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满含热泪访红安--中国年鉴网
“两百个将军[JiangJun]同一个故乡”——一进入红安地界,远远地就看到[KanDao]城关口矗立着一块由徐向前元帅题名的巨大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中国革命[GeMing]的洪流中,红安这片神奇的土地,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诞生了3支工农红军[HongJun]队伍,孕育出开国大将王树声等200多位将军[JiangJun]。
在红安,一家老小为革命[GeMing]献身的比比皆是,气壮山河
一走进黄麻起义[QiYi]和鄂豫皖苏区革命[GeMing]烈士[LieShi]纪念馆,我们就被深深震撼了:有多少满门忠烈!
黄麻起义[QiYi]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吴焕先,带队主攻黄安县城西北城门,迅速拔除敌人[DiRen]的岗哨,为攻占县城起了关键作用。敌人[DiRen]把他的父亲、兄嫂等全家6口杀害,他掩埋好亲人的遗体,擦干眼泪,义无反顾,投入新的战斗。
纪念馆解说员把记者[JiZhe]引导到曾任红一军第一师政治委员的戴克敏的照片前。戴克敏参与领导了黄安“九月暴动”和“黄麻起义[QiYi]”,一家11人先后牺牲。“在红安,夫妻、父子为革命[GeMing]献身的比比皆是。革命[GeMing]先辈要革命[GeMing]不怕丢命,气壮山河。”
“当时最穷的地方也是出将军[JiangJun]最多的地方!”有人如是评说红安。而对这类观点,红安县党史办主任周少怀并不认同:“这一说法太过片面。红安之所以成为将军[JiangJun]县,一是有着特殊的历史、地域条件,这种条件塑造了红安人的性格;二是革命[GeMing]思想的成功传播。”
周少怀举例说,董必武、李先念、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等,通过读书,先后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先进的革命[GeMing]思想与红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提出了“为农民要土地”的口号。而黄麻起义[QiYi]爆发时,王建安、刘飞、汪运祖等,直接参军参加了起义[QiYi]。韩先楚、王诚汉等,先是当学徒学手艺,后来受到革命[GeMing]洪流的影响,追随共产党,开始了革命[GeMing]生涯。
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原创地在红安七里坪
一讲到寻根朝圣,红安县人武部部长伍雄军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追寻红安精神,应该到七里坪看看,那里家家有烈士[LieShi]、村村有将军[JiangJun]、处处埋忠魂!”
一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曲传唱大江南北,经久不衰。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原创地在哪里。其实,这首歌的原创地就是红安的七里坪镇。而说到七里坪镇最有名的红色圣地,那就非长胜街莫属了。
红安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罗厚斌告诉记者[JiZhe],在这条600余米长的街上,中国工农红军[HongJun]第四方面军指挥部、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等旧址依旧保留着当年的建筑布局。
“胜利勿忘烈士[LieShi]功,请将遗志记心中。终极目标共产制,大家努力莫放松。”这是长胜街鄂豫皖红军[HongJun]中西药局旧址墙上的一首诗。诗作者是鄂豫皖红军[HongJun]与革命[GeMing]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郑位三。1946年6月,中原军区部队在李先念、郑位三领导下,分路进行突围,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在七里坪镇红坪村的烈士[LieShi]后代方忠华家中,我们看到[KanDao]了另一首诗:“雪压竹枝低,岁寒志不移。红日高照起,雪化水入泥。”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定侯,他出生于红安县檀树陈家洼一个地主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15”反革命[GeMing]政变后,他不畏艰险组织群众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5月,他任中国工农红军[HongJun]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此时,张国焘到达鄂豫皖苏区,陈定侯写文章批判张国焘推行的错误路线,他因此被诬为“不可救药的右派小组织分子”。在同年10月的“肃反”中,陈定侯被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县城)。烈士[LieShi]英年早逝,但是在牺牲前对党从未怀疑,而是坚信“红日高照起,雪化水入泥”。
许多像陈定侯一样的共产党人,投身革命[GeMing]矢志不渝。1932年3月8日,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的“肃反”中,共产党员、仙居区委书记徐德聪噙着眼泪,对误解自己的同志说:“今天我们虽然免不了一死,但我们的心还是红的。求求你们,把枪收起来,就用刀砍吧!省下这些子弹说不定还可以消灭几十个敌人[DiRen]。”在自己蒙受不白之冤就要被杀头的时候,他们心中想的还是共产党人的追求,脑子里装的还是革命[GeMing]事业!
大娘周家姆把亲生儿子交给敌人[DiRen],掩护了红军[HongJun]战士王树声
在纪念馆看到[KanDao]的下面一组数字,浓缩着红安那段非同寻常的历史:从1923年到1949年,全县有14万人在革命[GeMing]战争年代献出了生命,在3万多名参加革命[GeMing]军队的红安人中,仅幸存600多人。在中国革命[GeMing]史上,一个县有这么多群众为革命[GeMing]牺牲,是创纪录的。
红安26年革命[GeMing]斗争不断、红旗不倒,靠的就是独具特色的红安精神。“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生动地展现了红安精神。
一路走来,一路缅怀,记者[JiZhe]深感:红安的山水是为革命[GeMing]、为战争而生的。那时候,带领贫苦大众闹革命[GeMing]的人就代表了共产党,为了支持、保护这些革命[GeMing]者,红安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说起一位伟大的红安母亲,讲解员的声音变得低沉起来:1928年5月的一个深夜,周家姆突然听到街两头的喊声:“抓住王树声,赏大洋两百!”已跑到周家姆家附近,正处在进退两难的战士王树声,借着微光,看到[KanDao]周家姆靠在门框边向他招手,一把将他拉进屋里。后来,敌人[DiRen]上门追查,为了掩护王树声,周家姆将亲生儿子当作王树声交给了敌人[DiRen]。
红安人民为什么这么拥护共产党?记者[JiZhe]在纪念馆留言簿看到[KanDao]一名观众的留言:“心中只有革命[GeMing],没有私利,这就是共产党人!红安丰厚的革命[GeMing]传统资源,感染、激励着一批批党员干部。”(记者[JiZhe] 张天南 通讯员 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