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网是忠实记录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成就及国家方针政策的唯一综合性国家年鉴网,是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的有关精神,打造网上国史馆,推进国家史志信息化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中国年鉴网通过推出“阅后即定”等新技术,让历史能定时凝固下来,致力为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个人提供网上与移动历史空间,让每个行业、地区、单位以及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部史记,都能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点内容
推荐内容
网站首页 > 史海沟沉 > 史海遗贝 >
湖北同盟会发动湖北新军史实--中国年鉴
原武昌中和门,1912年改为起义门
居正是辛亥武昌起义的领导和指挥者之一,在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串联和发动工作,终于在同盟会的领导下,湖北新军打响了推翻满清王朝的第一枪,而同盟会在湖北新军里所做的大量工作,也就成为了辛亥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居正,字觉生,湖北武穴市人,1876年出生,1905年留学于日本东京政法大学。当时正值孙中山先生在日本组建同盟会,居正即参加该组织,与黄兴、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人共同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和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1907年到1908年,居正到缅甸的仰光和新加坡创办《中兴日报》和《光华日报》,利用报纸作为阵地,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1910年前后,居正担任长江流域的中部同盟会湖北负责人,负责联络两湖革命,并在他的家乡武穴发展了同盟会员一百余人。不久,他接到黄兴的来信,信中说:“吾党举事,须先取得海岸交通线,以供输入武器之便,现钦廉虽失败,而广州大有可为,不久发动,望兄在武汉主持,结合新军速起响应。”
湖北新军是清末洋务运动重要人物张之洞为顺应时代潮流所创办的近代陆军,其兵员招收的大都是当时有一定文化的青年,正是因为这些青年有一定的文化,他们的思想在当时相对活跃,极易接受革命思想。居正看准了这一点,在接信后就马上通知武汉革命党人,重点对新军展开了串联和发动工作。
他首先将《大江报》偷运进军营,加强革命思想的宣传。该报由革命党人詹大悲、何海明主编,居正亲自阅文,送进军营后供士兵阅读。“每每士兵交头接耳之议题,必《大江报》所登之话题”,这成为了湖北新军中众所周知的秘密。同时居正和宋教仁、胡瑛、张难先、孙武、熊十力、季雨林、宛思演等革命党人,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在文华书院向士兵及学生宣讲世界革命史,并散发有关革命的书刊,通过各种交流手段启发士兵的觉悟。如后来居正所说:“时吾鄂有识之士,皆知清运将终,多有怀革命之志”。
湖北新军是继袁世凯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后的又一支中国比较强的近代陆军部队,它所拥有的编制当时有八镇一个混成协,还有工程营、炮营、马队、测绘学堂和望楚台军械库等。步兵分为二十九标、三十标、三十一标、三十二标、四十一标、四十二标等建制。居正在新军来往最多的地方黄土坡,开设了一家酒馆,由革命党人邓玉麟当老板,专门招待军人,效法梁山朱贵酒家,联络革命党,积极进行宣传、联络和组织工作。居正后来回忆:“店开不一月……酒酣耳热之后,邓君微示其意,咸慷慨激昂,人人有陈涉倾秦,寿辉复元之志”,“自黄土坡以来,开始向各方面沟通声气,由此加盟者日多,遂形成一秘密公开之革命团体,声势日益浩大”。当时在新军中建立的革命团体有群治学社、振武社、黄冈军学界讲习社、共进会与文学社等,都是湖北同盟会的骨干团体。
就在湖北革命党人的力量蓬勃增长的时候,四川的保路运动崛起,各地纷纷响应,全国民情激越,对湖北的影响很大,“许多同志摩拳擦掌,按捺不住欲响应”。居正奔走于武汉三镇,努力劝说革命党人不要暴露力量,结果清廷以为武汉地区平安无事,下令抽调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最多的第三十二标去镇压四川的保路风潮。第三十二标接到命令后,不愿赴四川镇压百姓,经过秘密串联,他们准备在进军到荆州和宜昌之间时,动手杀掉清廷督军大臣端方就此起事。居正得报后感到革命力量过早暴露,会引来清廷镇压,使很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革命力量受到损失,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力劝新军革命党人,确保了革命力量的隐蔽。同盟会在湖北的这些工作终于使革命党人的力量成功地隐蔽下来,并在十月十日“楚人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对于这段历史,熊十力先生后来说:“今之谈辛亥事者,只视为兵变与瑞瀓无能所致,则非独昧事实,而适见其心倏忽而无诚矣。及觉生回鄂,与武昌各团体联络……遂使全军皆为革命党……夫鄂军全体皆成革命党,人人置生死于度外,此段雄壮之气如何敢当。……昔者章太炎先生每遇鄂中旧人,无论其有无名位,必咨嗟太息而慰之曰:辛亥之事,不忍忘也,此真仁人之用心哉”。
熊十力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认为,辛亥革命不能够仅仅认为是兵变,它是革命党人救国图存的战斗,是应该让后人永远记住的一段历史。(刘寿真)