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刊,辉煌成就永载共和国史册! 入刊咨询热线:010-63085539  传真:010-63083953  联系人:刘雪、杨靖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情网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汇同中国国情手册编辑部共同主办,并由北京政研院具体承办,旨在通过平面与网络互动,帮助领导干部轻松了解我国情况,牢记国情,科学发展;同时选拔各行业、地区中的优秀典型,以便入编中国国情,树立国家典范。
中国亲稳网是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针,以帮助领导干部读懂读薄,安全面对互联网为宗旨,以亲稳舆论导向平台为基础为核心,以发掘汇报、舆情监测、维稳监测软件为龙头,以舆情发布、传播、推广、交流软件为重点,帮助各行业、地区、单位重点传播推广正面舆情,占领舆论主阵地,同时动态监测负面舆情,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以便共同营造领导亲民、基层稳定之良好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王安石改革走样的当前警示--中国年鉴

  

  公元1069年启动的、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王安石改革,本应是利民、利国、利朝廷的好事。然而推行的结果,百姓因未得实惠而失望;朝臣非议新法的很多;就是支持改革的宋神宗也时露不满。这场改革,在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或偏差呢?

  王安石的变法是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的。随着王安石再次罢相(1076年),淡出政坛,尤其是宋神宗去世(1085年),新法终被废止。因为这次改革,王安石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人物之一,褒之者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十大伟人之一(胡适语),贬之者说他是“万世罪人”(南宋理宗语)。9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王安石变法,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和警示呢?

  “拗相公”成调侃对象

  “拗相公”是王安石的绰号。因王安石是北宋宰相,人们称宰相为“相公”,又因王安石生性执拗,故人们给他起绰号“拗相公”。《警世通言》云:“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宋人话本中有一种叫《拗相公》,据胡适说,“内容正代表元祐党人的后辈的见解”,即代表当初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人之后人的观点。此文写王安石罢相南归,借宿于一位老妇的茅屋。次日天明,老妇起身,与一女婢将两头猪赶出门外。又将糠秕与水调和,盛于木盆,口呼:“啰,啰,啰,拗相公来!”两头猪闻声,就盆吃食。女婢呼鸡:“喌,喌,喌,王安石来!”(喌读州,呼鸡声。)群鸡俱至。王安石心不乐,因问老妇:“老人家何为呼鸡豕之名如此?”老妇说:“官人难道不知王安石即当今之宰相?拗相公是他的浑名。自王安石做了宰相,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

  这篇话本,故事虚构,显然是攻击王安石新法的,但并非“一派胡言”。文中老妇因是“子媳俱无”的寡妇,变法前毋须到官府当差,也毋须出“助役钱”;变法后,官府对她这样的寡妇的优待取消了,她说交了“免役”、“助役”等钱,“差役如故”,当是事实。像老妇这类农民怨恨新法,事出有因。

  “拗相公”的绰号,不能算是诽谤,就像苏东坡给司马光起绰号“司马牛”(牛:固执、倔犟),很难说有轻侮之意。不但王安石同时代好些名人在其笔记中写到王安石的“拗”,而且正史《宋史·王安石传》也写到了王安石的“拗”。该传云:开封府老百姓为逃避保甲有“截指断腕”的,知府韩维报告了宋神宗。神宗问王安石,安石答:“此固未可知,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纷乱惊异,况于二十万户百姓,固有愚蠢为人所惑动者,岂应为此遂不敢一有所为邪?”开封府出了这样的惨事,皇帝都震惊,而王安石无动于衷,反认为“截指断腕”的人是愚民,受了别人的煽动。在皇帝面前,他依然是一副固执的样子。所以此传又说:“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这是元朝官方给他的评语。

  对普通人而言,性格影响事业;对政治家、领袖人物、改革家而言,性格影响施政、改革。王安石这种个性,好处是认准了方向、目标,一往无前,百折不回,有着为了国家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概。坏处是听不进不同意见,听不进批评意见,不能在制定法令、政策时集思广益,力避疏失;不能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者、同情者、合作者推行新法;不能根据施政和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弊端,对政策作调整,改弦更张,补偏救弊。

  据王铚《默记》,王安石当初考中进士第四名后,同乡前辈、时任枢密使的晏殊寄厚望于王安石,谆谆告诫这位晚辈:“有二语欲奉闻,能容于物,物亦容矣。”意思是说,你能容众人,众人也能容你。可惜王安石对晏殊的话不屑一听,还认为晏殊讲话太没水平。其实,作为改革家,是应当具备晏殊所说的胸怀的。

  “经”给“和尚”念歪了

  王安石改革的“经”(法令、政策),有的本身有缺陷;有的大体是好的,但给“和尚”念歪了。此话怎说?

  推行新法的官员,有些为表示自己是紧跟王安石的坚定的改革派,往往在实施新法中走极端;有的出于一己之私,曲解新法,使之变形。利民的新法,在他们的辖区,逐渐异化为扰民、坑民的虐政。改革不以王安石的愿望为转移,变成了朝廷、官府聚敛财富、搜刮民财的一种手段。

  拿青苗法来说,它规定:官府在夏、秋青黄不接之时贷钱谷于农户,名为“青苗钱”,农民收获后还本,加息十分之二,与夏、秋两税一起交纳官府。推行青苗法的本意是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以钱生息,获取巨大收入。此法在执行过程中,变成了摊派,不管是否需要借贷“青苗钱”,都得摊派。不仅在农村摊派,而且在城镇摊派。利息超过了十分之二,甚至高达十分之七八。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云:“……又所遣新法使者,多刻薄小人,急于功利,遂至决河为田,坏人坟墓、室庐、膏腴之地,不可胜纪。青苗虽取二分之利,民请纳之费,至十之七八。”

  苏辙批评青苗法说:“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官员、胥吏在实施青苗法的过程中,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朝廷禁止不了,奈何不得。

  就连宋神宗都知道青苗法的弊端。据《宋史·韩琦传》,宋神宗在召见宰相们时,曾从怀里拿出韩琦批评新法的奏章给他们看,并说青苗法害民:“朕始谓可以利民,今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亦强与之乎?”他责问道:城镇没有青苗,为何要强行摊派“青苗钱”?神宗话音刚落,王安石“勃然进曰”:“苟从其欲,坊郭何害?”他说,只要人家愿意,贷给城镇居民青苗钱有什么害处呢?次日,王安石便称病不出,跟皇帝闹起别扭来了。

关于我们 媒体报道 在线申报 文档下载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链接中国年鉴网,载入国家史册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
中国年鉴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10630-6号 中国年鉴网提供入编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征订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 助您载入 中国年鉴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