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带山东走进西方视野--中国年鉴网
李希霍芬和他的《山东东部地图》
7月15日,青岛市档案馆迎来了建馆50周年纪念日。在档案馆数万件馆藏资料中,绘制于1885年的《山东东部地图》是馆藏年代最早的地图。120多年前,德国地理学家斐迪南·封·李希霍芬在柏林出版了《中国地图集》。这部包含54张中国行省地图的巨著,为李希霍芬赢得了国际性的学术声誉,而其中的《山东东部地图》,正式宣告了山东第一次以近代科学测绘地图的方式,走进西方世界。
得来不易的中国之旅
李希霍芬是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期中国地理学研究专家。1833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上西里西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大学地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年10月6日在柏林逝世。他于1877年-1912年撰写出版的《中国》(五卷,附地图集两卷)一书,是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国地质基础和自然地理特征的重要著作。李希霍芬的研究范围也在书中进一步地细分,从中国到华北到山东青岛,最终绘制出山东地形和地质图,并将胶州作为矿产资源宝地和战略要地进行重点描述,这也使学术界一度认为李希霍芬对胶州的研究是科学光芒与侵略野心互相影响下的产物。其间,李希霍芬对中国特别是山东的考察在政治和地理研究的长河中留下了灿烂的一笔。
作为亚洲研究热的两位中心人物——亚历山大·封·洪堡和卡尔·里特尔的后继者,李希霍芬闯进柏林学术圈不久,便将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中国。1861年3月,李希霍芬随弗尤伦伯格伯爵率领的普鲁士使团抵达天津,这个首次造访中国的德国使团带有一份秘密使命,就是效仿英国,得到一块类似香港的海军锚地和商业港口。当时锁定的目标是台湾,而李希霍芬这位年轻地理学家的职责就是实地勘测、以咨选址。
李希霍芬在台湾海峡的飓风季中出色完成勘测后,给内阁呈交了包含诸多可靠数据和理论分析的考察报告,对台湾称赞备至。但尤伦伯格的意见则恰恰相反,认为季风中的台湾岛根本找不到一处锚地,不宜建港。尽管这份考察报告无疾而终,李希霍芬在遗憾、愤懑和感叹中退出使团,但他依然收获了“触摸”中国的第一手资料,并且宿命般地将自己中国研究的学术生涯与德意志的海外扩张捆绑在一起。
李希霍芬希望开展独立研究的中国之旅,但却经历了两次挫败。1862年,李希霍芬试图由南亚迂回进入中国,然而承诺资助他的汉堡银行家在其一切准备就绪时突然毁约,这位银行家认为李希霍芬已经退出普鲁士使团,不再能代表国家利益。南线受挫后,李希霍芬赴加里福尼亚考察美国西部矿业。在那里,他萌生了第二条考察中国的路线:从加里福尼亚出发,经堪察加半岛抵西伯利亚,从北亚绵长的边境线进入中国。然而,没有人愿意陪伴他穿越寒冷的西伯利亚和无垠的蒙古沙漠,甚至他的朋友——俄国地质探险家彼得·谢苗诺夫都反对他尝试做一次“无谓的自杀”。退一步说,即便有向导,有同行者陪伴,沙皇的巡逻兵也不会轻易放过一个异国人经由他们的国土踏入国土之外的另一块“领地”。
北线无望而情绪低落的李希霍芬未曾预料,他对于加里福尼亚采矿业的考察研究,获得极大成功,加里福尼亚的银行家们立马看中了这个“能猜透西部秘密的普鲁士人”,将他们开发中国新大陆的商业筹码押在他的身上。
1868年,获得资助的李希霍芬从上海开始了他独立研究的中国之旅。他的足迹遍及中国当时18个行省中的13个,溯运河北上,历江浙、抵京津、赴满蒙、出陇海,纵横大半个中国,考察了欧洲人几乎从未涉足、更谈不上进行过科学考察的广大中国腹地。不用说在当时,即使在将近一个半世纪之后的今天,李希霍芬也是在中国版图上走得最远的外国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