只不过是自己[ZiJi]骗自己[ZiJi],自己[ZiJi]安慰自己[ZiJi]的说法。我不相信我们[WoMen]生来就是要受苦的。难道我们[WoMen]就不会享福吗?!我们[WoMen]如果还一味的谜(迷)信、糊涂,还在祈祷、依赖上帝④,埋怨命运,那就成了笑话了。我们[WoMen]还是要自己[ZiJi]跌倒自己[ZiJi]爬,要听民主政府的话,始终跟着人民的救星——毛主席走。
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ZiJi],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而当这和平[HePing]建设时期⑤,弟将更努力,为群众服务,为新社会服务,一待更进一步、更彻底的完成民主和平[HePing]改革的大业,而能得到巩固,那是我的光荣[GuangRong],是父母的光荣[GuangRong],是群众的光荣[GuangRong],是新社会的光荣[GuangRong]。
回想当初,从家门走出,在途中独行的我,心中是怎么兴奋,但又是如何悲伤啊!爹娘呀,你这刚能扎翅远飞幼稚的孩儿,从此就不能顾念到你们了。哥哥呀,我对爹娘应敬的一切,也完全交付你们了。
入伍初期,思家心尤切。一天正在念着父亲[FuQin]这几年来体衰面瘦,显然是由于长期负着咱一家生死重担,常受饥寒威胁而苦愁所致。正在沉默思念,适逢父亲[FuQin]从遥远的家乡,在兵马荒乱中冒着一路艰险,在昔阳之皋落镇与我见面了。
父亲[FuQin]深锁着愁眉,睁着一对深深的大眼,看着我,但又说不出什么来。我突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惨。但是父亲[FuQin]内心的悲哀又是怎么样呢?
第三天,我送父亲[FuQin]出了村口,一阵阵的悲酸直涌上心头来,但在父亲[FuQin]面前强为欢欣,表露着愉快的情绪,硬着心肠说几句安慰父亲[FuQin]的话。我望着父亲[FuQin]的背影直到看不见时,方才回转身来。在父亲[FuQin]面前不忍流下的泪珠才一连串的淌了下来。我简直想放声大哭,啊!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见面吧……一连好几天,总在担心着这一段遥远艰险的路程上年老身孤的爸爸。
中国人民的灾难,和我们[WoMen]一生所以得到这样的遭遇,只得憎恨日本法西斯的凶恶残暴,也不得不埋怨我国当权者的腐败无能。
提起来话儿长,记得在一九三九年的夏天,偶遇一熟人告我说,你走后不久,即有坏分子恶意造谣云:皇军讨伐大捷,八路大部溃散,冯家儿子已毙命疆场……故家人日夜痛哭不止(特别是母亲)。我听了,突然心头狂跳,对恶意造谣者恨之入骨。然愤恨之余,又不觉凄然泪下。妈妈,我们[WoMen]应擦干自己[ZiJi]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那(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
离别之情,一言难尽。我每次提起笔来,即想到我辈一生之患难遭遇,使我心绪撩(缭)乱,手指颤抖,简直写不出什么来,只好搁笔而去。哥哥,这封信,我鼓了很大的勇气和决心才写出来呢。
我现在很健壮,一切均不感困难。想咱一家最幸福、最愉快的就数我自己[ZiJi]了,请不必顾念。我在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步兵第九旅第廿六团任作战参谋,现驻在安(阳)西曲沟集。来信可交河南安阳交通总局转九旅第廿六团交我即可。
我在情况许可时回家一探,希千万不要来找,因部队驻防不定,或东或西,恐不易找寻。
请即来信告以祖母、父母、叔伯、婶母、兄弟姊妹等的详情。
遥祝
阖家老幼安康!
注释:
① 樟,即家书[JiaShu]捐赠者冯双平的父亲[FuQin]冯庭枋,原名冯庭樟,1916年生,1938年参加[CanJia]革命[GeMing],生前为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离休干部。时任太岳区安泽县五区武委会主任。1995年去世。
② 榕,即冯双平的二叔冯庭榕,1919年生,1938年入党,现居山西原籍。
③ 事变,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④ 1934年,冯庭楷一家在当时的消极社会气氛中参加[CanJia]了天主教。从1938年开始,他的祖父、父亲[FuQin]、二叔、三叔相继参加[CanJia]革命[GeMing]。
⑤ 1946年1月,国共两党公布停战协定,并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和平[HePing]建国纲领等五项议案,当时称为“和平[HePing]建设时期”。
⑥ 据家书[JiaShu]捐赠者介绍,此信写于1946年。
【背景链接】
念敬爱的三叔冯庭楷
我的老家是山西省平定县张庄镇下马郡头村。爷爷冯清泰,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村里最早入党的党员之一。到我父亲[FuQin]冯庭枋这一辈兄弟四人,父亲[FuQin]为长兄,二叔冯庭榕,三叔冯庭楷,四叔冯庭桂。我父亲[FuQin]于1938年7月参加[CanJia]八路军,三叔不知道,以为他还在老家,所以在信的抬头有我父亲[FuQin]的名字。
这封弥足珍贵的家书[JiaShu],是家里接到三叔冯庭楷从军8年后寄来的第一封信(此前,三叔曾寄过两封信,可惜家里没有收到)。
三叔虽然只念过高小,但是他用毛笔小楷写的这封书信,字迹工整,语言真切,字里行间充满了阶级深仇、民族大恨,表达了对党、对毛主席、对人民的耿耿忠心,洋溢着对骨肉家人的拳拳亲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我为更多地了解三叔的生平事迹,企盼能找到他的照片,为他短暂而光荣[GuangRong]的一生梳理线索,搞清脉络,从1970年起,我开始寻访他生前的战友,追寻尘封的记忆。我还买了许多反映战争年代我军革命[GeMing]斗争历史的书籍,以求从中踏寻三叔平凡而光辉的军旅生涯的足迹,发扬革命[GeMing]先烈的光荣[GuangRong]传统,开创新世纪的美好未来。
经过长时间的周折查询,我基本搞清了三叔的革命[GeMing]足迹。
三叔冯庭楷生于1923年,1938年5月参加[CanJia]八路军。1939年3月后任八路军385旅独立2团政治处宣教干事。1940年6月后任385旅14团司令部测绘员、参谋。1943年3月在太行军区3分区(即3支队)司令部作战股任参谋。1945年10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队9旅司令部作战股任参谋。1946年1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队9旅26团司令部任作战参谋(正营职)。同年9月在山东巨野战役中遭敌机轰炸牺牲。
这封千金难易的家书[JiaShu],被我们[WoMen]精心地珍藏了整整60年。每当我捧读三叔的遗信,心情便久久不能平静。珍贵的遗书所讲的革命[GeMing]道理使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其中所道出的真情让我愈发热爱百姓大众、敬重父老乡亲,这对我走好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我敬仰三叔,他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流芳千古,光彩照人。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我和我的亲友尚未找到三叔的照片,对他生平事迹的了解也极为有限。
在三叔壮烈牺牲50周年之际,我曾带着花束和祭品,来到他为革命[GeMing]撒尽最后一滴鲜血的齐鲁大地,在无名烈士墓群前祭奠,向他表达所有家人无尽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