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王熙凤不识字?--国家史册
大多数情况下,读书人总会对自己良知的恶化有所戒惧,对变幻无常的世态有所戒惧。王熙凤不在乎这些,她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她无所畏惧
《红楼梦》里说王熙凤,粗粗的感觉好像文盲似的。譬如第二十八回,写到王熙凤让宝玉帮她记录了一笔无头账,显然那些“妆缎”、“蟒缎”之类,她自己写不清楚。又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将自己与探春作对比,认为探春“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那么她自己就不在“知书识字”之列了。
不过细细看她还是认识一些字的。第七十四回写抄检大观园,在丫鬟司棋那里抄出她表弟潘又安给她的情书,小说特地交代道:“因凤姐管理家事,每每看开的帖子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然后是凤姐儿将它笑嘻嘻念了一遍。不过那情书实浅白,再文雅一点,由账册启蒙的王熙凤真是未必念得明白。
这些细节集中起来看,可以肯定王熙凤没有正经读过书,大致就认识一些日常生活的用字,还不能写。《红楼梦》中的贵门女子,几乎全都翩翩风雅,来得琴棋书画,搁一个近乎文盲的王熙凤在里面,真是有点“卓尔不群”。
王熙凤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一方面,这可能跟小说的写实性格有关。《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而曹雪芹是汉军旗人,旗人重军功,有些家族确实在文化方面态度很马虎。可以推想在曹雪芹的亲戚或亲密的社会关系中,就存在相似的情况。再从小说中来看,其实不仅王熙凤,同出于王门的王夫人、薛姨妈,都不像有多少文化修养的样子。可见她们老王家,至少对女性的文化教育不太当事。
更重要的一面,则是小说艺术结构的需要。你可以简单地想象,《红楼梦》的女性世界,若少了王熙凤这么一个俏丽而泼辣、聪明而狠毒的角色,将会单薄多少!而识字不多,正是构成其性格特征的重要条件。
一说到女孩不读书,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推测王家的人或许受到它的影响。其实真是未必,也许在那样的家庭看来,传统的诗书,一般人以为珍奇的风雅,倒是妨“才”的无用之物。岂不闻“刘项原来不读书”!
归结到王熙凤,谁敢说她“无才”?秦可卿直夸她:“你是个脂粉队内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而展现她的才能的一场实验,是整顿宁国府。她那样清晰地归纳出宁府混乱状态的症结所在,以强人的姿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新规则并果敢地加以推行,并迅速地收到效果。不要说这只是一个贵族家庭内部的琐杂事务,一群人汇聚在一起产生权益的纷争,这就是微型的政治,它需要和政治家相同的智慧。毛泽东把《红楼梦》当作政治书来读,这也是他的着眼之处吧?
但是精干的王熙凤不是延缓却是加速了贾府的颓败。因为她是那样地贪婪,几乎把千方百计搜刮钱财当成了自我欣赏的机会;她弄权作恶,又是那样肆无忌惮,不留余地。第十五回王熙凤在铁槛寺对老尼说的一段话,听上去让人惊心动魄:“你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一次她从老尼姑手里收取了三千两银子,利用贾府的官场关系干预一门婚事,结果是断送了两个年轻人的性命。这样的事情一桩桩积累起来,最后总是要变成报应。
当然,读过书、有文化,并不能给人提供什么道德担保。但古人将“知书识理”连在一起说也绝不是毫无道理。大多数情况下,读书人总会对自己良知的恶化有所戒惧,对变幻无常的世态有所戒惧。王熙凤不在乎这些,她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她无所畏惧。
只有一回,王熙凤跟诗发生了关系。她用“一夜北风紧”五字,为大观园诗社的联句吟诗作开头。这是一句漫不经心的大白话,却是恰当而有味,可以引发丰富的展开。那么,作者的意思,是要暗示在王熙凤内心里,也还是有一分她自己也未必能察觉的诗意?这不太容易说清楚。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导,兼任《辞海》编委、古代文学分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