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近距离感受一代伟人刘少奇的情怀--中国年鉴

  

  1959年8月,我有幸被选调到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二中队第一分队,担负起刘少奇同志的内卫和随卫工作,有机会更直接、更具体、更实际地耳闻目睹到少奇同志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我在少奇同志身边工作了七年,感到受益匪浅,影响终生。

  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文韬武略、卓著功勋是尽人皆知的。但他在日常生活中严格管教子女、善待身边工作人员这些小事,则鲜为人知。尤其是他在年逾六十高龄,为克服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解决国家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广大农村和深山老林的情景,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严格管教子女,严禁他们搞特权
  刘少奇同志对子女的教育十分严格。他对子女的教育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有时召开家庭会,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进行教育;有时针对个别孩子的缺点、毛病,单独谈话教育;有时对在外地工作或在国外的孩子写信教育,等等。少奇同志要求他们不要搞特权,不要脱离群众,生活要俭朴,要爱国、爱党、为民、关心集体。他的三个子女,先后在苏联完成学业,回国效力。特别值得敬佩的是其长子刘允斌。他在苏联学习、工作期间,成就显著,很受苏方赏识,而且已经在苏娶妻生子。但当他得知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非常需要他那样的人才时,便谨遵父亲的教诲,决定放弃在苏的优越生活、工作条件,忍痛割舍相处多年的爱妻和一双子女,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投身到我国原子弹研发的伟大事业中。

  要教育好子女,就要了解子女。为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子女,少奇同志多方面了解孩子们的情况。1959年5月的一天下午,他和夫人王光美请来了女儿平平、儿子源源所在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老师陶淑范和诸连山,了解两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他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希望你们把我的孩子当做你们自己的孩子去严格管教,不要因为是我的孩子就迁就他们、照顾他们,那样对他们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一位老师说:“你的两个孩子勤俭和朴实在全校是出了名的。”少奇同志说:“勤俭是一种美德。不要说现在我们的国家还很穷,就是将来我们的日子好过了,也还是要提倡勤俭节约。学校和家庭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两位老师听后深受感动,表示一定要很好地尽到教师的职责。

  少奇同志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从他们小的时候就抓起。1958年前后,他的女儿亭亭和朱老总的孙子两人合坐一辆带篷的三轮车去幼儿园,由一位老师傅负责接送。1962年至1963年连续两个暑假,将年仅十二三岁的儿子源源留在北京(其他家人去北戴河休养),让他分别在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二中队和中央警卫团一营三连当兵,和战士们一起站岗、训练,住集体宿舍,吃部队集体食堂。源源虽年纪小,个子也不高,但学习、训练一丝不苟,刻苦认真,和大家相处得也非常好。他从小性格随和,喜欢画水墨画,曾给不少战友画过鱼、蟹等留做纪念,给大家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潇潇是少奇同志62岁时所生的一个女儿,聪明伶俐,谁见了都喜欢,是少奇和光美同志的掌上明珠。少奇同志平时寡言,但每当从外边回来,见到潇潇在院子里玩耍时,都要走过去逗逗,非常开心地笑着。然而,当女儿还不满3岁时,他就叫阿姨赵淑君把她送到幼儿园去。赵阿姨舍不得送,说孩子还太小,到幼儿园生活不方便,不习惯,怕孩子受委屈。少奇同志就耐心地对赵阿姨说:“正因这孩子在家自由、随便,大家都疼爱她,夸奖她,这样就容易把她宠坏。所以叫她早点上幼儿园,早点同小朋友们一起过集体生活,这样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将来就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最后,赵阿姨才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

  少奇同志还针对个别孩子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去教育、锻炼他们。他的二儿子允若(小名毛毛)长期生活在苏联,1960年回国后,对中国的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1964年,少奇同志让毛毛到部队当兵锻炼。经过一年严格的部队政治、军事生活的锻炼,毛毛的思想觉悟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增强。1965年8月,少奇同志的秘书刘振德要去河北农村参加“四清”。少奇同志又决定让毛毛跟刘秘书一起去,到实践中去磨炼。行前,少奇同志把刘秘书和儿子毛毛叫到办公室,要求他们下到农村后就住在生产队,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工作队的同志搞好团结,不要当头头,更不要搞特殊。他还特别嘱咐刘秘书,不要对别人说毛毛是他的儿子。

  毛毛遵照父亲的要求和刘振德一起到河北保定地区的徐水县,被分到周家庄村,四个人住在一间房子里,睡在一张土炕上。据毛毛回忆:刚到那里时,最让他头疼的是吃饭的时候,由于卫生条件差,苍蝇乱飞乱落,厨师用的抹布,既擦桌子、凳子,又擦锅台,擦了手又去擦碗。盛饭时流在碗边的饭,用手指抹进碗里再吃。开始他不明白农民们为什么不讲卫生,为什么把粮食看得那么贵重。经过一年的“四清”工作,通过和广大农民实行“三同”,以及工作队队员之间相互帮助,他逐渐领悟到:农村之所以条件差,是因为我们的国家人口多,土地少,底子薄;新中国成立时间还不长,生产力还不发达。他联想到父辈们呕心沥血拼命工作,正是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在“四清”工作中细心体察,努力锻炼,坚持写日记,还搜集了许多民间流传的、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顺口溜和谚语。当他回到北京向父亲汇报时,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表扬。

  刘少奇同志的大女儿爱琴有一年暑期利用在北戴河休假的机会,和几个同学在外边餐厅吃了一顿饭。餐厅老板知道她是少奇同志的女儿时,给予了一些优惠。少奇同志得知后,批评、教育她不应搞特权,不应以他的名义接受人家的照顾,影响不好。为此,爱琴还委屈地哭了。后来她认识到父亲批评得正确时,还向父亲道了歉。


  少奇同志严格教育孩子的情景,使我们这些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无不为之感动。

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严格,对他们的生活充满关爱

刘少奇同志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即使是一些细小的疏忽,也要及时提醒,以免党的利益受到损失。1964年5月,因在中南海的住所需要进行维修,他临时搬到钓鱼台11号楼居住。一天上午,少奇同志出去开会,值班卫士就让该楼服务员李桂男趁首长不在家时把办公室的卫生搞一下。李在搞卫生时由于不小心,抹布把文稿弄潮了一片,办公用品的位置也有些变动。少奇同志回来一看就知道不是卫士和秘书们搞的卫生,于是就把值班卫士刘德凯叫去,问是谁搞的卫生。刘答是该楼的服务员搞的。少奇同志十分严肃地说:“卫生你们搞嘛。我的办公室,不是谁都可以随便来的。”意思是要有保密意识。为此,当时的卫士长李太和还召集身边工作人员,传达了少奇同志的批评意见。此后,再没有让服务员去办公室搞卫生。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