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光芒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迸发出来的--中国年鉴

  

  党成立之初的情景,并不像现在许多文艺作品描绘的那样“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象更新

  在早期革命史上,各方都不看好新生的中国共产党。斯大林曾经说,“在中国没有真正的共产党,或者可以说,没有实实在在的共产党”。斯大林并不看好中国共产党,他一直把中国革命成功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身上。

  1923年蒋介石访问苏联,最想见的人是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当时是红军总司令、红军之父。托洛茨基却给他泼了凉水。蒋介石曾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会议上高呼共产主义万岁,可托洛茨基却冷静地说他是新军阀,托洛茨基警告斯大林要警惕大资产阶级蒋介石是“波拿巴式的人物”。

  当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开始调整自己的立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认识不是那么正确,开始对中国革命变得非常谨慎。这时候托洛茨基也开始调整,从原来正确的立场调整到了不那么正确的立场。托洛茨基的想法变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却提出组织苏维埃的口号,一切都太迟了,因为无产阶级现在只能进行秘密活动,而秘密活动是无法组织苏维埃的。尤其在失去了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只有转入农村的时候,苏维埃更不可能在农村得到实现”。

  这就是我们党成立之初的残酷情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从国内到国外,甚至包括苏俄和共产国际在内,几乎没有人看好这个党,并不是现在许多文艺作品描绘的“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象更新的情景。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但颇让党史遗憾、颇让后人遗憾的是,“南陈北李”这两个中共建党的中坚人物,一个也未出席。

  陈独秀当时在陈炯明手下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大学预科校长,未出席的理由是正在争取一笔款子修建校舍,人一走,款子就不好办了。李大钊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未出席的理由是北大正值学年终结期间,校务纷繁,难以抽身前往。

  两人当时都忙。但他们的理由与中共“一大”代表的历史地位相较,无疑是芝麻与西瓜相较。所以陈独秀、李大钊也有面对中共“一大”的遗憾。

  什么是历史?这就是历史。并非理想、却是真实的历史。

  “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现在很多人的回答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指引;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三,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第四,工农红军的英勇奋战,如此等等。这种回答方式是理论化、书本式的。

  毛泽东在1928年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专门谈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列了五条原因。第一条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即军阀混战。这一条也是根本的一条。

  毛泽东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未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然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我们的红色根据地,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湘鄂西根据地、川黔根据地等都是边区,各省交界的边区,各省军阀之间权力的结合部。各个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造就了我们能够存在的这样一个空间。白色政权之间的分裂和战争,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关键性特质。毛泽东敏锐捕捉到并深刻分析了这一特质,最终破解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中国革命中最核心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真正结合。

  长征的时候,一方面有工农红军的舍生忘死、英勇奋战,另一方面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蒋介石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矛盾,与广西军阀白崇禧的矛盾,与湖南军阀何键、贵州军阀王家烈、四川军阀刘湘、云南军阀龙云的矛盾。正因为各路军阀不可能一致对付我们,正因为连蒋介石也想利用追击红军之机解决地方军阀,才使中国革命出现了胜利的可能。所以毛泽东说:“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在这一基础上,毛泽东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著名论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开辟的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最终使胜利的可能变为了胜利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光芒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革命最艰难、前景最黑暗的时候迸发出来的

  造就大英雄的时代,即是产生大叛徒的时代。有无数至死不渝的忠诚,也有寡廉鲜耻的叛变。

  共产党人的队伍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动摇与叛变。一次发生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后,一次发生在1934年红军长征前后。最先是被蒋介石称为“红军瓦解先声”的孔荷宠叛变,后来有龚楚叛变,还有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人叛变了。其中有不少人在中共身居高职。大浪淘沙,这些人没有选择坚持下来,而是选择了出卖信仰,结果变成了历史的罪人。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随后的“围剿”与“剿共”中,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萧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多名领导人相继遇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志彷徨动摇,有的甚至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事,并带人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

  周恩来曾经万分痛心地说过: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内毁灭我们革命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年内重新把他们造就出来。大批领导人的被害,曾经使中国共产党处境艰难。

  可共产党人为何终剿不灭?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一次又一次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

  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展一名新党员,要经过严格的手续和复杂的程序。回首当年的党员入党,是现在的党员们所无法想象的。国防大学原副教育长谭恩晋谈起他入党时的情况,感慨万千:“我1947年在北平入党,就是一个晚上被叫到城墙根底下,只问了一句:怕不怕死?我说:不怕!负责发展党员的那位同志说:好,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那个年代的事令听者、说者,都很感慨。

  当时的回答没有今天这么复杂。只须:怕,或是:不怕。虽很简单,却很严酷,一句顶一句。这是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是把生命和热血留给自己还是交给党的抉择。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考验更大的考验呢?

  真正的英雄播种而不参加收获。中国共产党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也不是在我们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最困难的时候,革命最艰难、前景最黑暗、似乎一点希望都没有的时候迸发出来的。共产党人的信仰,就是我们这个军队的脊梁,也是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稳固存在的脊梁。

  如果不建立强大的精神内核,物质再丰富也无济于事。只有构建好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共同精神家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必须独立,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自己去做主张。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张学良也说过:我是个爱国狂,如果国家要我的脑袋,很简单,立刻就给。这是那个时代那一代人的赤子之心。时代不一样了,我们还需要这样的心声吗?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心声,那么这个时代又会属于谁呢?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民族精神教育、国家尊严教育、英雄主义教育,不但是应对时代变迁所带来的思想文化挑战的有力武器,而且是通过心理认同、历史认同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

  与我们毗邻的俄罗斯,年轻人结婚,自觉自愿去英雄纪念碑前献花。幼儿园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在无名烈士墓前讲故事,老师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团。这是何等震撼人的画面?俄罗斯人从小就在培育何等强大的精神内涵?狄德罗曾说过:“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被什么东西感动呢?”如果除去金钱和权力我们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那么一个民族还能有什么希望?

  今天很多人都在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否则解放的都是欲望。当今世界的强国,无不在强化国家精神方面大做文章,无不把他们的光荣、梦想与牺牲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我们还必须、同时也完全能够积聚同样的精神财富。从1840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在这两百年发生了和将要发生何等波澜壮阔的变化,这一伟大变化又是多少代人流血拼搏、牺牲奋斗的成果。我们的思维和理论也必须跟上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实践,真正认识它、总结它、积累它,才能使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避免幼稚、浮躁与浅薄,走向沉稳、厚重和成熟。获得这样的基础,未来去完成的,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金一南)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